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很久,新课程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优化评价;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笔者近阶段听了几节课,感触颇深。镜头一:一节六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在初读后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读,然后让个别学生站起来读,最后引导学生评价:“谁来指出几个读错的地方。”镜头二:也是六年级语文课,教师在学生准备充分后,请某个同学站起来读课文,该生读的很好,只有多音字没读对。师:谁来评价一下。生:我认为他读的很好。师:有没有错?生:……师:你没有认真听,谁来说说?暂且不论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时的语言如何,难道评价是为了找错误吗?这样的评价既是对学生的否定,又没有发挥改进的功能。教师的评价及引导学生评价应具有鼓励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的多维性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形象概括。美国著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石榴》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用最拿手的方式来表现“春天盛开的石榴花”或“秋天成熟的石榴”,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在积极地准备。五分钟后,学生:我用朗读来表现“春天石榴花的盛开”,它还预示着秋天的丰收。(读文)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挂满石榴的果树。真棒!
  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新课标强调更要重视知识以外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实践、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此前提下,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本人认为这当然也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沙成塔,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恰当的评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前,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听见“他读的真好,我们表扬他”。“棒、棒,你真棒!”还伴随着整齐划一的掌声。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已经漠然了,这样的评价是为了教学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在新课程中,我们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师的评价不应只是单调的语句,可以是张扬的手势,传情的眼神,夸张的表情,有趣的动作等等,调动我们的全身,让体态语言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的功能。
  镜头:《争论的故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兄弟俩的争论时,引导学生读读,评评,教师也参与评价。一生读完“鸭子不是可以烤着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教师深吸一口气,做出闻的样子,说:“啊!我已经闻到烤鸭的香味了。”接着,皱着眉头,做出可惜的样子,说:“可惜,我还没有听出弟弟的不服气。”最后鼓励说:“你再读一遍,好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第二次朗读。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开心的坐下了。在剩下的半堂课上,他表现的超常的积极、自信。这不能否认是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带来的功劳。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新课程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镜头:《赶海》教学中,教师组织赛读“捉虾”一段,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在6个人读过后,还有很多学生高举着手。极力想表现自己。(主体教育论认为: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可时间有限,教师只能组织评比了,这时没能读书的同学可泄气了。看到这种情景,教师急中生智,说:“刚才,老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感觉他们的水平很高。我相信,在座的评委的水平一定更高,一定会点评得恰到好处,让人心服口服。”这时,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兴奋、自信。
  “我认为××读的好。‘咦’,‘哦’,读得特别好。”
  “我认为××读的好。‘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得最好,我感觉到作者的得意。”
  “我认为××读的好。我给他打满分。”
  “我认为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很好,各有各的优点,如果我们把他们几个人优点结合起来,就能读得更好。”听听,多么善解人意,让人感动;又是多么自信,我是最优秀的评委。
  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仅仅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例如定期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去让家长查阅,并写上一两句话。这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中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看到孩子的成长,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努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任编辑:郭颖)
其他文献
低渗储层作为目前油气能源的主要开发区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储层特征研究是对低渗储层进行有效开发的前提。长6储层作为子长油田的主力油层,对其储层特征的研究对子长油田的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2004年在57例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艺术技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成功的语文老师会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力,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带着感情和老师一起进入语文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概述了中国大陆八大方言对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渗透和影响以及吸收、利用、丰富、发展、融合、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方言词;汉语普通话;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疆域幅员辽阔,方言奇多。主要的北京普通话也吸收了八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和粤方言。)的不少词语,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别是相当大的。
【摘要】3-8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人的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对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科学认读”研究,以“生活体验研究”为指导方法、构建科学的认读环境、开展科学的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习惯。  【关键词】科学;认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儿童开展有效的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科学认读”是
目的 探讨糖表抗原125(CA12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检对卵巢癌的临床评价。方法 应用放免法,酶免法和生化法对32例卵巢
本文探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故障特性,并就其常见的故障类型与处理措施展开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