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直是教师大力钻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通过优势互补的教学策略可尽可能调动每一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应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呼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并积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小组合作的學习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的应用已有一段时间,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理念的理解不透彻,或者小组划分的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规避教学中的诸多困惑,给学生带来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因此,本文选取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能营造出积极的学习互动氛围,可以成功调动班级中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争议性或者理解困难的数学问题上,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发挥班级中学优生和中等生的优势,帮助学困生跟上学习进度,提升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个性差异,合理分组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数学难题,而且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原则弥补班级中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分组规划中,数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从而进行科学、规范的合理分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现学生合作的基本手段.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学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又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选派小组长.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只有在好的带头人的带领下,小组成员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学习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既是具有一定号召力、责任心且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该小组学习活动的成效.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定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开展自由学习活动.任何合作模式的开展一定要具备完善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书本上的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引导任务.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明确的目标或者问题指引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全面、高效的学习分析活动.
  比如,在北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关于“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在课前预习阶段,为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圆的周长的一些知识,数学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如绳子、直尺等,测量出圆形纸片一周的长度.这样一个合作学习任务的设定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可以借助之前自己掌握的测量知识,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巧妙的测量方法,如有的小组选择用绳子围绕圆形纸片一周,然后用直尺测出绳子的长度;有的小组直接使用直尺进行测量,他们搭配合作,在圆形纸片上做好起点的标记,然后让纸片从直尺的一端进行滚动,最后回到起点标记的位置就是圆一周的长度.教师通过设定这种具有发散性的合作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在任务的驱使下出谋划策,最终得到各种巧妙的解决办法.
  (三)有效协调指导,保证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由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处于闲置的教学状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遇到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出面,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关于“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讲解了有关图形运动轨迹的基本规律后,都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初步或者较为深入的图形运动案例.通常,对于这种案例的研究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的,学生在小组内部深入分析和总结图形的具体运动轨迹.当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运动,组内成员由于理解能力和空间转换能力方面的差异,对其存在一定分歧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进行合理引导,通过一些巧妙的步骤讲解或者简单的路线指引为小组合作学习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教师通过这种科学化、合理化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快速化解各种难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当组内成员遇到一些意见分歧争执不下的时候,数学教师站在公正、中立的立场上进行调节,可以有效化解小组内部矛盾,保证小组学习顺利、快乐地进行下去.
  (四)开展组内竞赛,提升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除了可以开展组内互动合作之外,还可以借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竞赛模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活动.教师设计合理的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
  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关于“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中,在课堂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讲解完毕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几道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进一步加深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然后以小组合作竞赛的模式在班级中开展分数混合运算的竞赛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各种题型,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计算题目,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借助小组之间的比赛,可以有效激发小组内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并利用每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更投入地进行学习.同时,竞赛活动可以让每个小组之间形成超强的凝聚力,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搭配学习效果.   (五)进行科学评价,增强自信
  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小组合作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要将对小组的评价与对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要将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薄弱点,因此数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前,需要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此有效引导和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
  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关于“数据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思考:“你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總结.”由于还没有开始正式讲解统计图,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基本上都是凭借主观意识分析、归纳这些统计表中的内容.因此,在最后的答案中,有的小组观察得较为仔细,分析出了图表中包含的种类、数据、所占百分比等详细信息.面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数学教师应该给出如下评价:“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分析得也比较全面,这些总结成果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会非常有用.”教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肯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积极性.有的小组观察结果并不完善,存在一定漏洞,针对这种合作成果,数学教师可以给出如下评价:“你们的总结成果总体来说比较不错,但是缺乏了一些主要因素,比如这些数据在整体数据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大家并没有做出归纳,希望下次可以再接再厉.”教师通过这样有鼓励、有点评的评价方式,既肯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又及时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并不是只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应用技巧,针对班级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做出合理搭配、分工,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通过创设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或者布置创意性的合作任务,丰富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优势.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调动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在集体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提高数学成绩,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柳萍.探究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0(35):148.
  [2]李建梅.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29):55.
  [3]全俊卿.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26):42-44.
  [4]牛周吉,祁生莲.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多层次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9(21):152-15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