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来源 :机械设计与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需求,提出一种新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器,根据康复评定学中RLA分期法对人体正常步态的描述和人机工程学理论中的人体下肢尺寸及关节特点,对被动康复训练器的机构进行设计;使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样机模型,制造实物样机;并且建立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特出关节运动变化曲线,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且通过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模型的正常行走步态,并且得出关节角速度,关节角动量,关节力矩等变化曲线。然后分别选取RLA八分法中8个关键时期点的数据,将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验证了运动模型的正确性,为驱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德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文章主要围绕"选择适宜的德育渗透内容、把握合适的德育渗透时机以及采取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有效策略。
踝关节外骨骼可用来提高人的行走效率,辅助老年人、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等进行日常活动或康复训练,但外骨骼的助行模式会对穿戴者的下肢肌肉激活与协调模式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一款绳驱动踝关节外骨骼,设计了不同助力时机与助力大小组合的助行模式,采集了7名穿戴者在跑步机上以1.25 m/s速度水平行走时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研究不同助行模式对穿戴者下肢肌肉激活与协调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比目鱼肌激活程度在踝关节外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又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平均年龄逐年降低,据统计,脑卒中病死率可达10%~30%,致残率则高达60%~70%。脑卒中患者往往表现出肢体功能障碍,
网络空间"粉""黑"语词使用折射出当代青年的认同逻辑,对如何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具有重要启示。"粉"与"黑"是网络空间青年文化的常用语,其在本质上是青年认同态度正反双向的基本表达。网络空间青年认同逻辑的实际样态以此为基础,变化、组合成为多种复杂且内具张力的样态,生成了"大型道歉现场""黑粉""键盘侠"等典型现象。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注意从"粉""黑"的话语狂欢中透视青年认同转化逻辑、把握青年认同态度
从被动辅助行走训练到人体下肢运动功能复原这一阶段,对脑卒中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至关重要,在这一治疗过程,运用康复机器人开展步态训练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步态康复训练过程中,训练强度与康复程度的不良匹配,容易诱发病理性痉挛,进而带来二次损伤。因此,融入客观量化的痉挛在线评价,预警、防范痉挛带来的运动损伤是康复临床的迫切需求。在设计的痉挛传感器基础上,获取了强直、阵挛和痛性痉挛3种病理性痉挛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的手机应用、海量爆炸的信息的出现,导致大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因此,当代大学生普遍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相适应的拖延现象。通过对收集来的300份《蚌埠学院大学生拖延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阐述了拖延现象的概念、表现、产生原因等,旨在探讨如何尽可能减轻甚至避免拖延现象的产生。
下肢外骨骼作为一种助力设备,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外骨骼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解决老龄化人口行动不便的问题,对健康人群而言,也能依靠外骨骼的助力作用减少劳动消耗,减轻劳动负担。设计了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柔性下肢外骨骼,提升外骨骼助力行为的自适应性与助力效率,减轻外骨骼整体质量,提高穿戴舒适性。实测行走试验分析表明,研制的柔性下肢外骨骼助力效果明确,相比于电机驱动、液压驱动方式,外骨骼的穿戴舒适性显著提升
2020年9月14日刊Kohat合资企业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3371-10区块部署的Togh Bala-01勘探井,获得了天然气和凝析油发现。该井井深2172米,今年7月开始钻探,测试天然气流量为900万立方英尺/日,凝析油为125桶/日。这是Kohat地区连续第二次获得油气发现。巴基斯坦油气开发有限公司(OGDCL)作为该项目的运营商持股50%,巴基斯坦Mari石油公司和
期刊
从教近三十年,笔者始终没搞清一个现象——为什么一部分学生到小学毕业都不清楚在现实情境中怎样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会有学生将单位不同的数量直接相加、减,总会有人将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直接相加、减,甚至有学生将表示具体数量的数与表示关系的分率直接相加、减。这些现象在解答分数实际问题时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期刊
为了减缓从事于物流装卸、建筑搬运、汽车装配等产业的工人因长期保持弯腰状态或者重复性弯腰起身而造成的肌肉劳损和腰椎损伤,开发了一款被动腰部支撑外骨骼。通过研究弯腰动作机理,依据人体解剖学原理,分析人体上身肌肉分布形态和位置,选取胸肌部位作为外骨骼对人体的作用点。为了满足外骨骼穿戴的舒适性需求,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外骨骼的构型和绷带位置、宽度。基于批量易装配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该外骨骼组件,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