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操作性、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因此如何上好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是目前重点讨论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针对高职“Photoshop”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并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模式图,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求异思维、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41-02
  
  平面图形设计课程“Photoshop”是学生参加工作后从事平面设计等相关工作所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目前,“Photoshop”实践教学相对来讲耗时长,见效慢,学生收获小。改革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人才的培养,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指导“Photoshop”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
  
  1.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强调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认为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些观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奠定了基础。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的主要思想是学习应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提倡学生应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以及具有自己做出抉择的勇气。其主要活动则落实于对教师的4点要求上:1)为学生创设一种融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2)建立互相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3)提供多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4)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和情感。
  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在高职“Photoshop”实践教学改革中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一个气氛融洽的相互交流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材料,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帮助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课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其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有较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紧紧围绕学习环境的创建来进行的。
  “Photoshop”实践教学改革正是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教学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利用课堂实现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
  1.3 混合学习理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可以看作面对面的传统学习(Face-to-Face)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
其他文献
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猫》《母鸡》《白鹅》三篇散文。课后都安排了比较阅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作家对于同一写作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比较,一种是同一作家对不同写作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比较。这些比较阅读的目标都指向单元语文核心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读完《母鸡》,发现老舍之所以对母鸡的情感态度从开始的一向讨厌到最后不敢再讨厌,都是因为母鸡成为鸡母亲这一角色后的
冰心的《肥皂泡》一文收在了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里。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玩肥皂泡的情形。作者写出了吹肥皂泡的过程;又通过“五色的浮光”“玲珑娇软”“脆薄的球”“颤巍巍的”“光影零乱”等词语,表现了肥皂泡的别样美丽。   文章最后,作者说,“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飞到哪里去了呢?“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
关于古诗词教学,北大著名教授吴小如先生在《古典诗词札丛》序言中说:“至于我本人,无论是在课堂上分析作品或写赏析文章,一直给自己立下几条规矩:一曰通训诂,二曰明典故,三曰察背景,四曰考身世。最后归结到揆情度理这一总的原则,由它来统摄以上四点。”我以为,吴老这四条“规矩”已经道尽了古典诗词鉴赏几乎所有的秘密。吴老在《学诗琐忆》一文中也强调:“作诗要从生活出发,我们读诗也要从生活出发,应该揆情度理。情理
一、课程缘起——从“上联vs下联”中明确方向  新学期伊始,学生捧着一副对联找我评理:“老师,您说这究竟是上联,还是下联?”我接过春联一读,问他们怎么看。他们说法不一,都是“跟着感觉走”,觉得是上联的就是上联,觉得是下联的就是下联。我感慨万千。但与此同时,我发现了一块值得我和学生一起深入探寻的语文新天地。  学生们在四年级上学期便学过《春联》一课,已经了解了春联对仗的特点,但课文对音韵方面的介绍却
“开放语文”在丹阳实小“鸣凤文化”的肥沃土壤上扎根,在张学伟老师团队的实践中绽放。我们解读“开放语文”,应从更高的文化层面上去解读。语文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开放语文”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的持久力、穿透力、影响渗透力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太阳。它的本体存在是真,它的和谐温馨是善,它的七彩缤纷是美,它的光芒四射是人类的智慧之光和人格之光。那么,“开放语文”从文化这个层次来
文本解读  《日月水火》是统编本一上识字4的课文。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揭示了汉字从图画到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过程,8个生字,4字成串,合辙压韵。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这8个字学生已基本认识。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着重帮助他们总结生活中的识字方法,比如“看电视识字法”“看牌识字法”“看包装袋识字法”“看书识字法”……触
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提高识字、写字复习效率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讲究外显的复习方式外,更应梳理内在的复习内容体系及要点,让复习不仅指向汉字音形义等系统知识的掌握,更指向独立识字兴趣与能力的培养,真正为阅读和写作夯实根基。为此,不妨做一个“讲理”的语文老师。  一、讲究学理,强化部首认知  掌握整字,往往离不开对构字部件(笔画)的解析。有限的课时应花在“刀刃”上,因此,作为识字的起步阶段,部件中
“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语文要素”的提出,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笔者结合具体课例,提出了语文要素教学要做到“强化意识,聚焦要素;有机融合,实现统整;适当复现,持续深化”,这样,语文要素就更容易落地生根。  一、强化意识,聚焦要素  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从低学段到高学段有序分布,是课标各学段
陶继新:陈老师,近年来,“素读”经典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提出这种理念的?  陈 琴:素读,是中国古代自有教学活动开始就一直在用的教学法。只不过,中国人没有对这个方法做过概念定义,是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中的教学方法称之为“素读”。  我个人的实践活动其实极其有限,不足以彰显其功过。“素读”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们关注并信服,乃是其本身具有特别的教学优势,契合我们的母语学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该平台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员模块和学员模块等三个逻辑功能模块;物理实现上包括管理员测试子系统、个性化教学子系统、答疑子系统和子系统。  关键词: Web远程教学平台;个性化教学;同步智能答疑;网上视音频考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5-0064-03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