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万新增市场主体的背后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广阔无边的海洋,那么谁将会首先感受到“海水”的温度?
  答案是一个个活跃其间的市场主体。
  商海沉浮,冷暖自知——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的增减高低,直接体现了经济发展动力的强与弱。
  2016年1月1日至11月30日,重庆新增市场主体316443户。
  在这红红火火的发展局面背后,是重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的结果。
  “有压力”
  渝北区工商分局干部李兵,就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亲历者。
  2016年以前,李兵还是渝北区工商分局回兴所副所长。
  这个基层工商所不大,李兵除了负责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执法外,还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
  在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之际,李兵接到一项特殊任命——调职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登记注册岗位,担任副科长。
  任命消息刚一下来,李兵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何必去那么苦的岗位折腾?”
  “跟领导说一下,看能不能别去。”
  …………
  朋友们纷纷劝阻。
  在大家眼里,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工作,是个苦差事。
  自重庆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李兵即将赴任的这个岗位,接待量就已经从改革前的每天200人次猛增到600人次。
  接待量的激增,意味着每天巨大的工作量。
  任命下达后没多久,李兵就被区工商分局局长刘永安叫进了办公室。
  “对这次任命,你是怎么想的?”刘永安问。
  “说实话,确实有压力,但是我服从组织安排。”李兵回答。
  李兵心里明白,领导决定把他放在这个位置,既是出于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考验。
  “为了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我们在投入上进行了倾斜,将代办窗口增加到15个,工作人员增加到20余人。同时大力推进业务受理窗口规范化建设,将窗口业务进行了细化分类。”刘永安说。
  正是这个原因,李兵才被调到这个岗位上来。
  李兵还记得上岗那天走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看到的情形——服务大厅的15个工商窗口前挤满了人,就连休息区也坐满了人;叫号显示屏不停滚动,红得刺眼。
  “虽然人多,但业务办理却井然有序。”这是李兵踏进服务大厅的第一感受。
  “用巧劲”
  这一年,李兵经手的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而他自己,也养成了小跑和快步走的习惯。
  市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办理效率的不断提速,跟“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制度的推行密不可分。
  2015年10月8日,是“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制度推行的首个工作日。
  当天,渝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接待量陡增,但各个业务受理窗口忙而不乱。前来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的创业者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快就填好了申请材料,递交到业务受理窗口。
  很快,大部分人手里都能领到一本崭新的营业执照。
  “效率太高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果然名不虚传!”能如此迅速地领到执照,让不少创业者喜上眉梢。
  为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真正实现“名不虚传”,全市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进行了艰苦攻关。
  所谓“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就是将现行企业需要依次申请的,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的登记制度,改为企业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实现“一照一码”的登记模式。
  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将极大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调整岗位后没多久,李兵就参与了渝北区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探路。
  “要在时间紧迫、流程复杂的情况下,快速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这就需要动脑筋、用巧劲。”李兵说。
  渝北区成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试点地区后,李兵所在的登记注册科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科长陈渝见缝插针地组织学习,领着大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同部门的审批流程和批准要素。
  在上级部门打通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审批信息系统后,陈渝、李兵又和大家一起开展系统实战“演习”,摸排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日夜鏖战,他们终于理顺了网络运行程序,为全市开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2016年10月1日,在原“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良好的改革基础之上,重庆又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聚精神”
  “商事制度改革要持续推进,说到底还得需要人来做,因此我们尤其注重团队建设。”刘永安说。
  2016年,渝北区工商分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打造一流的注册登记干部队伍。
  来到登记注册科以后,李兵成长很快。这份成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团队。
  李兵和郭蕴涵同在一个办公室。从这个“80后”北方女孩身上,他学到不少东西。
  郭蕴涵有低血糖症,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攻坚阶段,她常常顾不得吃饭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一天,郭蕴涵突然晕倒了。这把李兵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医院。
  第二天,原本在家休息的郭蕴涵,又来到了办公室。
  “休息几天再来嘛。”同事们劝道。
  “我休息一天,文件就多积压一天,办事企业就得多等一天。”郭蕴涵说。   像郭蕴涵一样“舍不得”休息的,还有孕妇罗薇——眼看就要到预产期了,她仍坚守在岗位上。
  如果让李兵这位“新兵”来形容登记注册科这个团队,他的回答是“很有凝聚力”。
  在李兵的电脑上,始终保存着一份名为“工商登记业务积累”的文档。
  这份文档里,列出了各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和对策,都是在月度培训会上,同事们梳理出来的。
  对工作中碰到的紧迫问题,登记注册科又注册了微信群“一线”。
  2016年12月5日上午,“一线”微信群响个不停。
  “各登记同事:请看下注册科业务指导,工作布置,有几个所要更换执照名单。”
  “经营范围可不可以核汽车保养?”
  “为什么网上的变更审核表打不全?”
  …………
  问题一个个提出来,答案也紧随其后。
  李兵拿出手机,点开了“一线”,将未读消息一条条看完,而后会心一笑。
  “这样的团队气场,不仅能提升业务能力,还能凝聚干事创业的精神。”李兵说。
  “贴心做”
  为更好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2016年,渝北区工商分局还做了另一件大事——不断强化注册登记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
  李兵因此也有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在服务大厅现场处理矛盾。
  “身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碰到群众不理解甚至闹情绪是常有的事。对这些,我们不仅要‘会说’——善于解释劝导,还得‘会做’——真正帮群众解决问题。只要真正替群众贴心做事,群众自然也会理解和支持你。”李兵说。
  2016年9月的一天,一阵争执声吸引了李兵注意。
  “阿姨,您这个属于冻结土地,没办法办理。”
  “怎么就不能办理,这不是冻结区域,你们分明就是在刁难群众!”
  …………
  原来,一位前来办事的大婶和工作人员争了起来。
  “阿姨,你看,我们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影响后面也要办事的群众吧。”李兵把这位大婶请到一旁。
  “我也知道,但这个地方真不是冻结区域啊!”大婶说,她叫吴云琼,准备在渝北区统景镇开一家小店,却因申请区域属于危旧房改造区而不能办理。
  “我来帮你了解下情况,看有没有解决办法。”李兵说。
  随后,李兵给当地工商所打了电话。对方建议申请人到社区查询冻结土地的详细区域。
  “你先去看明细,如果确定申请地点不在冻结区域,你就把证明开回来,我直接给你办理。”李兵说。
  大婶点点头,将信将疑地回了家。
  第二天,大婶又来了。
  “李科长,你看,这里真不是冻结区域!”拿着社区开具的证明,大婶来到李兵办公室。
  拿到证明,李兵10分钟就将营业执照办好了。
  “李科长,真是太感激你了。”吴云琼很激动,临走时塞给李兵两包烟。
  “这不行,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这烟我真不能要。”李兵把烟塞了回去。
  对李兵和同事来说,让服务对象满意,才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真正目的。
  【数读】
  2016年,重庆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设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改革专项,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01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4 X”工作方案,“涉企30条政策”为企业年减负5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钢铁去产能任务,商品住房去库存900万平方米,处置清理132户“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在商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推动下,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77.71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27.51万户,月均新设立数较改革前增长45.16%;我市继续大力扶持微型企业,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累计发展微型企业51.39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近8成,带动解决就业354.11万人。
  2016年,全市集中签约一批PPP合作项目,包括34个合作项目、1300多亿元,涉及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停车场、医院、保障房等民生领域。
  【声音】
  “重庆上遵中央精神,下切山城实际,真刀真枪推动改革,133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面铺开,25项重点改革专项务实推进,巴渝大地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共识,激荡起深化改革的强音。”
  ——《人民日报》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做好改革的‘破’与‘立’、开放的‘内’与‘外’、创新的‘内生动力’与‘外在环境’关系这三篇文章,重庆经济稳健前行。”
  ——《经济日报》报道
  “这两年,我市实行了‘零元注册’‘先照后证’等工商制度改革,创业者以往的瓶颈正在逐一被打破。如今,办理营业执照不再多次往返多个部门,时间和资金都大幅节省,未来或将有更多企业涌现。”
  ——重庆市御生益嘉园林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唐晓兵
  “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后,我明确了自己所拥有的股权,在集体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在集体资产的分配上的争议也更少了,大家参事议事的积极性更高了,村民们能够更好地参与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
  ——渝北区王家街道荣华村十二组村民刘昌全
其他文献
春回大地,花漾璧山。  走进璧山国家高新区,沿着宽阔的道路,随处可见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标准化厂房,红花绿树点缀其中。不远处在建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重庆第二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高新区,璧山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如同当下时节一样焕发勃勃生机,仅2017年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7.5亿元,同比增长14.8%。  璧山国家高新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所取
近来,描绘社会小人物的电视连续剧《我是余欢水》瞬间引爆舆论,成为热播剧。究其原因,很多人都说,是因为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西方谚语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大多数人都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但面对接踵而至的职场压力、生活重担,在一家老小深情的期盼中,中青年人的脊梁仿佛被压得变了形状,难免有人会像余欢水一样,
春节前夕,冬日暖阳钻出云层,在荣昌区龙集镇清河村的田野和阡陌间投下斑驳光影。  在田间地头和屋宇楼舍之间徜徉,CQDK采访团队似乎感觉到,脚下那隆冬的土地坚硬而又滚烫。  没错,就是滚烫!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身材黑矮、心却赤红如火的张希良,带领清河5000多名父老乡亲开山辟路,愣是让这个干群不和、基建缺位、产业滞后的后进村,一点点“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模范村。  而清河村现在和未来的模样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不仅要“骨骼”强,还要“筋脉”活、“气血”足,才能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而作为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生命力最强的“细胞”,重庆民营经济也由此被赋予了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发挥大作用、作出大贡献,为区域经济疏通“筋脉”、涵养“气血”,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强大助力。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让“细胞”帮助
民以食为天,食以厨为先。在这个可大可小、可奢可俭的房间里,每天都演绎着别样的酸甜苦辣,呈现出各异的人生况味。母亲是厨房的主角,她用锅碗瓢盆演奏出一曲曲颇具时代感的乐章。  上世纪70年代的渝东北农村,人们将厨房称作“灶屋”。之所以这样称呼,既有虔诚灶神之敬,也有烟火之味,充满无尽的诱惑和情怀。灶屋就得有灶。乡亲们就地取材,用粘性好的泥巴垒成半人高的灶台。为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灶台大多呈月牙形,放置三
2020年11月3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举行了一场文艺晚会和优秀村民表彰大会。这一天是十八洞人的大日子——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以来,每年的11月3日,十八洞村都会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感恩党的扶贫政策。  十八洞人没有理由不载歌载舞。  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2019年已跃升至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极度虚弱增长到1
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  当天,重庆市举行2020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39岁的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张登国站上领奖台,接受隆重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张登国便风尘仆仆地回到现在工作的地方——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城口县鸡鸣乡。  他除了是高校的教师,还是鸡鸣乡祝乐村的第一书记。  抓教育扶贫斩穷根  根据几天前的工作安排,张登国刚下车,就来到集中安置点走访脱贫家庭。
“叮铃铃、叮铃铃……”重庆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的禾康智慧养老中心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您好,需要帮助吗?”  “我肺部不舒服,咳得厉害。”打电话的徐奶奶,因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急需救助。  “请放心,我们马上安排人员上门……”  通过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阳台”平台,自动定位、问询,联络医院、救援人员、家属,一系列救助工作在几分钟内同步展开。  徐奶奶被迅速送到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
找准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2018年3月28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8智能装备军民两用论坛暨博览会”格外惹人注目。  展会现场亮相的多种智能装备,让人眼花缭乱。而在论坛上,与会嘉宾更是无比振奋:由于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此次展会只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呈现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军民融合,既是时代命题,
建设主城都市区,是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政治行动,是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引擎,是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相关区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带来了机遇。  沙坪坝区将紧扣“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把握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能级、彰显品质四大关键,围绕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