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提出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体系,以及培养专题师资队伍的举措。
“形势与政策”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不足,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使这门课程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积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泛而不精、听之随意、学而无趣、用之不达等应付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出崭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单靠传统的教法即使再成功,在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也会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同时发现学生对声音画面、文字等形象性多媒体诸类东西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笔者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影视音像资料开展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和栏目,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网站和栏目,开通由高水平教师主讲的网上专家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性的需求,使教学更加完整、连续、直观、形象、生动、有效。目前,大多数教师不仅能熟练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的还在专题课件里配以Flash,图文并茂,使得教学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生动、有趣,改变了过去的空洞说教方式,学生开始逐渐产生该课“听之有味”“学而有助”的理性认识,无论是学生的到课率还是对教学的满意程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教学监督体系建立由学生、教师、学校和督导组共同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如开展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教学课件评比、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推动和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纳入教学督导工作的范畴,与其他课程教师一样参加教学情况评估。
构建合理的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变传统的出综合性试卷考查为每次专题讲授后,由学生在若干有关专题内容的测验题中任选一题进行随堂笔试,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参考,期末再出有关专题的统一期末考查论文题。教师认真负责地统一判定成绩(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并将考查不及格又未参加补考者,一律给予不毕业的处理,进一步促进广大师生对这门课的重视。
培养专题师资队伍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定的研究,又能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各方面素质都得强。但长期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大都由兼职教师担任,由于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负着较重的行政工作,对每学期所讲授的内容难以做到深入地研究思考,在讲授中难免泛泛而谈、理论脱离实际,甚至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潍坊科技学院从专题分类入手,将“形势与政策”课所讲内容划分专题,实行专题负责制,每个兼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专题内容进行理论思考并深入研究。具体做法是:成立由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其他兼职教师为组员的专题研究小组。在小组中不仅开展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教学活动,还不定时地开展学术理论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结合省教育厅下达的教学要点,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派教学经验丰富、专题研究深入、备课积极认真、学生反映良好的兼职教师授课。对上一学期专题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效果较差的兼职教师暂停安排授课,待学习考察后再予以重新上岗。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的模式不应该是灌输,而是引导兴趣,启发分析,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绝不仅仅是对已有定论的事件进行平铺直叙,还应能针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答疑释惑,尤其要善于分析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情况尚不明朗的形势,以及善于超前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种专题讲座与热点评说、课堂讨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氛围,真正让广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课堂上提高关注时事、分析动态、理解政策、表达观点的能力,起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不足,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使这门课程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积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泛而不精、听之随意、学而无趣、用之不达等应付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出崭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单靠传统的教法即使再成功,在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也会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同时发现学生对声音画面、文字等形象性多媒体诸类东西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笔者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影视音像资料开展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和栏目,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网站和栏目,开通由高水平教师主讲的网上专家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性的需求,使教学更加完整、连续、直观、形象、生动、有效。目前,大多数教师不仅能熟练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的还在专题课件里配以Flash,图文并茂,使得教学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生动、有趣,改变了过去的空洞说教方式,学生开始逐渐产生该课“听之有味”“学而有助”的理性认识,无论是学生的到课率还是对教学的满意程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教学监督体系建立由学生、教师、学校和督导组共同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如开展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教学课件评比、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推动和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纳入教学督导工作的范畴,与其他课程教师一样参加教学情况评估。
构建合理的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变传统的出综合性试卷考查为每次专题讲授后,由学生在若干有关专题内容的测验题中任选一题进行随堂笔试,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参考,期末再出有关专题的统一期末考查论文题。教师认真负责地统一判定成绩(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并将考查不及格又未参加补考者,一律给予不毕业的处理,进一步促进广大师生对这门课的重视。
培养专题师资队伍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定的研究,又能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各方面素质都得强。但长期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大都由兼职教师担任,由于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负着较重的行政工作,对每学期所讲授的内容难以做到深入地研究思考,在讲授中难免泛泛而谈、理论脱离实际,甚至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潍坊科技学院从专题分类入手,将“形势与政策”课所讲内容划分专题,实行专题负责制,每个兼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专题内容进行理论思考并深入研究。具体做法是:成立由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其他兼职教师为组员的专题研究小组。在小组中不仅开展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教学活动,还不定时地开展学术理论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结合省教育厅下达的教学要点,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派教学经验丰富、专题研究深入、备课积极认真、学生反映良好的兼职教师授课。对上一学期专题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效果较差的兼职教师暂停安排授课,待学习考察后再予以重新上岗。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的模式不应该是灌输,而是引导兴趣,启发分析,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绝不仅仅是对已有定论的事件进行平铺直叙,还应能针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答疑释惑,尤其要善于分析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情况尚不明朗的形势,以及善于超前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种专题讲座与热点评说、课堂讨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氛围,真正让广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课堂上提高关注时事、分析动态、理解政策、表达观点的能力,起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