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课堂”,让历史与社会教学更有“味”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传授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心理严重。因此,要想让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就必须通过“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来实现。在本文“活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化,二是趣味化。
  一、以题为例,“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而纸笔测验评价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当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历史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最重要的纸笔测验是中考。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教师用习题进行检测。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如果我们“逆向”而行以题为例展开教学,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动力
  “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就是要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虽然是统编教材,但因地区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呈现各自区域化的特征,让生活化素材融入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进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索出真知。在此情形下,教师应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多融入乡土化气息浓厚的素材,让历史与社会课堂真正实现“活化”。
  关于“活化”课堂,在许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从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试题中就可以看出。如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就体现了这一点。试卷的25题,结合当地的乡土热点话题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展开命题。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对乡村振兴这个热点从微观上进行了考查。事实上,中考试题往往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风向标”,课堂教学转型的“永动机”。因此,关注生活能够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三、聚焦素养,“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主题
  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素养主要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四大要素构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介绍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特点,所以,教师仅依靠知识传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空间感知”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所谓空间感知是指在人地观念的指导下,对不同尺度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认识,包括区域认知和人地观念。对学生空间感知素养的培养不仅应该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应该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如2018年衢州市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中考试题中的21題就是对空间感知这个核心素养的考查。本题以山西老陈醋为命题素材,此素材在教材中没有涉及。本题的第一小题考查了空间感知中的区域认知这个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从相关的地图中获取信息;第二小题考查的是空间感知中的区域特征这个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山西老陈醋品质独特的自然原因,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小题考查的则是空间感知中的人地观念这个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促进山西老陈醋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地协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从此题的命题立意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应该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教学不能唯教材,应多注重相关生活素材的整理,多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衢州卷的21题素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涉猎过,学生答题完全需要学科素养的支撑。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朝着学生有需求、感兴趣和轻负担的方向努力,创新教学模式,让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灵动起来,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无论在课堂转型上,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都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则是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实效的有效举措。
其他文献
从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意在以双创教育以人的成长培养根本为核心,把双创思维贯穿在高职教育中每一个阶段、每一层面。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研究实践对象,以专业为依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习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学
指出了桃山铀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典型代表,位于华南褶皱系内赣中大王山-于山构造岩浆岩带中段的桃山岩体中。铀矿体产于燕山期打鼓寨岩体内,主要位于晚期罗布里岩体侵
素质教育把民俗文化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历史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等职能。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讲授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时,要加强民俗文化教育,以便推动学生责任意识。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是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提高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度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仍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很多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历史故事辅助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在教学中选用历史故事辅助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  一、真实性原则  历史,一般来说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记载和解释了一系列人类活动进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是目前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金课”教学质量,突出财经类信息技术专业“互联网+经济”的专业特色,探索“学生自主
20世纪末,项目管理发展迅速,而项目经理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又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和联系各方的纽带,在项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突出主题教学,彰显家国情怀教育历史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四个统一,两个过渡”,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适当降低为25%;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