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招考县长:经历很重要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2014年部分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公务员热似乎在降温。然而在民国初期,袁世凯执政时曾举行过几届全国的“公务员考试”,着实火爆了一把。他们的“国考”主要是选拔县知事,也就是县长。
  1914年针对当时县知事任用良莠混杂,基层吏治日益败坏的实际,民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考选县知事,以澄清基层吏治,加强中央集权,这项活动被称为“县知事试验”。
  民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县知事试验”,专门制定了《知事试验暂行条例》《知事任用暂行条例》等法规条例,组织了专门的考试委员会,在全国大举宣传,似有广纳贤才之势。他们出台了考试办法,规定了报名条件,其中年龄规定必须年满30周岁以上,对学历也有详尽要求。
  整个知事试验分四次考试:一、甄录试,主考论文;二、第一试,考现行法令解释、国家条约之大要;三、第二试,考地方行政之策问、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四,口试,就地方民情风俗习惯及其经验设为问答。考试实行层层淘汰制,各科以60分为及格,平均满80分以上者为甲等,70分以上者为乙等,60分以上者为丙等,取甲乙等者依条例办理任用,取列丙等者送入官吏讲习所,毕业后根据成绩再行分配。
  民国政府公开召考“县长”一事公开后,在当时可谓轰动至极,都想一试身手,谋个“七品芝麻官”光宗耀祖,最多的一届报名者竟达到了一万多人,和我们这些年的公务员考试比,也毫不逊色,这其中难免发生不少趣闻轶事。
  严禁夹带,仍有作弊者
  众所周知,“国考”事关每个考生的前途命运,考场纪律是相当严的。试题发下后,便有一警官举个警示牌进来,上面写着“严搜夹袋”四字,字大如斗。过一会儿,又有一监场委员进来说:“各位不要再有侥幸心理,昨天搜出了不少夹袋,被扣考至17人之多,诸君皆为有用之人材,千万不可再有此等情事,自误功名。如有夹袋,一经搜出,定行扣考,千万留神。”
  考生们开始伏案构思作答。忽然监场委员大呼:“此人有夹袋,速扣其卷,逐出之!”众考生皆抬头,愕然一看,是一个老先生,刚偷窥了一下小抄,就被监场一眼盯上。这位老先生还在微笑,像是不明白监场的意思,直到过来一个警官将他的卷子夹袋扣留,把他推搡出考场,老先生这才含泪而去。
  另外一场考试,有一人拿到卷子后,从腰间取出一束纸抄,细字斜行,写得密密麻麻。刚一拿出还没来得及偷看,就被监场发现,于是来搜取。那人开始还强辩,说并非夹带,手按着纸,不让监场拿去。看到实在不行了,只得和颜悦色,连连作揖,向监场哀求饶恕一次。正当他作揖之时,进来了一警察说:“先生今且去,下次再来吧。”此公才失魂落魄而去。还有一人在厕所偷阅文稿,也被巡警搜获扣考。此后众考生都有所警畏,再也不敢犯了。
  封闭式考试,其间管面包
  每次考试,早晨五点多钟,考生就陆续而来,都是乘人力车,年岁老少不一,衣服华朴各异,南腔北调并为一场,气象迥别。六点多钟开始入场,八点多钟封门,题纸发下后,大家执笔作答。诸位考生在构思时,神态腔调迥异,哼哼嗡嗡,犹蚊子苍蝇,还有吃吃作笑者,粗声细气,环绕考场。
  突然,各种“好声音”都停止了,原来到了11点供应面包来了。这些面包有一半夹糖,有一半夹肉,制法干净,夹糖的吃起来甜美,夹肉的则肉仅一片,薄如纸片,比饭馆冷荤碟中物还要玲珑漂亮。面包吃完,则热茶伺候。有大小解者,随以巡警同去。
  上述完毕,“好声音”又开始,答卷结束后,考生鱼贯而出,有警官收卷。一考生出场后,便大嚷:“真真苦恼死了,坐处也不宽;面包也不够吃;要吃茶,没有泡好;要小解,偏偏有个巡警跟班。”大家听了,哄笑而去。
  口试最后一关,问题五花八门
  口试,应该是现在的面试,按照知事试验章程,需要询问地方人情风俗习惯。考试委员询问时,也颇多趣语。有一位考生履历纸上写着供职礼部,考试委员却问:“你曾供职学部么?”看来是故意的,防其有假冒。该考生答道:“非学部,乃礼部也。”另有一人,是宜兴人,委员特问:“宜兴出好陶器,近来陶器销路如何?”该考生乃历举陶器情形以对。又有一位是常熟人,委员就问:“翁常熟(翁同龢)后人如何?”此君乃历举其家世及其后裔之状况以对。看似无聊,实则是一次真刀实枪的考验。
  另外,口试还特别注重考生有没有做官经历。一考生入场后,有三个委员,高高在上,先由首席委员发问:“你做过议员?”那人说:“是。”诸委员均摇摇头,又问:“你从前没有做过官么?”那人答:“没有。”诸委员又摇摇头,又问:“你是何时由东洋毕业,及何时回国的?”那人答:“我是宣统三年毕业,当年七月回国的。”又问:“你在东洋共有几年?”那人答:“六年。”又问:“你毕业回来,都做些甚么事?”那人答:“曾在南京做过参议员。”诸委员一听还是参议员,不是他们想要的人,都摇着头说:“问完了,请去吧。”那人失望而去。看似繁琐,实则考问心切,选贤至真。
  录取重工作经历,诱发抗议
  第一届知事试验总榜揭晓后,参考的毕业生多,落第也多,而有地方工作经历者大都被录取了。这为什么呢?其实这是民国政府当时的考选宗旨,政府认为地方行政事务繁杂,没有吏治经验恐难胜任,于是在录取时似乎偏向了有经验的人,口试分都给得很高。本来前期的甄录试、第一和第二试因为考试内容主要以法律试题为主,这使得毕业生们占了上风,然而口试却来了个大翻盘。原来考委会在计算分数时,把前三试的平均分数再与口试的分数合并折半计算,使前者的优势分给弱化了,后者口试分加强了,就出现了这个局面。
  毕业生们看出了门道,于是参考的600多名毕业生愤慨上书考委会委员长,对民国政府如此录取方式提出抗议。他们呼吁:政府须知学生远道来京,其中大多是贫寒之士,典衣卖地才筹得路费来京应试,谁料尽受其骗。为此,请求政府大发慈悲,将工作经历一项资格删去,则寒士幸甚!全国学生幸甚!然而这次抗议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民国初期的“县知事试验”从1914年到1915年,共举行了4届,当时全国共有1643个县,参加考试及格者2805人,而保荐免试者却达到了3492人,录取总数为6297人,每县平均录取近4人。这次“县知事试验”,主要针对“县长”这一职位进行专门公开考试选拔,是现代文官考试的首次尝试,在中国选官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来的政府乃至今天的公务员考试都提供了制度方面的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藏学研究是专门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形态的综合性学科。本文运用CiteSpace引文空间分析软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以“藏学”为主题词的2602篇文献为样本,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聚类视图与突发性关键词时序列表,得出我国藏学研究核心热点以“西藏”“藏传佛教”“吐蕃”等内容为主。藏学研究领域突发性关键词包含“日光城”“农奴制度”“于式玉”等。本文通过梳理藏学研究热点与突发性关键词为藏学领域的后续探索
湖南邵阳隆回县境内山地多,尤其是北面崇山峻岭,山洞密布,溪涧纵横,古树参天,是各种山禽野兽藏身的好场所,野猪、麂羊、狐狸、野兔、刺猬、竹鼠、山鸡时有出没。1954年农历四月下旬在七江镇杨家山的高坝凼,有村民还打过一只200多斤的华南虎。  近日,笔者走访了当年参加打虎的猎人匡光升,他今年85岁,依然鹤发童颜,身子硬朗,年轻时是著名猎手,能追上飞跑的猎狗,人称“飞毛腿”,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美9天,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次出访活动中,邓小平就美国关注的“台湾问题”发表了谈话。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谈话竟然通过话筒同时外传……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及夫人卓琳抵达华盛顿第一晚外出参加的首次活动,是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家出席一场非正规的“聚旧家宴”。  在闲谈中,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为了达
失散老红军主要是指战争年代因被俘、被捕、伤病等原因离队的红军战士。在“文革”时期,他们受到了很多委屈和歧视,很多已经凄凉谢世。201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爱好摄影的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阳红光将自己的镜头对准湖南平江失散老红军,记录下他们晚年简朴而平静的生活。  1.钟解连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江现存年龄最大的失散老红军  2.1930年5月钟耕深参加中国工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6-0053-02  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之前,我们要了解企业的现状,那就需要对企业做一次初始状态的评审。初始状态评审是对管理现状进行一次评估,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为此,企业应建立一个评审组,评审组可由企业的员工组成,也可外请咨询人员,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1 评审目的  评审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
从中世纪开始,许多人都认为洗澡是不健康的行为,会带来疾病。有人甚至认为,洗澡是一种罪。17世纪的欧洲人对个人卫生并不怎么在意,他们很少洗澡;要洗也是那些最有钱的人才洗。这些富人使用木制或铜制的澡盆,澡盆前生一堆火;洗澡水在厨房烧热再由仆人装进桶里带上楼。  当时的肥皂非常昂贵,即使要用,也只能在面部、颈部和双手涂抹,偶尔也在脚上涂一点。因此,那个年代的人自然是体味浓郁,嘴里是一股子臭气。为了掩盖体
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发布“罪己诏”,公开向天下检讨的皇帝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即位后,连续几年天灾不断,收成很差。对此,他忧心如焚,写下检讨:“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欤?将百官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欤?何其民食之寡乏也!”这连续几年作物歉收、水害疾疫成灾是不是自己执政有失?又或者养官的俸禄太多?没用的事做得太多?  汉文帝的检讨应该
摘要:随着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学生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后开始出现空虚抑郁、信仰缺失、内心迷茫等现象,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高校大学生呈现“空心病”的现象日益增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1171名本、专科学生作为样本,通过调研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需求、生活态度、自我认同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
摘要:明喻作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可以使事物(或人物)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修辞领域中明喻句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文从认知翻译出发,选取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探索《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明喻句的翻译特点及风格。研究发现,对于散文中的明喻句,语言、认知和现实层面的翻译各有侧重,具体选择哪一层面的翻译,取决于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即更注重形式的保留或是意在凸显文本信息的传递。  
赵浩生,1920年出生于河南息县。曾任重庆《中央日报》记者,上海《东南日报》驻南京特派员。1948年作为《东南日报》特派员赴战后的日本采访,1952年转往美国伊利诺大学深造,1960年至1986年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同时以记者身份开辟“海外观察”专栏。曾参与采访过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国共两党的关键人物。  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前后五十年,蒋一直是个被奉为“神”的人物。我从1920年出生,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