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与融入对策探析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具有其独有的教育及传承特性,将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价值意义重大,该教学模式下既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广泛发扬与传承,同时也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群体对于党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其主观思想上有更高突破。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有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前提提出具体的融入对策。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大思政”建设提出,高等教育面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该项教育工作开展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需要由高等院校及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两者的融入关键点,提升教育影响力度。现阶段尽管红色文化已备受高等教育重视,但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角度分析,红色文化落实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开展全面性与整体性受到极大影响,对此各院校及教师应充分明确红色文化应用价值,努力探索红色思政教育路径。
  一、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色文化是在革命时期由众多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该文化中蕴含浓重的历史内涵与革命精神,因其教育性明显,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任务中融入该精神价值意义重大。红色文化的渗入可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能够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能力充分表明,因此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可有效拓展大学生群体的主观思政领域,并促使大学生对党有更强烈的信任感与认同感,进而坚定民族自信。此外,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育人机制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例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既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文化认知,同时也可将红色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强化自身文化素养[1]。最后,红色文化有利于各院校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推广党史教育下,将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充分结合,可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历史认知,并由此形成科学意识与理念,有效促进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提升。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对策
  (1)创新红色思政教育思路
  高等教育阶段想要确保思政教育开展环节红色文化渗透能够取得更好效果,一定要注重红色教育思路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任务沿着科学化轨道落实。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应将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促使红色教育与思政融合后能够在文化育人层面有更大进步。因此各院校及教师应对教书和育人间关系正确处理,且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基础,将其核心素养养成提升至战略层面,并通过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个人政治意识,使其可以感受和了解更多红色文化。其次,加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互动性、融合性及渗透性,例如通过经典的红色故事在思政教育环节有计划的渗透红色文化,让大学生逐渐加深党的理解并提高红色文化认识。最后,教育思路创新应对教师主观能动性强化加以重视,思政教师需不断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发挥自身示范作用感染大学生主观政治观念,将“亲其师、信其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红色教育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
  (2)完善红色思政教育体系
  为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更为系统、科学且有效的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完善与优化這一环节至关重要,两者融合应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各院校能够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大力加强红色教育体系建设,应注重挖掘红色文化与思政融合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收集,例如红色艺术、器物、文献、事件、旧址等各种极具红色文化特征与内涵的事物,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引导大学生参与,促使其能够在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时将自身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体系完善也应将红色文化纳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系统教育系统中,其目的是为在课程思政与大学思政课的协同影响下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此外,红色教育内容体系的有效构建,各院校应立足于党史教育新形势,针对党史教育进行更为系统科学的安排,教师可利用“四史”展开融合渗透,促使大学生对党史能够全面理解,进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四个意识与自信”。
  (3)拓展红色思政教育载体
  红色文化融入过程,教师应对教育载体建设作用有正确认知,并将其作为融合关键,打造极具多元化的红色思政教育载体,最大限度的将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提升。具体实施环节,首先,需对红色思政教育载体系统性与整体性着力推动,尽全力打造具有超高效果的教育载体和平台,如校园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加大对党的理论、党史以及各种红色文化宣传,促使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理想信念,跟随党的发展步伐。其次,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例如在快手、抖音、微博等平台上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意识为主,紧抓红色宣传时机,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如此可将红色文化与思政的融合教育实践性及针对性大幅提升,同时也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主体的国家、文化及民族意识,在积极引导学生对红色思政展开调研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3]。红色文化融入的思政教育载体拓展,也可依托于信息技术层面,打造“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功能突出,将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价值意义巨大,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也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各院校在落实该项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明确红色文化融入重要性,并着眼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向和内容,采取多元方法重点放在教育思路创新、教育体系完善和教育载体拓展的层面,以此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落实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邱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2-103.
  [2]付铭举,赵文春.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6-107.
  [3]邓仙.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优化与系统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21-24.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延续护理60例接受病房责任护士-家庭访视医生-产后保健门诊医生-盆底诊疗中心医生-盆底诊疗中心护士构成的延续护理服务,对照组60例接受传统护理服务.随访和比较2组的基线情况,42 d、3个月和6个月盆底肌肌力、性功能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基线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续护理组在盆底
摘要:《周长的认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本节课我设计动物赛跑情景,呈现规则与不规则的图形、实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辩一辩等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后,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测量梯形与叶子周长的方法,以“数”解“形”比周长。  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  
目的 了解中医院护士科研现状及应用科研成果状况.方法 对260名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护士科研现状及应用科研成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科研参与率及科研成果应用率均较低,影响护士应用科研成果的因素按得分高低依次排列为传播因素、机构因素、研究因素及护士因素.结论 中医院临床护士参与科研及应用科研成果不足,客观因素是影响护士应用科研成果的主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应建设支持性的专业实践环境,注重护士科研能
目的 探讨混合式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学生234名,其中对照组119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115名,采用传统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法.比较2组学生期末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并通过自制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状态调查.结果 实验组期末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成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约90.2%的学
摘要:課后作业是小学生在完成所学知识内容后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不仅能够使学生查缺补漏,还能让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抄写所学单词和句子,这样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水平,从丰富课后
乳糜性心包积液多继发于胸部外伤、心胸外科手术、纵隔肿瘤、结核、纵隔放射性纤维增生、锁骨下静脉栓塞及丝虫病等[1].原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极为少见,国内亦少有报道.我科成功挽救了1例生后9d,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仅1 620 g的急性心包填塞的早产儿,随着20 ml乳糜样液体从心包腔内抽出,患儿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由于小儿心包积液病情发展快,发现时多数已是大量心包积液或已出现心包填塞表现[2],尽早
期刊
本文综述我国医院压疮监控体系研究现状,探讨各院采用的压疮监控体系建立形式和各项制度的制定,为其他医院完善压疮监控体系提供依据和建议。
目的 提高医院船海外医疗活动期间门诊患者对候诊方式的满意度,持续改进涉外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在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两个到访国进行医疗服务期间,选取3d,每天抽取30名外籍患者分别给予3种候诊顺序排队就诊,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就诊满意度调查.将满意度最高的候诊方案应用到后3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中.结果 方案C与方案A在初诊等待时间、检查等候时间及总候诊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案B与方案A在初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所以PCI治疗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PCI以其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诊疗中[1].但PCI属于有创性诊疗,
期刊
目的 建立科学可行的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回顾、理论分析、横断面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讨论和预调查的结果确定备选指标体系,然后采用Delphi法对国内28名专家进行咨询,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3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在85%以上,专家权威系数为0.858,3轮咨询后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210,最终形成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