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千百年来,音乐中妙不可言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力量,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家庭是音乐教育的摇篮,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一部分家长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的事,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比较重视家庭音乐教育,但怀着功利的目的,强迫孩子去学习弹钢琴、练舞蹈,望子成龙。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对音乐失去原本的兴趣和信心。其实音乐来自于生活,音乐就在孩子身边。在家庭中把音乐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利用生活中的音乐去帮助孩子感受人类美好的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这些经验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
家庭音乐教育是指教育者(本文中主要指父母)在家庭音乐环境中对孩子所实施的以音乐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孩子出生后,家庭是他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启蒙之师。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美的环境和良好的音乐氛围,培养孩子的音乐爱好,能够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在家庭中开展音乐教育会对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亲子关系的建立及孩子个性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审美。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心理,影响他们的感情,这对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产生道德与美的体验有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美育、开发其智力的最好手段。
家长为孩子精选适宜他们年龄段的音乐,和孩子一起欣赏,一起表演孩子熟悉的歌曲或音乐故事或带孩子经常参加艺术活动,欣赏文艺表演等,会使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孩子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二)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孩子亦如此。幼儿期情绪易变易冲动,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音乐富有感染力,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其特定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表现手段,使音乐的呈现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各种独特而鲜活的音乐形象既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从而获得丰富的情体验,达到情感的平衡。同时,美的音乐会带给孩子美的享受,欢快的音乐会使孩子心情愉快,情绪良好,使孩子积极向上,与人愉快相处,从而使孩子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共同享受音乐的乐趣,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研究中的依恋理论认为,亲子关系的早期经验会成为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与早期的亲子依恋有密切的关系。同理,家长与孩子共同品味、享受、体验音乐的活动,实际上也是家长在全身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亲密互动的过程。音乐就像一座桥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共享音乐的乐趣中,亲子双方自然而然地形成起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亲昵和关爱,有利于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二、家庭音乐教育实施的方法
在家庭音乐教育中部分家长会存在这样的顾虑:孩子进了幼儿园后,父母可以在家里和他一起唱唱幼儿园里学的歌曲,玩玩音乐游戏,这是可以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家我们怎样教他音乐呢?又能教给他什么呢?
其实家庭音乐教育不需要备课,不需要说教,不需要课堂,它只需要父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营造一些音乐环境,尊重幼儿喜欢声音的天性,陪他一起玩节奏游戏,唱唱歌,哼哼小曲给她听,那么音乐教育就会随时在客厅、卧房中得到实施。
(一)萌发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音乐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许多要素,如节奏、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引导孩子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1.捕捉和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孩子往往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家长可以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引导孩子感受和倾听大自然中好听的声音。
如果说倾听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是“画龙”,那么家长适宜的引导就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家长要善于在千变万化的声音世界中挖掘其中蕴含的各种音乐元素,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感受其中的韵律美与节奏美,从而提升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质。如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是孩子们熟悉的,家长要巧妙引导孩子分辨大雨小雨声强弱的变化;和孩子一起走路、跑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脚步声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和孩子一起倾听闹钟“嘀嗒嘀嗒”的走秒声等各种稳定的、均匀的节奏声音,感受声音的断顿和连续。
2.用故事增加音乐的画面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画面感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是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加以提示,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氛围中,感受乐曲的风格,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真正地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如在幼儿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家长可用动物运动会情节,加以简单的语言描述,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这样孩子很容易掌握乐曲的风格。
3.选择适宜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每个孩子天生都热爱音乐,因此家长应注重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运用环境的熏陶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为孩子创设一个欣赏天地,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不同时段,家长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伴随孩子的活动,不仅能提高活动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
家庭是音乐教育的摇篮,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一部分家长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的事,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比较重视家庭音乐教育,但怀着功利的目的,强迫孩子去学习弹钢琴、练舞蹈,望子成龙。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对音乐失去原本的兴趣和信心。其实音乐来自于生活,音乐就在孩子身边。在家庭中把音乐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利用生活中的音乐去帮助孩子感受人类美好的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这些经验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
家庭音乐教育是指教育者(本文中主要指父母)在家庭音乐环境中对孩子所实施的以音乐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孩子出生后,家庭是他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启蒙之师。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美的环境和良好的音乐氛围,培养孩子的音乐爱好,能够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在家庭中开展音乐教育会对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亲子关系的建立及孩子个性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审美。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心理,影响他们的感情,这对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产生道德与美的体验有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美育、开发其智力的最好手段。
家长为孩子精选适宜他们年龄段的音乐,和孩子一起欣赏,一起表演孩子熟悉的歌曲或音乐故事或带孩子经常参加艺术活动,欣赏文艺表演等,会使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孩子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二)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孩子亦如此。幼儿期情绪易变易冲动,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音乐富有感染力,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其特定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表现手段,使音乐的呈现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各种独特而鲜活的音乐形象既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从而获得丰富的情体验,达到情感的平衡。同时,美的音乐会带给孩子美的享受,欢快的音乐会使孩子心情愉快,情绪良好,使孩子积极向上,与人愉快相处,从而使孩子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共同享受音乐的乐趣,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研究中的依恋理论认为,亲子关系的早期经验会成为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与早期的亲子依恋有密切的关系。同理,家长与孩子共同品味、享受、体验音乐的活动,实际上也是家长在全身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亲密互动的过程。音乐就像一座桥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共享音乐的乐趣中,亲子双方自然而然地形成起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亲昵和关爱,有利于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二、家庭音乐教育实施的方法
在家庭音乐教育中部分家长会存在这样的顾虑:孩子进了幼儿园后,父母可以在家里和他一起唱唱幼儿园里学的歌曲,玩玩音乐游戏,这是可以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家我们怎样教他音乐呢?又能教给他什么呢?
其实家庭音乐教育不需要备课,不需要说教,不需要课堂,它只需要父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营造一些音乐环境,尊重幼儿喜欢声音的天性,陪他一起玩节奏游戏,唱唱歌,哼哼小曲给她听,那么音乐教育就会随时在客厅、卧房中得到实施。
(一)萌发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音乐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许多要素,如节奏、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引导孩子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1.捕捉和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孩子往往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家长可以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引导孩子感受和倾听大自然中好听的声音。
如果说倾听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是“画龙”,那么家长适宜的引导就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家长要善于在千变万化的声音世界中挖掘其中蕴含的各种音乐元素,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感受其中的韵律美与节奏美,从而提升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质。如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是孩子们熟悉的,家长要巧妙引导孩子分辨大雨小雨声强弱的变化;和孩子一起走路、跑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脚步声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和孩子一起倾听闹钟“嘀嗒嘀嗒”的走秒声等各种稳定的、均匀的节奏声音,感受声音的断顿和连续。
2.用故事增加音乐的画面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画面感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是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加以提示,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氛围中,感受乐曲的风格,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真正地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如在幼儿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家长可用动物运动会情节,加以简单的语言描述,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这样孩子很容易掌握乐曲的风格。
3.选择适宜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每个孩子天生都热爱音乐,因此家长应注重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运用环境的熏陶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为孩子创设一个欣赏天地,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不同时段,家长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伴随孩子的活动,不仅能提高活动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