向远方进军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科幻片,特别是《星际迷航》一类的探索宇宙,和外星人斗智斗勇的片子,很多时候都有以宇宙为背景,一艘艘飞船呼啸而过的场景。特别是《星际迷航》的结尾,永远都是超光速飞船拖曳着一束蓝光,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对远方的征程。
  向远方进军,这不是科幻片的专利,它最开始也源于人类的梦想,从最开始坐着火箭想冲上天的万户,到“地心说”“日心说”的互掐,发展演变为经典力学,现在的量子力学,黑洞、虫洞,各色粒子在科学家们的脑子里乱窜,然后从笔尖流出。反物质、反世界被证实存在于宇宙之外,量子纠缠亦可以让人在瞬间完成远距离通讯。科學的脚步步履匆匆,我们不断地改造着自身的装备,向着未知的远方整装待发。
  刨根问底,这或许是人的天性。我们总好奇着我们的由来、我们的归宿,但这种事你不能像问妈妈自己来自哪一样简单,所以我们动手去挖掘那个处在深远的地方却仍微微闪光的答案。有的人心急,等不来,于是一篇篇科幻小说问世。
  时间穿越,世界构成,星际战争是大部分小说的主旋律,似乎所有书一与这些东西沾边,就变得高端起来,只要有人嘴里蹦出几个高深的物理概念,就能糊弄几个小朋友肃然起敬。那个遥不可及的远方,像是口口相传的圣歌,每一个字都让人心生敬畏与向往。我们敬它的崇高与深奥,又畏着它的不确定。稳定的地球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真有外星人在虎视眈眈?还是当我们知道更多时,才发现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渐渐分崩离析?
  终于,在广大而迷茫的远方面前,我们低下了我们那不可一世的头颅,从那自以为的“天地”成了蜉蝣,人类踏入了变幻莫测、风云突变的黑暗森林,提着枪去寻找也许隐藏在其中的真理。
  远方藏在黑暗森林中,如此隐晦,如此危险,我们为何要像飞蛾扑火一般,世世代代奋不顾身,狂热于此?
  已故的卡尔·萨根平静地回答:“向外探索,其实也是为了寻找自己。”
  在渺渺宇宙中,我们连它的一颗沙子都算不上,但沙子想飞向远方,我们尽管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形同虚设,但我们仍渴求着我们存在的原因,我们的起源,我们为什么还活着,于是我们出发,去那些星系中寻找答案。
  所以,《星际迷航》中的柯克舰长将飞船送入远方,《黑客帝国》中的男主从虚拟的世界中醒来,去寻求那个真实的边界。《接触》中的爱丽拼了命去造出一台机器,《三体》中维德的“前进,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那种对远方的好奇从未停歇,从未止步。
  正是那种从不止步的求知欲和好奇,那种对人类本身意义的追逐,一步步领我们走向宇宙过去、未来、现在三者交错杂糅的远方。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中学 高二(3)班]
其他文献
擅写短诗的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Callimachus)曾言道:“一部大书便是一项大罪。①”195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一书中引用了这句话,并“谦虚”地表示,“以罪而论,这是一部小书”(as evils go, this book is a minor one);1982年,印度裔美国科学史学家梅拉(Jagd
期刊
“概括”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热点。它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欣赏作品形象”“发掘作品意蕴”“发掘文本的时代精神”等考点。由于它涉及内容广泛,要求能力较高,成为高考语文的一个难关。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概括题的得分率,谨结合高考命题实际和考生答卷情况,谈谈解答概括类试题的技巧。  【考查方向】  概括型试题,以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为核心,主要
期刊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是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洛夫1949年赴台,2001年因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台湾版《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曾将他列为十大诗人之首,与余光中并称台湾诗坛双子星座。2018年3月19日凌晨3点21分,享誉台湾诗坛的洛夫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1岁。斯人已逝,但他那些充满创新探索的精美诗篇,永远值
期刊
1941年5月,我刚上完一年级,父母把我送到了明斯克郊区的戈罗季谢少先队员夏令营去度夏。我到了那儿,才游了一次泳,过了两天——战争就爆发了。我们被带上火车,离开了那里。  在火车上,我们看到了受伤的士兵。他们呻吟着,疼痛得厉害。他们说明斯克被烧毁了,一切都被烧毁了,那里已经被德国人占领,我们要坐车去大后方。我们要去的,是没有战争的地方。  坐车走了一个多月,我们到了摩尔多瓦。没有床和被褥,我们就睡
期刊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于3月18日离世,引发无数人缅怀。李敖是特立独行的怪杰:他独坐书斋、独步文坛、独立抗争;他狂放不羁、锋芒毕露、风流多情;他博闻强识、皓首穷经、纵横捭阖;他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他用一支笔震撼海峡两岸,用一张嘴影响无数华人。  英雄仙逝,总归令人叹惋。李敖终其一生都在战天斗地,最终却也未能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李敖出生于1935年,在北京读的小学,1949年随父赴台。曾被
期刊
古诗鉴赏是历年高考必考题之一,但考生该题的得分一直不理想,于是多数考生在复习备考时,热衷于对答题模式、名词术语等的死记硬背,以致出现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殊不知读懂古诗才是鉴赏的前提。  但纵观历年高考中的古诗,在理解上大多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难点,于是破译这些难点便成了读懂古诗的关键。因此,在做古诗文鉴赏题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信息,力求突破这些难点,切不可怀着逃避或侥
期刊
当今语文高考作文,写记叙文容易陷入低幼、矫情、胡编乱造的误区,绝大部分考生选择议论文这一文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议论文水平的高低无疑决定于写作者的思想与思维。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举例,不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还可以给单纯的抽象说理增加灵动形象的成分,从而让议论文更具观赏性。事实上,议论文中的这种例证法,已经成为众多高考考生在实际考场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
期刊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世界,爱与被爱就开始了,并相伴一生到达终点。但是,人世间却演绎着悲欢离合的爱的不同故事。有些人在两情相悦中获得快乐,有些人在相濡以沫中获得幸福,有些人在相互支撑中获得依靠,有些人在相互照耀中获得温暖……人们渴望爱人,也渴望能够被人所爱。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的制造者和守望者,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在爱中哭泣,彷徨,痛苦
期刊
【作文题目】  时光易逝,岁月如歌。我们曾经历过很多感人的事,曾欣赏到很多动人的景,曾感悟过很多醉人的情。似水流年之中,事物皆在变化,惟有我们的亲情不变,惟有我们的回忆不变。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思路点拨】  1.打造文题,让人一见倾心。话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要给文章拟出一个漂亮的题目,所谓“题好一半文”,要争取让自己的作文闪出第一
期刊
万木林是一个树的世界。  我们来时正值初秋,刚下过一场雨,叶隙间筛下的光线,迷迷蒙蒙,衬得挺拔的树身格外虎虎有势。忽然林梢间传过一阵轻微的颤动,霎时,千树万树的黄叶萧萧而下,纷纷扬扬,卷过森林,有如疾风骤雨,带着一种透骨的凄凉。整个过程也许只持续了几分钟,然而却震慑了整片森林。一棵棵树肃然而立,目送落叶回归土地。经历了这一幕,森林沉默了,再听不到一丝声音。不用说鸟啼虫唧,就连交柯的枝叶的喁喁私语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