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形成语感的基本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中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另外,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抱着渐趋功利的心态,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朗读既然不在考试的范围内,就认为与其在朗读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如多做点阅读题,为学生增加些实战经验。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自然会使学生产生朗读不重要的错误认识。
  2.朗读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齐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哪位学生读得不合拍,教师就会批评他,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朗读个性。虽然有些教师会让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但在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只是简单、笼统地进行点评,或者不做任何点评。这样都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
  3.朗读的随意性大
  对于学生朗读的教学,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而忽略了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把握好文章的基调等方面的指导。而且,只有在有多余课堂教学时间的情况下,教师才会简单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由于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往往收获也不大。
  4.朗读时间不充分
  当前,教师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知识,而很少做示范朗读,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了。虽然《语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性的朗读,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读完一遍课文。因此,朗读成了一个过渡环节。
  二、改变朗读教学现状的建议
  1.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则是最有效、最积极的一种“刺激”方式。只有通过有效的朗读训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主题、体裁、语言、结构以及风格等方面来赏析课文,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态度和真实的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作者对伟大祖国美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境中进行朗读,学生就能读出黄河汹涌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山河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3.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指导学生运用默读、朗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阅读习惯和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朗读,做到因文而异。
  4.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及时、恰当的指导和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棒了”、“读得很好”这一类的评价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过于笼统和简单,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求有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有机地渗入朗读中、附在内容上。
  5.让学生体验朗读的快乐
  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朗读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验朗读的快乐。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读错字、不唱读;其次,笔者还经常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让读得好的学生做示范、同桌互读、个人挑战读、小组比赛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互相欣赏、互相发现问题、共同提高,使他们品尝到朗读的快乐。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形成感悟、获得感知、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真正收获阅读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在教学中遇到突发情况时,教师要直面这些即时生成的教学情况,如果能及时捕捉到精彩的瞬间,让有效的教学资源“临场闪光”,就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这就是动态生成的魅力。  一、捕捉预设外的情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一节课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能否完成教案上的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存在多年的教学方式,但如今却被逐渐淡化了。在《地理新課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新理念、新教材的使用逐渐使地理实验教学恢复了生机,再一次向人们证明了它的价值。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教学,对教学及实验器材的配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测算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为例,简要探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高中 地理 实验教学 设计 反思  地理学科涉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语文能力。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挖掘其潜能。  一、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摆在首位,这重新定位了英语教学的任务。初中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富有趣味的游戏,如猜谜、接龙、触摸物品、猜名、绕口令和拼写游戏等。游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研背景  “交流学习”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学习理论,已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接受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往往不会或不愿意开放课堂。基于此,我们外语组结合学校在2011年12月组织的“关注学生,有效教学,提升质量”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就“有效的课堂交流”这一主题,开展了“一课二磨”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教研过程  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从英语教学的源头,寻找师生有效交
為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切实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准确把握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精神实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教育部于2019年7月7—9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校长新课程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权威专家重点对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进行了全面系统
“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别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小学德育的新常态就是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如何来引导学生。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找到了“动漫”这个学生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引导的媒介,尝试将其应用到德育中,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如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如何设计出紧扣教学目标、符合教学知识体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应是教师重点关注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一、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
摘要: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日渐普及和深入,教育领域的信息化革命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基于云计算的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作为一个信息化教育的教学平台适时推出。本文探讨了云教育模式的内涵,并运用职教新干线实施了经济法课程的空间教学,进一步证实了云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云教育 高职教育 职教新干线  一、云教育内涵  所谓“云”的思想核心,就是资源的集中共享。“云”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先进的平台
摘要:独立学院的教育旨在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配套的教材也应是应用型、实践型,不是研究型教材。本文结合独立学院使用应用型教材以及学生、老师的特点,结合自己讲授大学物理的经历,谈谈对独立学院使用大学物理应用教材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物理 应用型教材    独立学院俗称“三本”院校,它是一种在教育新时代产生的新型办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应用、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是把基础知识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