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采用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双碳视角”以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中碳汇总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以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了各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13 1,说明中国粮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增长,GTFP改进的省份占比达70.97%。省域之间的粮食GTFP波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对主销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就作用机制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及技术进步促进粮食的绿色生产。[结论]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研究围绕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发热的两首无名方,依据原文记载从证治机理、方药配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得出无名方一适宜治疗气虚热证和脾虚湿盛证、无名方二适宜治疗心火亢盛证和阳明气分证的结论,借助研究无名方,以探讨李东垣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进一步挖掘其学术思想提供借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精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学校实施精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挖掘精准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文化价值、人本价值和技术价值,可以更好地使大数据与精准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优化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个性是二者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在实践应用层面,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可以从记录学生学习和行为表现、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制定策略干预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
<正> 重视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本文仅以韦达定理及其应用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一理多用"的能力.纵观解放以来,有关韦达定理及应用的命题几乎出现于每一届的数学试题之中
期刊
王彦刚教授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脾胃密切相关,对于从脾胃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体会。王教授认为浊毒内蕴脾胃为本病根本病机,治疗以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结合患者舌苔、脉象以及胃镜检查等选择化浊解毒基础方,具体施以疏肝理气、健脾补气、活血化瘀、滋阴增液之法,疗效显著。
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的核心与关键,构建数据底板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第一要务。在梳理水利数据积累情况、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水利行业政策要求基础上,针对目前数据底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分类不统一、数据格式不兼容而导致的通用性差、互操作困难、数据融合困难等问题,提出数据底板构建总体框架及实现路径,以期从数据底板构建的关键环节指导孪生数据获取、汇集、存储、治理、使用等工作,保障数据底板为水利业务应用提
后真相征候来自以情感和信念优先于事实的集体幻象生产,通过流量和资本逻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渗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审思后真相主题研究在学术场域的文献智慧,可以为揭开后真相现象的神秘面纱及其语境下的实践转向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指引。后真相时代的来临对主流媒体话语权、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辩证地看待后真相的双重性,把握后真相现象可能带来的机遇。推进后真相现象的中国语境
文章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进程中的现状、动因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着改善农民工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诸如创业融资渠道狭窄、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环境不佳、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发展,提升农村就业吸纳能力,为有效完成乡村振兴任务提供参考。
<正>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用旋转坐标轴的方法化简二次曲线方程Ax~2+Bxy+cy~2+Dx+Ey+F=0(其中B≠0)设化简后的方程为A′x′~2+c′y′~2+D′x′+E′y′+F=0曾有关系式
期刊
2020年以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方针,在实践“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策略下,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是一起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既是一项对政府管理体制和治理水平的重要考验,也是对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加强对我国政府提出的“基层疫情防控”的号召,切实提
以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现实地理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方式观察小尺度区域的校园植被,并上升到大、中尺度区域的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最后回到小尺度区域的结构不良地理问题的解决,环环设置问题链,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