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小说凶杀描写之我见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先锋派”小说中,凶杀描写成为一种时尚。对这些凶杀描写如何评价,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先锋派”小说的凶杀描写是失败的,原因是他们对小说“意”的理解存在着偏颇,他们或将意的两个要素—思想观念和情感对立起来,把凶杀描写的社会性淡化,使它们成为图解西方思想观念的符号,完全脱离了现实。将小说的审美情感神秘化,夸大人的原始本能,排斥小说的理性效应。这两种倾向是“先锋派’小说凶杀描写失败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李渔戏剧美学论著《闲情偶寄》中关于戏剧艺术的教育功用,并从其教育的主旨和“寓教于乐”的手段上给予深层次的探讨。
广告是一种词语艺术,它不仅承载着商品的有关信息,而且传达了受众者的文化心理。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广告来看,每一则成功的广告都是迎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外
数据新闻起源于国外新闻业界,《纽约时报》和《卫报》较早开设数据新闻的相关专题,它们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可视化的呈现引起了全球对于数据新闻的关注①。随着数据新闻在全
加快融媒体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早已成为共识。然而,与报业集团层面倾尽全力进行各种融媒体转型不同,子报子刊的转型力量要小很多,转圜的空间也要小很多。在2018年发布停
大众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在2019全国两会报道中就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参与其中,通过观察、访谈、思考,认为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诗余”是词的别名。对“诗余”这一概念如何理解 ,历来众说纷纭。其实 ,要全面把握“诗余”的涵义 ,应兼顾其文学源流、音乐属性、创作意识与体制演变 ,才能不至于片面
受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实践中研究人类认知行为的影响,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隐喻这一传统辞格进行认知意义上的讨论,这无疑为全面深入研究隐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著名学者I.A.Richards,M.Black,G.Lakof,R.W.Gibbs在隐喻认
浙江省杭州市的郭初阳老师曾对我说过一段令人无跟感叹的经历:“初一时,我走进教室,对他们说,同学们,给你们朗诵一首诗吧!他们鼓掌:初二时,我走进教室,对他们说,同学们,给你们朗诵一首
为了探求一种治疗胃下垂的较好疗法,对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患者民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组临床痊愈率(45.3%)和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单纯针灸对照组(分别为27.6%和69.0%)。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论坛、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反腐利器,公众的反腐情绪越来越多地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充分表达,经过发酵后引致了各式各样的舆论,最终影响反腐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