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干豆角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9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老干豆角,须得在盛夏里,選个上好响晴天,先在院子里扯好一根晾绳,然后选出已经结了籽、肉质厚实的成熟老豆角备用。在鲁南,数山田地坝头上种的“山里红”山豆角最好。因为这个品种外表鲜红,形状短小,皮厚肉多,其里面的种籽粒饱满圆大。
  备齐了老豆角,再往锅里添加半锅清水,把豆角洗净后放入锅中,大火猛烧,到咕嘟咕嘟水大开为止。然后用漏勺把豆角捞出来,再看,鲜绿的豆角已经被煮成了褐色,软耷耷的,如同面条。将豆角放到晾板上,沥干水晾到不烫手,就可以对折挂到晾条上了。常见家庭里的老人,站在阳光下,气定神闲地往绳子上挂晒豆角,像打太极拳。煮熟的豆角因为含水显得沉重而垂成一条直线,远远望去,一晾绳如毛线般密集紧靠。不几天,豆角被风干了,也变轻了,就能随着微风摇曳轻晃了,哗哗轻响,煞是好听好看。这期间,是要勤观察天气的,要防止豆角被雨淋了,不然,定会发霉变质,白搭工夫和东西。
  做好的干豆角会被农家一直储存到寒冷的冬季,客人来了,才被郑重地拿出来做菜吃。干豆角是优秀的“捧哏”角色,可以和任意菜肴搭配,譬如腊肉干豆角这道菜。做这道菜,先把干豆角在温水中泡30分钟,等到发泡变大后,洗净切段备用。再把腊肉切成片,放进锅内和花椒、干辣椒、葱、姜、蒜末儿用菜油爆出香味,看着差不多了,倒入干豆角段一起烹炒。加少量水,等七八分钟,最后加盐,大火翻炒几下就行了。由于干性的豆角比较吸油,这样,豆角吃起来有肉香,而腊肉沾上豆角经过岁月沉淀后凝结而成的清香,整道菜不腻不粘,吃起来口感的确非同一般。在白雪纷飞的寒冷冬季,偎着红火炉,老豆角常被家里老人当作下酒菜,就是因其耐嚼、筋道。尤为重要的是,过去一到寒冬腊月就见不到青菜了,在这个缺少蔬菜的季节,入口的居然是豆角,当然会让人回想起于盛夏里吃豆角的快意。这种稀缺中的享受,比夏日里的豆角要珍贵许多。
  干豆角于我,还有一层特殊的感情。这干豆角做的时候需要细心和耐心,除了爱你的亲人,谁还会为你如此用心地做这美味的食品呢?
其他文献
老太太80岁时第四次结婚,新郎官是一位殡仪馆馆长。  洞房花烛夜,丈夫小心翼翼地问道:“亲爱的,你不会离开我再去追求幸福吧?”老太太感慨地说:“不会的,妈妈很满意。”  丈夫不解地问:“为什么非得妈妈满意呢?”老太太说:“母亲替我安排了一生的幸福。我的第一任丈夫是歌剧院院长、第二任丈夫是银行家,第三任丈夫是牧师。”  丈夫好奇地问道:“离这么多次婚,你还觉得幸福吗?”  老太太道:“不,我很滿意。
1958年夏季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北京设宴款待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尽管在正式会谈中发生了争吵,但餐桌上气氛还是很活跃的。大家轮流祝酒,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又扯到了中国共产党过去艰苦卓绝的战争。  “毛泽东同志,请你说说,在那困难的战斗条件下你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赫鲁晓夫半开玩笑地问。  “这个么,很简单。”毛泽东一边说着,一边把象牙筷子伸向滑溜溜的海参,夹起一块,“你瞧,这个滑溜溜的家伙现
早上,就在丈夫匆匆忙忙赶着去上班时,正在削苹果的妻子笑吟吟地提醒道:“亲爱的,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敢打赌你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丈夫停住脚步,脑子里一片茫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不过他依然镇定自若地说:“哦,亲爱的,这种重要的节日我怎么可能忘记呢,你实在太小看我了。”说完,他带着胜利的微笑,一溜小跑赶着去挤公共汽车上班了。  上午10点,家里的门铃响了,妻子打开门,有人送上一打鲜艳的长茎玫瑰花
我家老太太今年63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爱钱如命,恨不能一夜暴富。她尽管想入非非,却头脑清醒,立足现实,谁如果想让她受骗上当,只能是白费心机。邻居大嫂摸准了老太太想法,无比关切地问道:“大妈,您想不想发大财?”老太太直言不讳地承认:“我做梦都在想,只是没有本事,找不到门路。”大嫂神秘地告诉她:“没有门路,我也不会对您讲,我现在找到一条捷径,发起财来不费吹灰之力。”老太太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问道:
吴县人陈初哲,乾隆三十七年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頭名状元。  陈状元请假南归。来到甜水铺,见一农家小院,竹扉半开,一个漂亮少女,悠闲地倚门斜立。  陈状元鼓起勇气,和女孩搭讪。  女孩喊她母亲出来。陈状元开始自我介绍:“我是状元。”女孩母亲问:“状元是什么东西啊?”陈状元答:“进士的第一名,皇帝亲自出题批卷,我们的名字都要登在金榜上的。”女孩母亲又问:“几年出一个啊?”陈状元回答:“三年出一个
家有“90后”(老母今年94岁),身体尚健,思维清晰,不乏幽默。前一阵因胃疾住院数次,回家后生活如常,但深居简出。  一日,楼前发现烧过的纸灰,乃该楼一住户因父亲(并不居住该楼)在他处过世而烧纸钱。见状,“90后”执意要保姆陪她出去兜一圈。询其缘故,曰:“楼内我年最长,前一陣又住院,居民见纸灰,必以为我病故,需出去亮亮相。”  摘自《新民晚报》
记得那一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我取下那本书,一口气读完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了几页,没等看完那一连串病症预兆,我便意识到,我恰恰得了这种病。  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那样,我也患有
婆婆是一个特别可爱的老太太,她在哪里,哪里的晚辈们就能感到踏实和快乐。  结婚前,先生带我回家拜见未来的婆婆,指着我说:“这是宋丹丹,妈一定认识的,我要和她结婚。”  “什么时候办事啊?”老太太喜形于色,笑眯眯地打量我。  “8月25号,那天是她的生日。”  “好好好,我瞅瞅黄历去。”老太太踱到黄历跟前,“我这黄历啊,吉日算得特别准。8月25号……哦……这不准。”她一扭身,回来了:“行,就那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