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语言的锤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有人将教学语言的要求概括为“八戒”:一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二戒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胡话;三戒满口术语、文白交杂、故弄玄虚的玄话;四戒滥用辞藻、花里花哨、华而不实的巧话;五戒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干巴枯燥、平淡无味、催人欲睡的淡话;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八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浓的套话。这是对优质课堂语言的要求。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呢?我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性”。
  一、规范性
  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自己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如讲解《风筝》时,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地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二、幽默性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要新颖活泼,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化为浅显,枯燥变成风趣,学生才会“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鲁迅先生在阐述“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时,用了一个形象的事例: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生动有趣,听者了然。汉语有极其丰富的词汇,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只要教师很好地汲取自己民族语言的精华,必能丰富课堂教学语言。
  此外,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教师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极具魅力。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幽默,这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形象性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童趣》,我模仿孩子的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老师讲得抑扬顿挫,学生学得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如学习《行道树》时,我饱含深情,声情并茂,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树“这种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奉献浓阴”的奉献精神。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我教学朱自清的《春》,学到“春花图”时,就引导学生以“百花争妍”为题进行古诗文填充。列举含有花的诗句,要学生填出花名,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春风图”,也引导学生以“八面来风”为题,进行古诗竞背活动。学生翻书、查资料,兴趣十足。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四、凝练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少而精,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从表达角度来说,语文教师口若悬河、纵横捭阖、头头是道,固然是善于驾驭语言的表现,然而,语言精辟、善于概括、富于哲理,则更胜一筹。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教师应做到语言精炼、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练性,以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较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我同时带两个班的语文,在一个班讲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学生文言功底较差,怕他们不懂诗的含义,就先一句一句地给他们翻译清楚,分析课文时,问:“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写了哪些景?”学生根据我的字面翻译,回答得五花八门,很多人都认为是晚上,效果不是很好。在另一个班我调整了方案,先要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诗的含义、诗的意境,学生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展开联想,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我只作了简单的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认知程度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飞扬自己的语言。让学生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评价目的错位、内容局限、方式单一等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强调发展功能,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开放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构建全面、科学的新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推进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当前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存在的主要不足    1.学业评价目的过于应对考试。有些教师对过程性评价、形成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以肺出血、坏死和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病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57年Pattison首次报道本病以来,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给
学位
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人兽共患病。本论文首次应用斑点杂交(Dot-bot)技术确证了抗-HEV抗体IgG在宠
摘要: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他们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来吸引学生学好《基础》课,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每个《基础》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事。  关键词: 基础课教学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的养成教育课。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全民体育,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并且将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60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职业中专教育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与本科教育又有较大差异,它更多强调的是技能化和职业化。近年来,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针对当下的
摘要: 本文借鉴老子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教师管理提出三条建议:促进教师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顺其自然释放教师潜能;管理者要善于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给教师更多的时空与信任,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关键词: 老子思想教师管理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由此可见道德的重要性。对于学校来说首要的工作就是学生的德育工作。新课标体系下的各门课程正是实施德育的好的载体。在各门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较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