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德育质量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7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内容,加强学校育人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教学体会,对“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德育质量”的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育人方式;创新;德育质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强学生的德育是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如何做到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德育质量,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精神,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师除了抓好学科教学质量之外,同时也要非常注重以德育人,创新育人方式,深化德育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一、建立明确的育人理念,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
  育人理念是学校、教师开展德育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乏明确的育人理念,根本不清楚将学生培养成怎样品质的人,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无疑是一句空话。小学阶段是德育养成的基础阶段,所以更要明确育人理念,增强德育,强化德育实效,提升德育水平。但是育人理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依据“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育人理念不仅能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一直以来,笔者谨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重视育人工作,敢于把育人的目标定在高标位上,秉承“崇雅、求真、尚实”理念,以“培养健全人格,造就创新英才”为德育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一种教育理想,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做人的胸怀与境界”的“三个一”的育人理念,着力探索新时期育人工作的新形式。如,坚持开展思想性的活动,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敬老节开展“亲子情趣运动会”,让学生学会感恩;坚持开展知识性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演讲比赛 、英语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坚持开展娱乐性的活动,如,组织“阳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才艺展示、大课间活动等,让学生一展矫健的身手,尽情挥毫泼墨,尽情歌唱舞蹈等,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笔者非常重视育人工作,树立了明确的育人理念,也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德育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找到了展示、表现自己的领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德育方式,实现德育质量的提升。比如,先后培养了关则俊、李小玲等乐于助人、不怕困难、自强自立、孝顺长辈、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品质优秀的学生。
  二、构建和谐校园关系,促进德育发展
  校园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工作等重要的场所,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就成为了学校推动德育的前提。笔者作为学校班子成员之一,在推动德育时,坚持和重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和谐的校园关系来促进德育。首先,构建和谐同事关系。“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待教师一视同仁,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做教师榜样和模范,用自己正确的育人理念,用自己的亲和力,去影响全体教师形成明确的育人理念,用明确的育人理念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推动德育的关键,如果师生关系都不和谐了,学生怎么可能会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当学生的朋友,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育人教育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贯彻“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实行个别化教育,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和谐环境,让教学教育成为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被教师的魅力和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开展“体验”式德育
  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德育,让德育不再抽象,而是更加具体化,也让学生的良好品质得以充分展现。所以,笔者在德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认知和理解接受能力,积极探索分层次德育实践活动,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融入于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如,“感恩父母”“我长大了”“我爱劳动”“我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同学一家亲”等实践活动,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兵”“诚信标兵”“十孝学生”“童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在实践活动融入德育内容,使德育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直观形象,不断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笔者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小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家里人视他为“掌中宝”,在家里过着十分舒服的生活:吃饭时要妈妈盛好饭放到面前才吃,从来不会帮助家里做点家务活。经过多次的亲身实践活动,他受到德育熏陶,慢慢改变了,品德也不断得到完善,他改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且还会主动参与劳动,主动帮家里分担家务活。因此,创新实践活动载体,融德育内容于实践活动中,开展体验式德育,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促进学生的德美智体劳全面健康发展。
  四、注重沟通,协调家校德育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所以,在德育实践中,教師要认识到,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因此,教师要始终加强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德育一体化。笔者在德育中非常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成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倡议有微信的家长都加入微信群,同时,开通了“学校与家庭信箱”,增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到学校教育情况与发展趋势,掌握学生在学校学习情况、在校的表现等,让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学校与家庭信箱”,让家长给德育提出宝贵意见。此外,为了更好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笔者还利用节假日对学校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争取在教育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由于实现了家校德育一体化,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德育工作让家长比较满意。如,2019年笔者所教授的班级有一名叫小关的学生,他纪律散漫,无心向学,课堂上常做小动作,课后追打同学。当时,其他教师都对他毫无办法,笔者接手这个班级时没有放弃任何希望,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何况他只读小学,可塑性很大”。于是,笔者特别留心观察小关,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一起探讨小关的问题及教育方式,实现家校教育一体化,强化小关重集体主义责任、团队意识、关爱同学等,最终,小关的思想意识明显提高,逐步改变了曾经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学生,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先会做人,后会做事。”这就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学会知识,学会做人。”这也说明了德育在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的理念和方式,更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把德育与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实施可行德育的策略,推动德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慧珠.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20(2).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任重而道远。关于教育的起源的争论在中西方学者中有不同的答案。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工作者,没有受教育者,一切都变得轻松,但如生命一样,没有了教育也会没有责任,一切变得毫无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与时俱进,“核心素养”一词应运而生。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紧扣“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以及结合课堂实例探索如何把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与核心素养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激发思维
【摘要】由于工作的安排,我教了十九年二年级。在十九年来的二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并力求将趣味性与音乐性、知识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如何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鉴赏力?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兴趣培养的贯穿,尊重学生认知特征和音乐学习特点,利用合适的方法帮助获得知
【摘要】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小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我们应该不断地尝试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服务于我们英语的教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现代网络技术;小学英语;口语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比如,没有良好的的语言环境、注重单词句子的机械性操练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社会生活中使用最频繁最需要的一门课程。要学好用好数学离不开数学课堂的主阵地。因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传播,更要重视教学艺术和学法指导,那么,如何构建魅力四射的数学课堂,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抽象性、逻辑性、实用性的特点,然而要学好数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一些老师忽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他们身在家中,但心里始终装着孩子和家长——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开展特别的线上家长会,创建高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家校携手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他们,就是广州名班主任梁瑞霞工作室老师们。   一、线上会议,集聚智慧   1.线上研讨会——献谋献策定规划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出现后,广州市名班主任梁瑞霞工作室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工作室多次召开视频会议,老师们一起研讨,共商对策。主持人梁瑞霞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响应新时代教育精神,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教育举措。笔者通过更新观念创建家委会,明确管理方法;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开创家校交流的新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活动等方法,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  【关键词】家校合作;班级管理;家校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为构建“家校互动,联手共育,共谋孩子成长”的育人环境,教师要从不同途径和用不同的方法跟家
【摘要】“习作单元”是严谨编排逻辑的特殊单元。笔者立足新教材进行统整,尝试通过单元导读“确立单元目标”、精读课文“读中悟法微写”、交流平台“纵横比作总结”、初试身手“片段仿写”、习作例文“指导习作”、习作“思维导图助表达”,使学生于统整的习作活动中提高习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习作单元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现了“科学地安排习作策略与习作能力训练”的编写理念。笔
【摘要】在社会文化进步的视域下,德育的强化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少年强则國强,但作为社会未来栋梁的学生,在成长中难免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尤其是处于认知形成初期的小学生。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已经成为了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以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为基础,旨在分析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德育;行为习惯;小学生  小学阶段德育涉猎内容相对丰
【摘要】进入21世纪,“合伙人制度”成为了管理界的热点。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这一群体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借鉴企业的“合伙人制度”以学校工会为桥梁,创新学校管理,盘活教育人才的潜能,打破壁垒,发挥教师自我价值。建设高效的团队,实现集体决策。  【关
【摘要】激趣教学法是中学物理学教学的常见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激趣教学法应做到:激趣引入要震撼,使学生达到较高兴奋点;要选择学生喜欢、熟悉的资源,使激趣贯穿于这个教学过程;此外,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把激趣延伸至课外。通过激趣教学,可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并应用物理学知识。  【关键词】激趣法;初中物理;音乐视频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面广,光学、热学、电学、力学……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