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

来源 :临床与病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特征。方法: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上海市3所大型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2名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并将其分为多重耐药组(n=127)及非多重耐药组(n=235)。检测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同时比较及分析包括患者伴随疾病,既往健康管理暴露史(既往住院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感染史,机械通气史等)在内的感染高危因素。结果:重症医学科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其对于抗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明显低于中国耐药监测网数据。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前90 d存在抗菌药物暴露史(OR=4.1;95%CI 1.9~6.8),入院前90 d存在住院史(OR=2.8;95%CI 1.1~5.4),长期养老院治疗(OR=3.5;95%CI 2.0~6.3),既往1年曾有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感染(OR=5.2;95%CI 1.9~8.4)是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在既往使用的各类抗假单胞菌药物中,碳青霉烯类(OR=8.3;95%CI 3.7~22.8)、喹诺酮类(OR=6.3;95%CI 3.2~8.2)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2;95%CI 1.5~6.5)是导致多重耐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综合以往的健康情况及抗菌药物暴露史,可以进行临床判断,明确其有无发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风险,并可以指导经验性抗假单胞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患者受益。
其他文献
随着乳胶增强技术的运用,使更多的小分子蛋白质可通过常规血浆蛋白分析系统进行检测.而对这些血浆蛋白的监测,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
期刊
光阴荏苒,转眼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对人来说很长,但作为历史其实很短。这期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小至每一个人的生
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饮食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研究如何从麦麸中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无疑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本文从物理、化学、生物多方面探索麦麸不溶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立足于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适当提高我国工资水平,能够扩大有效需求,提高社会总产出水平,有利于充分发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