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必须打造有效课堂,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建立师生学习共同體,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要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着手。因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的核心。
何谓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提示,引领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媒介。就阅读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对话、与教材编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的一种组织、引导方式,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剂良方。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智慧,触动学生的灵魂,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促进了学生惰性思维的形成;要么提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么提问语言含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问题的实质,把学生引进学习的“死胡同”,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确保课堂提问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有效性,使卓越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必须优化课堂提问,而优化课堂提问,应努力追求“四性”。现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略谈浅见。
一、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性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发现,有的教师的课堂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低年级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就提出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等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经常会无所适从。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原来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阐释,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在模仿、探究与体验中,步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课堂提问必须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统领性
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课堂上教师处处都要问,大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到某一句话的意思、某一个词语的解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阅读教学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就一篇课文教学而言,课文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解读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功效。根据系统论的阐释,整体总是大于各要素之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要问题,层层阅读,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如教学《颐和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颐和园的哪处美景?为什么?”引导学生先感知颐和园美景的整体印象,然后对颐和园各部分景物描写进行细读,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如在教学《生命
何谓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提示,引领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媒介。就阅读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对话、与教材编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的一种组织、引导方式,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剂良方。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智慧,触动学生的灵魂,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促进了学生惰性思维的形成;要么提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么提问语言含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问题的实质,把学生引进学习的“死胡同”,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确保课堂提问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有效性,使卓越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必须优化课堂提问,而优化课堂提问,应努力追求“四性”。现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略谈浅见。
一、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性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发现,有的教师的课堂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低年级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就提出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等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经常会无所适从。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原来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阐释,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在模仿、探究与体验中,步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课堂提问必须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统领性
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课堂上教师处处都要问,大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到某一句话的意思、某一个词语的解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阅读教学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就一篇课文教学而言,课文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解读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功效。根据系统论的阐释,整体总是大于各要素之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要问题,层层阅读,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如教学《颐和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颐和园的哪处美景?为什么?”引导学生先感知颐和园美景的整体印象,然后对颐和园各部分景物描写进行细读,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如在教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