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友善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大学校园里存在友善观念淡薄现象,日常生活中不少大学生无视别人困难,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在虚拟生活中恶意评论、发布谣言等。这些不友善行为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主义观念及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溺爱和学校德育没有落到实处等原因引起的,针对这种现象,友善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应该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学校的言教与家长的身教、社会力量的榜样示范、学校完善惩罚机制、弘扬传统文化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友善教育。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教育 大学生教育
  一、大学生友善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不友善的表现
  1.无视别人困境。大学校园里经常能接触到这样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或者患有疾病、单亲家庭等情况,在生活中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宿舍里不善于与别人交往,心理敏感而脆弱。大学期间正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成长存在很大影响。所以当我们与这些同学共处于一个环境的时候,应该主动帮助他们,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与这些学生相处的时候,只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喜欢攀比、炫耀自己,经常拿自己拥有的东西比对方的不足,超前消费等,都是对别人不友善的表现。
  2.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情感敏感时期,由于缺乏恋爱经验和正确的恋爱观,经常为一些情感问题而烦恼。有的大学生对待恋爱不认真,看到自己周围很多同学都在谈恋爱,自己感觉孤独,从而刻意寻找一段恋爱关系。还有的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不专一,总拿自己的感情同别人比较,拿自己的优点比对方的不足,造成恋爱关系不稳定,还有的学生对待恋爱态度不严肃、不道德,有的大学生婚前同居,损害身心健康,耽误学业,上述种种情况都是情感不善的表现,处理不好导致情感危机,甚至造成极端伤害事件。
  (二)虚拟空间内不友善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悄然发生变化。由于网络生活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出现了交往不友善的表现,如聊天中恶意抨击他人,出言不逊,由于缺乏真实性,人们之间不是面对面交流,依此盗窃别人重要个人信息。同时网络舆论由于开放性程度高,门槛低,成为众多网友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这样很多大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网络舆论在监督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小事被无限放大,对人们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二、大学生友善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解放。由于市场经济中竞争比较激烈,人们追求利益多元化,随之出现了多元价值观,一些不良资产阶级思想,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开始走进中国。这些观念使很多人在竞争中违背市场秩序,不择手段,不惜以损害他人的利益谋求自己利益,如考试作弊现象。近年来,考试作弊层出不穷,不少同学利用现代化设备作弊,不仅破坏社会公共秩序,还是违法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制建设,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二)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国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没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缺乏分享、宽容、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所以大学校园里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不会想到主动帮助别人,因此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会有一种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不关乎自己的事情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不是一个合格大学生之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爱国、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公民,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友善教育的途径
  (一)学校的言教和家长的身教
  言教是教育者主要通过语言向受教育者传递道德知识的道德教育方法[1]言教在学校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每天给我们上课,用的课本都是言教的一种形式。言教目的一方面是让受教育者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引导受教育者辨别哪些行为是合乎道德的,哪些行为是违背道德的,另一方面是使大学生树立友善的待人之道。
  身教是教育者通过自己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实行道德的道德方法[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教育我们端正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以身作则,不仅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传递给别人友善的正能量,更要以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这个例子折射出以身作则对人们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友善教育过程中注意将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
  (二)社会力量的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养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无声的语言,这种语言有时比言教的作用更有力量。因为大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通过榜样示范使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教育更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做榜样,就会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以现实和历史人物为榜样,有助于他们形成友善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校的奖惩措施
  奖惩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给予奖励,不道德行为给予惩罚的道德教育方法。当一个人做友善的事情的时候,首先他的出发点是善的,那么他内心的感受是快乐的,而奖励的作用就会使大学生看到,当他做了善事,会得到周围同学的赞扬,会得到学校的荣誉,不仅自己心里感觉快乐,而且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实现个人价值认同感,使人们以后多做帮助他人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别人得到帮助,心里快乐,同时主动帮助他人,收获快乐,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没有奖励,那么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就会削弱。惩罚作用使大学生看到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不仅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还会受到社会批评和学校惩罚。这样他就会感到痛苦,从而产生遵守道德的需要、欲望和与愿望。这样友善的力量便会由社会外在规范直接变成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乔长路.中国人生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使其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从考查试题的类型说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近几年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更情有独钟。我结合几十年的教学有关实践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复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加以总结,希望给广大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方面的复习提供具体操作方面的借鉴。  一、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明确高考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渐渐被时代淘汰,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家的认可。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很考验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成效,而应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找到化学学习方法,学得更有成效。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模式 构
摘 要: 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仅涉及层面更广,而且理解难度大大增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主动提问,通过预习、讲课和总结解决自己的疑惑。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主提问  一、其实不论是化学还是其他科目,很多知识点及题型大多都是固定的。  但是即便是老师讲过很多次、学生也做过
摘 要: 在众多教育原则中,因材施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但反观日常课堂教学行为,很多情况下都与这一原则相违背。比如,在年级各个班级实行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案,统一的作业,等等,这些统一的教学行为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贯彻这一教学原则,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尝试。在任教的班级中,根据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级:高级、中级和普通级,然后根据学生的层级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关键
摘 要: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组织学生自主活动的理论基础,更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保障。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组织多种自主活动构建以生为本的化学课堂,促使学生在高效化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自主互动 初中化学教学 尝试 实验 探究 
摘 要: 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营造民主与和谐教学氛围的法宝。本文旨在开发情境素材库,为中学一线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支持和教学设计实战指导。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置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具有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产生的,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更要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