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森林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0.引言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植树造林是加快森林培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风云突变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同时形成了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森林的防护功能也因其树种结构的单一性,远远不及天然林的平衡性和多功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批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重要影响的建设工程,特别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初步走上以全民绿化为基础,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干,以生态环境脆弱区治理为突破口,突出现有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道路。因此,要加紧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大力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层次的复合性水土保持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森林生态环境问题。
  1.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经济发展
  经济与生态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创条件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基础。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发展,然而取之过度,大自然就强迫经济来偿还。因此,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现实生活中由经济来偿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我国来看,全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原因致使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从全球而言,损失无法估量。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其系统自身调节能力远比草原要强,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有利于防洪保土
  江河泛滥造成的损失很大。每年我国发生的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受灾人口数亿人,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费用,经济支出的数额就更惊人了。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致使河床抬高,库容减少,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具有多重功能。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拦截,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在一定程度上,森林在雨季能削弱洪峰流量,延缓洪峰的到来时间;旱季则可增加枯水流量,缩短枯水期,达到“消洪补枯”的作用。森林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据资料显示,林地上层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泥沙流失量为50kg/hm2,无林地为2220kg/hm2,相差44倍。20cm的表土被雨水冲净,有林地需要5.7万年,裸地仅为18年。从我国的情况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千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1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总面积的91%,每年长江进入三峡库区淤积泥沙近万吨,减少库容3.5亿立方米。森林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方面的作用,大力营造和培育森林,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它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身,肩负着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使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是促进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因此,必须把森林资源保护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2.加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2.1科学编制林业规划
  把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防洪保水能力作为规划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树种结构。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乔、灌、草”结合,“片、带、网”齐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强化全民绿化意识
  把发展林业作为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来抓,真正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行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格局,从而做到提前规划、地块落实、种苗健壮、技术到位、造林成片的保障措施。
  2.3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全社会造林绿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栽谁有,合造共有,允许继承”。“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党和国家发展林业的基本政策,加快荒山绿化,必须把党的林业政策交给群众,放手把宜林荒山荒地交给群众经营,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开发性造林;在四旁植树方面,大力推进“树跟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
  2.4实现依法治林目标
  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坚持森林资源消耗全额管理、限额采伐,实行森林消长目标管理和领导任期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使资源林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5加速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大力宣传新时期造林绿化发展总体思路,高举生态林业大旗,全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围绕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抓好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努力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广大绿化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信心,调动积极性;要大力宣传造林绿化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工作要面向领导,面向基层群众;把现代传播媒介与传统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介,要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
  3.总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造林活动,努力实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万福.论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其保障举措[J].民营科技.2011.1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播种前防治  1.1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用优良的抗、耐病虫高产品种,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同一品种。  1.2深耕灭茬,可有效地消灭地下害虫及减少玉米纹枯病、黑粉病的侵染来源。  1.3清除田间、地边与沟边杂草,切断病虫害发生的桥梁寄主植物,能有效地预防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等的发生。  1.4在杂草常发生严重的地块,玉米田要做到整平整细,以便于喷施除草剂以及除草剂发挥更大的效果。  2.播种期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文学介入高校文化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切合高校实际探索了高校文化管理中文学的功能及其与高校文化管理特色的契合。  关键词:文学 高校文化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第二十一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中指出,“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多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创设情境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创设情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设情境法 小学 语文教育 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内容摘要: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如果单一依靠政府部门来完成显然有些困难,实行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农村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便成为缓解这种矛盾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农村文化 多元化 多样化 对策  1.农村文化面对多元化和多样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上升,农民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都在提高。但在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马铃薯系茄科植物,属粮菜饲兼用型,加工用途多,产业链长。马铃薯具有耐早、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虎林市处于黑龙江省东部,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马铃薯生产。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粮经作物,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了一定损失。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构建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其有效性体现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走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