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具有其独有的教育及传承特性,将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价值意义重大,该教学模式下既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广泛发扬与传承,同时也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群体对于党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其主观思想上有更高突破。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有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前提提出具体的融入对策。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大思政”建设提出,高等教育面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该项教育工作开展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需要由高等院校及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两者的融入关键点,提升教育影响力度。现阶段尽管红色文化已备受高等教育重视,但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角度分析,红色文化落实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开展全面性与整体性受到极大影响,对此各院校及教师应充分明确红色文化应用价值,努力探索红色思政教育路径。
一、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色文化是在革命时期由众多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该文化中蕴含浓重的历史内涵与革命精神,因其教育性明显,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任务中融入该精神价值意义重大。红色文化的渗入可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能够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能力充分表明,因此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可有效拓展大学生群体的主观思政领域,并促使大学生对党有更强烈的信任感与认同感,进而坚定民族自信。此外,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育人机制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例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既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文化认知,同时也可将红色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强化自身文化素养[1]。最后,红色文化有利于各院校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推广党史教育下,将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充分结合,可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历史认知,并由此形成科学意识与理念,有效促进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提升。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对策
(1)创新红色思政教育思路
高等教育阶段想要确保思政教育开展环节红色文化渗透能够取得更好效果,一定要注重红色教育思路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任务沿着科学化轨道落实。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应将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促使红色教育与思政融合后能够在文化育人层面有更大进步。因此各院校及教师应对教书和育人间关系正确处理,且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基础,将其核心素养养成提升至战略层面,并通过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个人政治意识,使其可以感受和了解更多红色文化。其次,加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互动性、融合性及渗透性,例如通过经典的红色故事在思政教育环节有计划的渗透红色文化,让大学生逐渐加深党的理解并提高红色文化认识。最后,教育思路创新应对教师主观能动性强化加以重视,思政教师需不断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发挥自身示范作用感染大学生主观政治观念,将“亲其师、信其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红色教育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
(2)完善红色思政教育体系
为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更为系统、科学且有效的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完善与优化這一环节至关重要,两者融合应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各院校能够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大力加强红色教育体系建设,应注重挖掘红色文化与思政融合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收集,例如红色艺术、器物、文献、事件、旧址等各种极具红色文化特征与内涵的事物,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引导大学生参与,促使其能够在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时将自身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体系完善也应将红色文化纳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系统教育系统中,其目的是为在课程思政与大学思政课的协同影响下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此外,红色教育内容体系的有效构建,各院校应立足于党史教育新形势,针对党史教育进行更为系统科学的安排,教师可利用“四史”展开融合渗透,促使大学生对党史能够全面理解,进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四个意识与自信”。
(3)拓展红色思政教育载体
红色文化融入过程,教师应对教育载体建设作用有正确认知,并将其作为融合关键,打造极具多元化的红色思政教育载体,最大限度的将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提升。具体实施环节,首先,需对红色思政教育载体系统性与整体性着力推动,尽全力打造具有超高效果的教育载体和平台,如校园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加大对党的理论、党史以及各种红色文化宣传,促使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理想信念,跟随党的发展步伐。其次,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例如在快手、抖音、微博等平台上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意识为主,紧抓红色宣传时机,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如此可将红色文化与思政的融合教育实践性及针对性大幅提升,同时也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主体的国家、文化及民族意识,在积极引导学生对红色思政展开调研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3]。红色文化融入的思政教育载体拓展,也可依托于信息技术层面,打造“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功能突出,将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价值意义巨大,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也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各院校在落实该项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明确红色文化融入重要性,并着眼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向和内容,采取多元方法重点放在教育思路创新、教育体系完善和教育载体拓展的层面,以此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落实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邱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2-103.
[2]付铭举,赵文春.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6-107.
[3]邓仙.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优化与系统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21-24.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大思政”建设提出,高等教育面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该项教育工作开展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需要由高等院校及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两者的融入关键点,提升教育影响力度。现阶段尽管红色文化已备受高等教育重视,但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角度分析,红色文化落实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开展全面性与整体性受到极大影响,对此各院校及教师应充分明确红色文化应用价值,努力探索红色思政教育路径。
一、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色文化是在革命时期由众多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该文化中蕴含浓重的历史内涵与革命精神,因其教育性明显,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任务中融入该精神价值意义重大。红色文化的渗入可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能够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能力充分表明,因此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可有效拓展大学生群体的主观思政领域,并促使大学生对党有更强烈的信任感与认同感,进而坚定民族自信。此外,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育人机制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例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既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文化认知,同时也可将红色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强化自身文化素养[1]。最后,红色文化有利于各院校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推广党史教育下,将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充分结合,可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历史认知,并由此形成科学意识与理念,有效促进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提升。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对策
(1)创新红色思政教育思路
高等教育阶段想要确保思政教育开展环节红色文化渗透能够取得更好效果,一定要注重红色教育思路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任务沿着科学化轨道落实。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应将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促使红色教育与思政融合后能够在文化育人层面有更大进步。因此各院校及教师应对教书和育人间关系正确处理,且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基础,将其核心素养养成提升至战略层面,并通过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个人政治意识,使其可以感受和了解更多红色文化。其次,加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互动性、融合性及渗透性,例如通过经典的红色故事在思政教育环节有计划的渗透红色文化,让大学生逐渐加深党的理解并提高红色文化认识。最后,教育思路创新应对教师主观能动性强化加以重视,思政教师需不断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发挥自身示范作用感染大学生主观政治观念,将“亲其师、信其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红色教育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
(2)完善红色思政教育体系
为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更为系统、科学且有效的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完善与优化這一环节至关重要,两者融合应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各院校能够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大力加强红色教育体系建设,应注重挖掘红色文化与思政融合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收集,例如红色艺术、器物、文献、事件、旧址等各种极具红色文化特征与内涵的事物,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引导大学生参与,促使其能够在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时将自身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体系完善也应将红色文化纳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系统教育系统中,其目的是为在课程思政与大学思政课的协同影响下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此外,红色教育内容体系的有效构建,各院校应立足于党史教育新形势,针对党史教育进行更为系统科学的安排,教师可利用“四史”展开融合渗透,促使大学生对党史能够全面理解,进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四个意识与自信”。
(3)拓展红色思政教育载体
红色文化融入过程,教师应对教育载体建设作用有正确认知,并将其作为融合关键,打造极具多元化的红色思政教育载体,最大限度的将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提升。具体实施环节,首先,需对红色思政教育载体系统性与整体性着力推动,尽全力打造具有超高效果的教育载体和平台,如校园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加大对党的理论、党史以及各种红色文化宣传,促使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理想信念,跟随党的发展步伐。其次,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例如在快手、抖音、微博等平台上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意识为主,紧抓红色宣传时机,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如此可将红色文化与思政的融合教育实践性及针对性大幅提升,同时也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主体的国家、文化及民族意识,在积极引导学生对红色思政展开调研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3]。红色文化融入的思政教育载体拓展,也可依托于信息技术层面,打造“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功能突出,将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价值意义巨大,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也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各院校在落实该项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明确红色文化融入重要性,并着眼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向和内容,采取多元方法重点放在教育思路创新、教育体系完善和教育载体拓展的层面,以此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落实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邱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2-103.
[2]付铭举,赵文春.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6-107.
[3]邓仙.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优化与系统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