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魏萌拍飞机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摄准备工作
  了解天气:光线、时间段,对于画面效果的好坏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了解被拍摄对象:也就是飞机的基本信息,比如机型、构造特点、起飞降落时间,了解这些信息对你捕捉到最佳瞬间都很有帮助。
  需要规避的问题
  对于在机场附近拍飞机来说,在民用机场周围拍照,要注意拍摄位置的选择,不要影响到飞行安全。当然,机场本身为限制区域,不要为了拍摄而擅自闯入限制区域。寻找合适的拍摄位置,有的机场周边制高点多、拍摄位置多,但有的机场周边可以说没有拍摄位置,这就需要运用镜头等特点来捕捉画面了。
  拍军用飞机的话,如果不是航展之类的公开表演的话,一般没有机会拍到,如果拍到也要注意是否可以随便发表这类图片。
  Q:哪些画面是拍飞机时常见的画面?
  A:在民用机场周边拍摄,主要就是拍摄民航机的起飞、降落、滑行、等待。如果有合适的、带地景起落的画面可以拍摄,就需要适当降低快门速度,进行追随拍摄,使背景虚化,突出照片的速度感。
  对于拍摄航展上的静态展示、飞行表演,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比如静态展示飞机的多种角度——正面、正侧面、侧面、低角度、高角度或者局部特写;飞行中的飞机,我最喜欢拍摄的是它们的背部,因为这个角度是不常见的。
  Q:对于时间段或者光线有没有特殊要求?
  A:与其他题材的摄影类似,要考虑光线。拍飞机时,大部分照片都是顺光拍摄才好看,可以凸显飞机机体的光泽和质感。当然,也要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来选择逆光等光线拍摄。对于在机场周围拍飞机起落来说会相对简单,因为飞机的起落方向基本是固定的,你可以根据需要和现场时间、光线选取合适的拍摄位置。
  Q:通常采用何种测光模式?如何测光?
  A:以佳能相机、尼康相机为例,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应该是拍飞机常用的测光方式了,不过对于特殊的拍摄需求也可以采用点测光,对于曝光量的控制也可以通过加或减曝光补偿来控制。
  Q:拍摄不同效果的快门一般多少?
  A:对于在机场周边拍摄而言,如果只是拍摄飞机,背景为纯色的天空,那么可以尽量保证快门速度,保证飞机主体的清晰。如果有地景,那么可以考虑飞机的主体以及背景都清晰,来体现飞机与周边景物之间的关系,采用小光圈、高快门速度。有必要的话可以提高感光度。也可以考虑体现飞机的速度感,采用较低的快门速度,采用追随拍摄,飞机清晰、背景动感强烈。缩小光圈可以降低快门速度,但要保证在自己可以把握住的快门速度之内保证画面的质量。
  对于拍摄飞行表演,如果被摄物是喷气式飞机,大可尽量提高快门速度,保证飞机的清晰,如果被摄物是螺旋桨飞机,可以适当降低快门速度体现出螺旋桨的旋转,为整体画面带来活力。
  Q:什么样的相机适合拍摄飞机?对像素、对焦速度等有什么样的要求?
  A:对于拍摄飞行中的飞机,一部长焦距的相机是最好不过了,因为一般人都很难近距离接触飞机。根据相机的发展情况,像素越来越高,对焦系统越来越先进(例如现在的伺服对焦功能,可以针对运动中的被摄体进行连续自动对焦,且焦点的位置随被摄体位置的移动而变化), 快门迟滞也越来越小。所以,市面上一些主流的数码相机都完全可以胜任拍飞机的需求
  Q:你的装备是?为什么这么选?
  A:我平时用来拍摄的装备,最初是奥林巴斯的长焦相机(如下图) C720/730/750/770这一系列,我都使用过,因为它们是当时市面上性价比很高的长焦数码相机 。
  到了数码单反相机的时代,我选择了佳能系列,机身从佳能EOS 300D、20D、40D到现在的佳能EOS7D,尽管7D并非顶级相机,但它的对焦系统较好、性价比高,连拍速度可以达到8张/秒,这样的连拍速度快完全可以抓住飞机动态的瞬间,提高出片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传感器是APS-C画幅,使用镜头时焦距还要乘一个1.6的系数,这样就可以得到更长的焦距,非常有利于远距离拍摄飞机。
  我目前使用的长焦镜头是EF28-300mm、100-400mm以及腾龙的18-270mm。对于使用佳能系列的朋友长变焦镜头100-400mm(大白)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了;而尼康的用户,新款的80-400mm相当不错。此外,70-200 mm、80-200 mm、70-300mm等长变焦镜头在拍摄飞机时都很实用。
  当然,如果口袋中的银子允许,定焦长焦镜头当然是终极拍飞机的利器了,300mm、400mm、500mm、 600mm甚至800mm的定焦镜头,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大航展上出现。
  Q:你的相机一般都怎样设置?为什么?
  A:个人习惯,我一般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减一挡曝光、使用评价测光(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获得曝光较为均衡的画面, 不会出现局部的过曝,而且对处于画面中央位置的飞机会有很好表现 )。
  其实,无论使用什么模式拍摄,只要对光圈、快门、焦距、景深、感光度、曝光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就可以了,而且也要根据拍摄现场环境、状况来调整模式,没有固定不变的拍摄模式。
  Q:还需要用到哪些附件(比如脚架、滤镜之类)?
  A:三脚架是必须的,对于在机场拍摄飞机起降时,三脚架的辅助稳定作用很明显,尤其是对于追随拍摄。当然,在拍摄飞行表演的过程中,三脚架可能就会成为累赘了,这时需要你做到能够稳定地持机尤其是长焦镜头相机。
其他文献
年轻的摄影师新井卓,被称为当代日本银版摄影第一人。在数码技术日益风行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摄影体验的时代,新井卓却固守最古典的摄影工艺——银版摄影,在精雕细琢的过程里感受时光凝固——“在北海道拍摄的作品,那光仍是北海道的光。我们把整个时空带走了。”在新井卓的指引下,这几幅精美的作品将带我们去体会凝固时光的意境。    tips:关于银版  摄影术发明人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了银版照相法(Dague
风光摄影的六个误区  J:现在从事风光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条件比20多年前好得太多了。我经常到各地和朋友们交流,看到的情况是:作品不断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原地踏步,对于风光摄影没有太多自己理解的东西。这也许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心浮气躁,大家真正想沉下心来做事情很难。我觉得今天风光摄影的问题在于:主要是客观记录,缺乏表现,缺乏摄影师自己的东西。  D: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自己的东西”,二是“自己的东西
邳州素有“天下银杏第一乡”的美誉,无论春夏秋冬,邳州的银杏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和感受。作为城市美化的一部分,银杏已经成为邳州的符号而深受市民爱戴。作为摄影人的拍摄题材,银杏可以挖掘的美仍有很多很多。邳州摄影人李长安总是把镜头对准家乡的银杏林,无论春夏秋冬,他镜头中的银杏林总会展现出不同的姿采;无论叶生叶落,银杏树下的人们总是在展示着生活最美丽的篇章。
尽管现在数字后期几乎强大到无所不能,但仍有不少传统摄影的拥趸,沉醉在各种摄影技法中体会其带来的快乐。本期,我们将跟随著名摄影家石广智,一起来感受一下多次曝光(多重曝光)的魅力。  1 曝光有增减  主体少减,陪体多减  数字时代有必要学“多曝”吗?  虽然现在经后期叠加的影像效果与前期多次曝光拍摄的效果很相似,但这是两个概念。前期的多次曝光基本满足了我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创作过程为我留下了充
思甜站位于新疆境内山口站与尾亚站中段的瀚海戈壁中,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站名的小站,这个站曾经设名苦水站,因地下水源涩苦,无法饮用。70年代,有人提议该站名不好听,便改成思甜站,沿用至今。这里风沙肆虐,据养护铁路的工人师傅们说,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天都在刮风,十级以上的大风说来就来,即便是晴天朗日,弥漫的沙尘吹起鸡蛋大的石砾足以把列车玻璃砸的所剩无几。一夜之间风卷沙粒堆积在铁路上的沙丘使列车不能正
摄影博客——没有加锁的视觉日记——网友    北京男孩温凌(ziboy)演绎的是一个有关中国草根博客的故事。最早的时候他并没有拍照,是因为觉得摄影太过昂贵。等他在北京花了300美元买了SONY P30,便形影不离,进而衍生出“钥匙、钱包、照相机”的口头禅来。2002年到2003年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曾在《京华时报》作摄影记者。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他决定回炉中央美术学院数字与多媒体工作室学习多
高智能源自高速引擎  ZR20搭载了高速拍摄功能与高速图像处理技术兼备的“EXILIM ENGINE HS”引擎。并使用最新科技的可重构处理器,多CPU 双图像处理回路,实现了多功能和高速处理的兼顾。最快0.26秒无间隔快门与0.13秒高速自动对焦,极速的启动到拍摄,方便捕捉精彩瞬间。ZR20同时还搭载了HDR艺术功能,巧妙活用30张/秒高速连拍功能获得艺术效果照片,以及多张合成的“夜间拍摄”等功
“户外风”的摄影包  这两年的摄影包产品早已开始针对不同人群而进行专门设计,有“坤包”感觉的,有城市休闲风格的,当然少不了户外运动型的。ROVER Pro AW/Flipside Sport AW/Photo Hatchback AW系列是乐摄宝新推出的三个系列产品,体积从大到小,风格也由“非常野”,“比较野”到“一般野”,适合不同强度的户外旅行拍摄。除了面料防水,结构也独特,因为户外拍摄更强调机
《大众摄影》杂志每年一度的影像十杰遴选备受摄影人关注。2011年初选不仅选取了“影像社区”、“网络天地”及“双周争胜”栏目的优胜者,同时也涵盖了杂志“佳作欣赏”、“大众影廊”等栏目的作者。经过编辑部反复筛选,2011年度的影像十杰最终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涵盖了风光、纪实、人像、工业、动植物等各个摄影领域。较比以往,我们也可以看到十杰摄影师对于摄影创意、手法又有了创新与发展。  《大众摄影》“十杰”
20余年来长时间地固执地坚守着被许多影友冷落的工业摄影创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生长、生活在这座国家老工业基地,机器的轰鸣声、火车的车轮声、高炉出铁的风呼火啸伴随着我成长,在我的生命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该说,与我内心的这份工业情结密不可分。  中国在建国之初就有一个“钢铁梦”,钢铁工业从奠基时代到现代工业、后现代工业时代整个发展历程中,几代钢铁工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我看来,灰黑冰冷的钢铁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