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长的认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本节课我设计动物赛跑情景,呈现规则与不规则的图形、实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辩一辩等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后,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测量梯形与叶子周长的方法,以“数”解“形”比周长。
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量、算、拉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辨、指、描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等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周长“形”与“数”的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梯形等学具,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周长。看到周长,你想学习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怎么求周长?
师:你认为什么是周长呢?(生:一周的长度)
师:那什么是一周?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情境导入,感知周长的含义
1、描一描,初步感知一周
师:运动会,蜗牛为两只小蚂蚁分别设计了两种跑道,要求他们沿着边线跑一圈,请你描一描他们跑道的边线。
生:从这个起点开始,再回到这个起点。
师:那我从另一个点开始,像这样子描,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从哪里开始都行,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就行。
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感悟要沿着边线描一周。
师:(小结)无论什么样的图形,无论它有几条边,它的边是直的也好,是弯的也好,只要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这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2、摸一摸,感受建立周长概念
师:刚刚我们找到了两只小蚂蚁跑道的一周,那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吗?
学生找物体表面摸一摸并指出周长
师:还有其他物体吗?
3、辨一辨,深化周长概念
师:那下面这些图形也有一周吗?
师:看来这一道题出现争议,谁来讲讲呢?
生:它没有一周,它没有连起来,它不能回到起点。
师:(小结)说得太好了,回不到起点就没有一周,像这4个图形能从起点再回到起点的,才有一周。
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二、测量比较,以“数”解“形”比周长。
(1)估一估
师:红蚂蚁和黄蚂蚁跑道的一周在哪里,这样子的比赛公不公平呢?
师:怎样知道公不公平呢?(生:测量)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 1、选一选:交流选用哪种测量工具合适。2、写一写:把数据记录下来,并做好汇报准备。)
(2)交流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测量得很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测量的。
生:用直尺测量了四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四边形的一周了。
师:为什么要把四条边加起来呢?
生:因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刚好是梯形的一周。
师:咦,刚刚你们用直尺测量了梯形,那你们用什么测量树叶的呢?
生:用线,因为树叶是弯的。
师:我明白了,这个树叶的边是弯的,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把线绕一周、再拉直量的办法。这是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化曲为直。
师:在生活中测量什么物体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3)引出周长的概念
师:经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测量出了这两种跑道一周的(板书:长度),
师:那蜗牛为红蚂蚁和黄蚂蚁设计的跑道是公平的吗?(生:不公平,长度不同。)
师:其实,周长中的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三、平移轉化,以“形”助“形”比周长。
师:李大叔家有两块蔬菜地,打算在他们的四周围上这样的篱笆,你觉得哪个需要篱笆的比较长?
生:是一样的。萝卜地的长方形缺口的两条边往上、往右移动一下,就和左边的图形一样了。
师:要围篱笆实际上就是求它们的(周长),跟他们面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隐去面)
师:再来看看这一道题,这是一块长方形的领地,被一条小河分成两部分,这一部分是狮子的领地,这一部分是老虎的领地,谁的领地周长长?。
师:(小结)比周长比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范围的大小。
四、知识小结,回顾周长。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参考文献
[1] 王琼琼.《数学思想的教与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郑慧(1991.11—),女,福建省罗源人,福建省罗源县罗源滨海实验小学 数学教师
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量、算、拉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辨、指、描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等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周长“形”与“数”的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梯形等学具,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周长。看到周长,你想学习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怎么求周长?
师:你认为什么是周长呢?(生:一周的长度)
师:那什么是一周?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情境导入,感知周长的含义
1、描一描,初步感知一周
师:运动会,蜗牛为两只小蚂蚁分别设计了两种跑道,要求他们沿着边线跑一圈,请你描一描他们跑道的边线。
生:从这个起点开始,再回到这个起点。
师:那我从另一个点开始,像这样子描,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从哪里开始都行,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就行。
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感悟要沿着边线描一周。
师:(小结)无论什么样的图形,无论它有几条边,它的边是直的也好,是弯的也好,只要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这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2、摸一摸,感受建立周长概念
师:刚刚我们找到了两只小蚂蚁跑道的一周,那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吗?
学生找物体表面摸一摸并指出周长
师:还有其他物体吗?
3、辨一辨,深化周长概念
师:那下面这些图形也有一周吗?
师:看来这一道题出现争议,谁来讲讲呢?
生:它没有一周,它没有连起来,它不能回到起点。
师:(小结)说得太好了,回不到起点就没有一周,像这4个图形能从起点再回到起点的,才有一周。
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二、测量比较,以“数”解“形”比周长。
(1)估一估
师:红蚂蚁和黄蚂蚁跑道的一周在哪里,这样子的比赛公不公平呢?
师:怎样知道公不公平呢?(生:测量)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 1、选一选:交流选用哪种测量工具合适。2、写一写:把数据记录下来,并做好汇报准备。)
(2)交流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测量得很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测量的。
生:用直尺测量了四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四边形的一周了。
师:为什么要把四条边加起来呢?
生:因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刚好是梯形的一周。
师:咦,刚刚你们用直尺测量了梯形,那你们用什么测量树叶的呢?
生:用线,因为树叶是弯的。
师:我明白了,这个树叶的边是弯的,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把线绕一周、再拉直量的办法。这是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化曲为直。
师:在生活中测量什么物体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3)引出周长的概念
师:经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测量出了这两种跑道一周的(板书:长度),
师:那蜗牛为红蚂蚁和黄蚂蚁设计的跑道是公平的吗?(生:不公平,长度不同。)
师:其实,周长中的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三、平移轉化,以“形”助“形”比周长。
师:李大叔家有两块蔬菜地,打算在他们的四周围上这样的篱笆,你觉得哪个需要篱笆的比较长?
生:是一样的。萝卜地的长方形缺口的两条边往上、往右移动一下,就和左边的图形一样了。
师:要围篱笆实际上就是求它们的(周长),跟他们面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隐去面)
师:再来看看这一道题,这是一块长方形的领地,被一条小河分成两部分,这一部分是狮子的领地,这一部分是老虎的领地,谁的领地周长长?。
师:(小结)比周长比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范围的大小。
四、知识小结,回顾周长。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参考文献
[1] 王琼琼.《数学思想的教与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郑慧(1991.11—),女,福建省罗源人,福建省罗源县罗源滨海实验小学 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