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众积极守护古树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中部沃里克郡的枯冰特小镇上,有一棵古老的梨树,已经有250年树龄。英国政府规划的高速铁路2号线,要从梨树所在区域穿过。由于当地有古梨树,高铁修建计划受挫。按照高铁的施工要求,在修建高铁2号线时小镇上的梨树将被砍掉,英国政府刚公布2号线的初步规划,就遭到枯冰特民众的强烈反对,不允许砍伐古梨树,要求高铁改变路线。很多人举着牌子,走上街头进行抗议,阻止修建铁路,保护古梨树。
  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枯冰特的村民、保护古树运动的发起人皮特对记者说,古树已经唤起小镇居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它不仅是一棵普通的树,而且和小镇上的古老建筑一样,它们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
  修建高铁2号线的公司提出处理方案,他们准备将古树完整挖出来,让梨树在别的地方继续生长。小镇居民格外较真,竟然请来植物学家研究挪树的可能性。植物学家认真思考后指出,老树生存年代久远,根系相当发达,挪动以后的成活率非常低。村民相信植物家的分析,坚定不移地反对挪树。高铁2号线公司的发言人乔治感叹:“我们了解梨树的重要意义,会竭尽所能确保它继续生长。”皮特急不可耐地问:“你们有什么措施?”乔治认真地说:“我们想利用克隆的辦法,通过复制树的DNA,完美再造一棵古梨树,让它在别的位置生长。”
  高铁2号线公司采取高科技的弥补方式,村民仍然不愿意接受克隆梨树,认为高铁要穿过的区域,是面积较大的林区,铁路会破坏现在的生态。皮特提出质疑,为什么2号线不绕开古树?乔治向他解释,2号线定位为高速铁路,402公里的超高设计时速,决定轨道最好是直线,以便保证速度和安全。“高铁的修建将会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振兴经济,解决英国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发表看法的时候,英国首相极力辩论,“当2号线建成后,英国主要城市通过高铁连接起来,不但客运将提速,而且减轻了货运压力。”
  民众没有认可首相的看法,而是和他针锋相对,认为环境比财富重要,在高铁建成以后,当时速约402公里的列车从家门口奔驰而过时,高铁带来的视觉和噪音污染,会对高铁沿线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他们坚决不同意修建铁路。
  自从英国政府公布2号线规划以来,高铁引起的争议从未平息。在群众的强烈反对下,最终英国政府只能将2号线搁置。百姓搁浅英国历史上第二条高速铁路,并非英国政府无能为力,而是他们重视民众意见,不会轻易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
其他文献
酸甜苦辣真的很多,却是很开心的事情  谢谢小撒,他这样把我引导以后,我放松了很多,但是我还是挺紧张的。这个紧张呢,并不是害怕,而是我一直是这种心态,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尽力去做好。  为什么紧张?因为我干的这个事业是直升机。海湾战争,直升机作战对地面完全就是一种屠杀。曾经出现过一架直升机打掉敌方的二十三辆坦克,它彻底改变了陆军作战的模式。所以当时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震撼,也希望我们国家要达到那个水平。
朋友買的房在风光地带,对面是条江,当时价位很高,他曾炫耀过自己诗意的栖居,大家都羡慕不已。可有一天他却抱怨起来,风光地带太吵闹了,沿线卖唱卖艺带着音响,吵得家里的老人小孩都休息不好。夏天的夜晚,关上窗子太闷,开着又太吵,好不烦恼。风光处人多,人多了热闹来了,清净就远去了。北京的天桥,沪上城隍庙,历来是凑热闹的地方,游人如织,声震街衢,凑热闹始于虚空的心。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几个女孩爱凑在一起闲聊
冯小刚想用歌曲《绒花》作为《芳华》片尾曲,决定请韩红来演唱。韩红很快把《绒花》录制完成,自己校验且让人试听过,然后交给了冯小刚。冯小刚听后非常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芳华》粗剪以后,冯小刚邀请韩红去看电影,说看了以后就知道为什么会用这首歌。韩红很好奇,就过去了。韩红到了以后,冯小刚让人放出粗剪的片子。随着影片播放,韩红为片中的人感叹。自己也回忆起在文工团的岁月以及那逝去的年华,韩红哭了。韩红对冯
她问:“我只想青春不留遗憾,错了吗?”  青春苍白,她想过得多姿多彩。同学组乐队,她提着小提琴过去,大家笑她:“你以为是管弦乐队呀?”有一个同学玩吉他,另一个会电子琴,她马上回家向父母表示要学萨克斯。父母不免皱眉:“你都上高一了……”她说:“高一不学,难道高二高三学吗?”扰攘了很久,她的萨克斯上了不到10堂课,同学们发现乐队难度太大,又决定成立合唱团。但合唱团也不容易,要请老师,要找指挥,要有合适
“老顽童”黄永玉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我每天就是干活,一点也谈不上好玩。”  90岁那年,黄永玉重新创作自传体小说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最初,《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曾在杂志上连载11年,从没拖过稿。有人问他不拖稿的窍门,他呵呵一笑:“哪有什么窍门,就是两个字:勤奋。”他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有3件大事必须做完:上午用钢笔在稿纸上写文章,下午画几张画,晚上读书充电。  有人问他:“您每天这样长时间工
我在路口等红灯,骄阳似火,那滋味很不好受。这时,来了一位骑电动车的年轻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那电动车安装了遮阳棚,所以母子二人不大受骄阳的影响。那孩子还挺精明,他看到马路上这时比较空,就催促妈妈:“可以走呀。”这时令我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那年轻妈妈居然听从了孩子的话,骑着电动车就驶过了马路。  我在想,要是马路上突然冲出一辆车呢?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路口,随便从哪一个方向冲出一辆车来,都
冯其庸与二月河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可他们偏偏成了忘年交。  最初结缘,是缘于二月河一次大胆的投稿。当时二月河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在确定将稿件寄给谁的时候,他发现《红楼梦学刊》的一连串编委名单中,红学家冯其庸的名字前面加有“常务”两个字,于是就决定将稿件寄给他,并且附加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对方能够审阅他的文章,看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有所作为。信发出去了,他这才有些后悔自己的唐突,料想着绝
我们在做人处世的时候难免犯错误,有的人犯了错误却强词夺理,一味找借口,甚至为求自保而诋毁他人。所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得在错误面前勇于承认并发自内心地改正。这才是君子所为,这同样也是中庸之道所强调的“不偏执、不走极端”的一种表现。  有一个人十分懒惰,每天偷鸡摸狗,有邻居就劝他:“你到处偷人家的东西,闹得鸡犬不宁,这可不是好人的行为啊。”那人听了说:“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就少
苏叔阳是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他的话剧《丹心谱》公演时一度万人空巷,他介绍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发行1200万册。他曾经在大学教书18年。  有一次,《百家讲坛》邀请苏叔阳去讲讲话剧、电影和中国文化。《百家讲坛》栏目曾经捧红了很多学术明星,参加这个栏目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而苏叔阳也完全有资格有能力面对全国观众。而苏叔阳却说:“我不敢去。我觉得我的板凳深度不够,
老鬼下放内蒙古8年,历经磨难。后来回城,写下自传体创傷小说《血色黄昏》,但是没有出版社敢于发表它。一次偶然机会,他将书稿交到山西大型刊物《黄河》一位副主编手中。这位副主编很赏识,也很有胆量,决定出版一期增刊将其发表,并预付给他2000元稿费。老鬼这下就有点趾高气扬,立即告诉中国青年出版社负责人许岱。许岱说:“好啊,他们发表,我们出书。”老鬼又得意地将此话告诉那位副主编。副主编说:“书,他们就别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