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华”渐欲迷人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于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名篇,古往今来,众多的研究者在艺术特色、写作背景、主旨思想等方面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是对教授本文的教师而言,这篇课文当中却有几处小问题令人费解。这其中,第一段中的六个“华”字的读音就是其中一例。本文就试图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对“华”字读音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课本中的表述:褒禅山亦谓之华①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②山洞者,以其乃华③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④”,如“华⑤实”之“华⑥”者,盖音谬也。
  在这一段中“华”一共出现了6次,但是人教版教材并未给这六处“华”注音。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如何朗读第一段文字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注释⑤对文中“华”如“华实”之“华”者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虽然《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给了相应的注解,但是我认为这个解释并不令人信服。理由如下:
  (一)从表述形式上判断,“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所谓华山洞者”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三处“华山”表述形式相同,读音应该也相同
  (二)从关键句上判断
  在我看来,要辨别这六处“华”的读音,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要抓住第一段最后一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仔细分析这一句,我有如下发现: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一句中“之”是做结构助词“的”来用的。所以“如‘华实’之‘华’者”中的两个“华”读音必然相同。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一句中的“如”可以理解为“就像”。那么这一句就可以理解为“今天人们读‘华’,就像读成‘华实’之‘华’一样,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这样看来“今言‘华’”中的“华”也是和“如‘华实’之‘华’者”中的两个“华”有着相同的读音。
  那么“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中的这三个“华”又该怎么读呢?
  “华实”即“春华秋实”。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春华秋实”意为“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华”在其中念huá音。所以这一句中的三个“华“也都应该读为huá音。这样,这句话就应该读成“今言“华(huá)”,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3.“今言”意为“今天的人说”,这里的“今天的人”指的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及之前的人们,而非现时代的我们。
  而文章首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的意思是“褒禅山,人们也叫它华山”,这里的“人们”指的是也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及之前的人们,都是不知道“华山”正确读音的。所以当时他们对“华山”的读音应该是相同的。
  这样看来,“今言之‘华’”的读音也应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所谓华山洞者”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三处“华”的读音相同。也就是说这里的六个“华”全都读成huá。
  4.再来关注这个“谬”字。在此处“谬”意为“错误的,不合情理的”。那么是什么错了呢?应该是“今言‘华’,盖音谬也”。就是说王安石那个时代的人及之前的人们,对“华山”的读音读错了。
  (三)从王安石的考证来看
  那么王安石凭什么说当时读音是错的呢?
  从课文中我们得知,他是做了一番考证得出的结论。原文有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途中遇到了一块倒伏的石碑,石碑上残存的文字中有“花山”二字,于是王安石就断定碑文上的“花”字是按照“华”的古字写的今字,确认“华山”就是“花山”。所以,“华山”的“华”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huá”。”也就是说之前的人们将“华山”的“华”读作“huá”,王安石认为是错误的,所以他才说“盖音谬也”。
  王安石的这种理解对不对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华“这个字的解释,总共有三种读音和注解,分别是:
  1.huá共有三个条目
  第一个条目中有8种释义:①光彩;②出现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内紫外红;③繁盛;④精华;⑤奢侈;⑥指韶光;⑦(头发)花白;⑧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第二个条目中有1种释义:泉水中矿物质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第三个条目中有3种释义:①指中国;②汉(语);③姓。
  2.huā古同“花”,花朵。
  3.huà①山名,在中国陕西省。②姓。
  其中第二个条目提到“华”古同“花”,花朵。我们知道,在古代汉字里最初是只有“华”而没有“花”字的。后来将“华”分音分义才有了“华”与“花”这两个字。作为古字,“华”读“huā”的时候,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四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只有两种意义:一是当名词“花”解释,如《诗经·园南·桃夭》中“灼灼其华”的“华”等;二是当动词“开花”解释,如《淮南子·时则》中“桃李始华”的“华”。这都可以证明“华”就是“花”的本字。所以王安石的理解是有道理的。这样的话,这句话就应该理解成:“‘花山(华山)’的‘花’,今天的人却读作‘华(huá)’,如‘华(huá)实’之‘华(huá)’,大概是读音错误的缘故吧。”
  (四)《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注解与原文矛盾
  那么当时及之前的人们为什么会读错字音呢?在《游褒禅山记》的第一段作者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华山”从倒伏的石碑上的文字来看,本名“花山”,只是因为人们一直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犯读音错误的。
  如果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注释⑤对文中“华”如“华实”之“华”者一句的解释:“‘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则与原文意思相悖。如若人们早知“华山”本名“花山”,则不会有读音上误读。
  综上所述,我认为,《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的这个注释条目有误,在《游褒禅山记》第一段中全部六个“华”都应该读作huá。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设计的可视化是指利用图示等可视语言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和思想,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在纸本上表征出来。以“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一节内容为例,在多角度分析教学设计可视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设计过程可视化的方法,以期提供教学设计可视化的思维模型,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教学设计;可视化;铝的化学性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44–04 中图分
作为一个扎根于课堂的语文老师,一直诟病于自己的课堂难有创新,也一直深知语文教学的痼疾在于缺失了“人”的教育。今日翻阅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豁然发现这本书恰似暗夜中的明灯,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和途径。书中潘教授针对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提出的以“生活、阅读本位”的“实用吸收”型的“应需性”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范式。提出了“语文教育学要由‘外部’转化为‘内部’或‘内外同致’,以‘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能够成功走出去”已经不是问题,而“走出去是否能够成功”成为留学的重要问题。留学逐渐从热衷、冲动转为谨慎、理性。文章以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美国国际高中项目为例,介绍了美国国际高中部的课程设置的内容与特点,以及留学前学生需要做的文化准备。  关键词: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美国国际高中项目;留学;课程;文化准备  课程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内容,
下面笔者以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张五芳和余耀清两位同窗的同题异构课《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该活动由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修班组织),谈谈自己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点不成熟思考。  一、自主朗读课文,还需示范引领  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相比,更需要加强朗读教学,这是因为文言文的生字词较多,句式较复杂,部分语句较难弄懂,学生阅读障碍较大,只有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复朗读,才能扫除文字障碍,弄清重点
据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网站2012年7月17日报道,为进一步促进欧洲研究区(ERA)建设,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和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该谅解备忘录将成为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行动的指导文件。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代表库尔特·德克特拉尔厄秘书长强调,创建和实现欧洲研究区一直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努力的目标。早在10年前,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就提出创建欧洲研究区的计划;5年前,联盟发布了一个具有广泛立场
英国青少年阅读能力远落后于同龄中国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公布的调查研究发现,英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同龄的中国学生落后18个月,与韩国和芬兰学生相比则落后1年,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的同龄人相比也落后了6个月。  英国大臣们对时下英国与其他主要国家15岁少年在阅读能力上形成的这种“鲜明鸿沟”提出警告。英国学校事务大臣尼克·吉布指出:“我国少年阅读能力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是非常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正式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是哪一座?从2008年2月起,这个问题的最新答案是——新加坡摩天观景轮,它高165米,相当于42层大厦的楼高,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伦敦眼”还要高出30米,矗立在滨海湾的摩天楼群中,新加坡摩天观景轮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带来有“高度”的特别体验。  由于特别的“身高优势”,滨海湾商业中心高耸入云的摩登大楼,东南亚别具风情的翠绿景致,以及万里晴空下蜿蜒曲折的新加坡河所映照出的耀眼
一、对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  对于教育,当今社会有这样一句概括:“幼儿园上小学的课,小学上初中的课,初中上高中的课,高中上大学的课,大学上幼儿园的课。”这里固然有对各学段内容错位的调侃,但笔者的理解是,它也针砭了中国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等工具性内容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这一事实。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材为广大教师尤其教育专家所诟病,教材改革的呼声非常强烈。在这种形势下,苏教版语文课本无疑给人吹
由英国文化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09年度冬季英语研究研讨会于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玲博士与英国文化协会一等秘书、中国区英文总监简天宝先生出席研讨会并致开幕辞。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英国文化协会英语语言创新工作负责人迈克·凯瑞尔先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英语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