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依据,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作业布置等多模态化以便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多模态教学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分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时代,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和传统的语言符号一起,成了多模态符号资源,共同参与建构意义。这就要求外语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从单模态教学改为多模态教学,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动、静态资源纳入教学当中,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以此引起学生多层次联想,提高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话语分析(MDA)是在语言学教学和相关领域研究中非常热门的一个跨学科领域。受到Hallidays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启发,Kress和Van Leeuwen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多模态分析理论的基础研究工作。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模态可以定义为交流的所有渠道和媒介,如图像、颜色、音乐、技术等符号系统,而不是传统的语言符号。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各种符号资源(如声音、动作、手势、形象等)都参与其中,形成了多模态交际手段。Kress和Van Leeuwen构建了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从而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1996)首先提出多模态教学理念。该理念主张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图片、网络、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手段调动语言学习者的感官,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共同参与和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与多模态意义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充分参与到教与学的各种活动中。在新伦敦小组之后,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了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话题。
  三、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单一。
  高职学生生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分数相对较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类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另一种是由中专、职高的学生通过单考单招进校,这类学生在中专或职高的学习中没有充分重视英语,因此基础非常差。两类学习者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单纯地背单词背语法,最多再加上背课文。
  2.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其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教师偏爱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老师不停讲,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听课,因为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真正能听进去的不多。另外一些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上课,但缺乏技巧,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实施
  多模态教学主张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的辅助教学(张德禄,2009)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的认知系统和学习积极性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多模态化教学,需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学生作业多模态化。
  1.教学内容多模态化。
  要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多模态教学内容是关键。首先,应选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外语教材,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感受力与认知力。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从网络或图书馆或其他各种渠道搜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与课文相配套的、符合教学实际的多模态资源,并制作多模态课件,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模态,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强化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英文原声视频,如原版电影、采访视频、新闻短片等,具备地道性、趣味性、真实性等特点,可以很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学生的听力,加深对外国文化方面的了解。英文歌曲、英语小故事等声音材料,在进一步增加英语输入的同时也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有趣。
  2.教学活动多模态化。
  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短剧表演、讨论、辩论等各类教学活动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将语言文化知识运用于交流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运用小组表演形式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与实践语言和文化。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所涉及的语言、颜色、声音、表情等所表达的意义,并与经验和认同联系起来,完成知识内化。除表演外,还应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多模态手段练习实践,如英语演讲、辩论、歌唱比赛等。通过多模态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体验多模态交际模式,加深对各种经历的理解,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提高素质。
  3.学生作业多模态化。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多模态的教学作业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可以是个人作业或小组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口头报告,还可以是短剧表演,或包含各类学生搜集的图像、视频等内容的PPT等。作业上交形式可以是作业本,也可以是手机录音,或者是学生自制的视频等。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使多种方法相辅相成,克服单一的纸质作业的片面和僵化,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多模态作业,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生动而有效的交际,从而提高多模态读写能力。
  结语
  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认识,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同时增强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同时,在多模态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改革考试考核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更关注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Kress G.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对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但目前选修课程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伴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选修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平台 选修课程 教学模式  2007年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以下简称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摘 要: 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把英语课堂看做微观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学的新视角对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定位进行研究,列举师生角色定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合作学习 生态位原理  一、引言  随着生态平衡、社会和谐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概念渗透到教学领域
第一部分肝脏CT灌注成像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研究.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1、采用日本东芝Xpress型螺旋CT机,选取21只健康成年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召开主题为“聚焦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展示教与学转变研究成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朝阳区教研中心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室,并联手36所基地校开展实践探索。  研讨会上,来自朝阳区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7所学校的10名教师分别展示了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整合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展现了不同教学方
期刊
背景与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恢复受损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