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语言教学方面的要求逐渐严格化、规整化。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也对语言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占据着主导性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及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方式策略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详细论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教师素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69-01
一、当前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缺乏规范性。听课以及做好相关笔记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认真听取初中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且出现的问题大体都类似。比如说,有的语文教师在说话时语速非常快,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有的语文教师语言运用不够到位,使得整节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比较枯燥压抑,有的语文教师在转换语言时缺乏针对性,有点让学生摸不到头脑,听课的老师都变得比较迷茫,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语调比较沉闷无力,很难带动学生听课的劲头,一节课下来发展很多学生都处于快睡着的状态。像有的语文老师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啰嗦,语句表达不通畅,缺乏逻辑性,颠三倒四而且声音也比较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听课水平。这些常见的问题都是缺乏语言的规范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言修养,定期参加学校的语言培训学习,对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及时做好詳细登记,不断积累总结语言表达方面的经验。
(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缺乏针对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丰富多样性,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说有诗歌、散文、杂文、文言文等。不同种类的文章各有特色,都充满诗情画意的色彩和真实性,但是教师在讲解各种类型的文章时却没有采用与教材相对应的语言,影响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例如在讲解散文时,散文一般都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当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配合可以体现情感的动作来讲述,这样既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科普类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准,用词恰到好处。不能过多的在文章讲解中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这样才符合说明文本身的特质。通过多年来听课发现,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文章,讲解的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很少有教师做到根据不同文章类型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来上课,这样就给语文学科本应存在的色彩减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缺少实效性。多年以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全堂灌”的模式,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这一情况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仍旧在走极端,不是全堂灌,而是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来上课。这一教学模式虽然符合了新课改对于课堂互动的要求,但是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十分低下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教师自身所发现的,或是文章中出彩的地方,或是学生需要记载的地方。而初中生自身对于文章也由一定的见解,他们所发现的好的地方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就没了用武之地。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几点策略
(一)开展不同文学体裁教学语言的研究。初中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课堂语言教学内容,组织好语言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出来,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整体性水平。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课堂经验,将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拘于一种语言形式。
(二)初中语文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语言修养。 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组织语文教学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文教师除了熟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内容外,还要修习其它学科内容,来充实自身的教学素质。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认识自身语言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依照教学实践情况,提前做好备课工作。
(三)初中语文教师需努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关键在于讲授是否能设疑激趣,讲述扣人心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语言的基本功,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同时,教师还需博采众长,总结与教材内容相通的笑话、习俗、典故、诗词、谚语等,并将其引入课堂,以塑形象,进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四)初中语文教师需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程度。第一,语文教师要讲普通话,注意规范性用语。我国人口众多,不同种族间的区域性语言繁多,或多或少的妨碍了人们的文化交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减少语言障碍的发生;第二,提高语言用词的规范性,禁止使用方言授课。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文学养成计划”。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一些初中课堂可能会运用到的书籍与文献,将自身的阅读量完全扩大。这样在课堂上遇到一些名人、名篇或是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词穷的尴尬情况了。同时也能做到出口成章,使课堂更加富有文学气息。
总之,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门类有所差别,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艺术性,提高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程度,努力提高语文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晶.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研究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
[2]伏小卫.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要素[J]. 亚太教育,2015,09.
[3]王海龙.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2,02.
[4]李安.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要素[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5]陈小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教师素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69-01
一、当前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缺乏规范性。听课以及做好相关笔记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认真听取初中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且出现的问题大体都类似。比如说,有的语文教师在说话时语速非常快,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有的语文教师语言运用不够到位,使得整节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比较枯燥压抑,有的语文教师在转换语言时缺乏针对性,有点让学生摸不到头脑,听课的老师都变得比较迷茫,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语调比较沉闷无力,很难带动学生听课的劲头,一节课下来发展很多学生都处于快睡着的状态。像有的语文老师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啰嗦,语句表达不通畅,缺乏逻辑性,颠三倒四而且声音也比较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听课水平。这些常见的问题都是缺乏语言的规范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言修养,定期参加学校的语言培训学习,对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及时做好詳细登记,不断积累总结语言表达方面的经验。
(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缺乏针对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丰富多样性,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说有诗歌、散文、杂文、文言文等。不同种类的文章各有特色,都充满诗情画意的色彩和真实性,但是教师在讲解各种类型的文章时却没有采用与教材相对应的语言,影响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例如在讲解散文时,散文一般都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当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配合可以体现情感的动作来讲述,这样既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科普类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准,用词恰到好处。不能过多的在文章讲解中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这样才符合说明文本身的特质。通过多年来听课发现,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文章,讲解的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很少有教师做到根据不同文章类型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来上课,这样就给语文学科本应存在的色彩减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缺少实效性。多年以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全堂灌”的模式,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这一情况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仍旧在走极端,不是全堂灌,而是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来上课。这一教学模式虽然符合了新课改对于课堂互动的要求,但是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十分低下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教师自身所发现的,或是文章中出彩的地方,或是学生需要记载的地方。而初中生自身对于文章也由一定的见解,他们所发现的好的地方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就没了用武之地。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几点策略
(一)开展不同文学体裁教学语言的研究。初中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课堂语言教学内容,组织好语言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出来,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整体性水平。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课堂经验,将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拘于一种语言形式。
(二)初中语文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语言修养。 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组织语文教学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文教师除了熟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内容外,还要修习其它学科内容,来充实自身的教学素质。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认识自身语言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依照教学实践情况,提前做好备课工作。
(三)初中语文教师需努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关键在于讲授是否能设疑激趣,讲述扣人心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语言的基本功,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同时,教师还需博采众长,总结与教材内容相通的笑话、习俗、典故、诗词、谚语等,并将其引入课堂,以塑形象,进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四)初中语文教师需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程度。第一,语文教师要讲普通话,注意规范性用语。我国人口众多,不同种族间的区域性语言繁多,或多或少的妨碍了人们的文化交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减少语言障碍的发生;第二,提高语言用词的规范性,禁止使用方言授课。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文学养成计划”。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一些初中课堂可能会运用到的书籍与文献,将自身的阅读量完全扩大。这样在课堂上遇到一些名人、名篇或是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词穷的尴尬情况了。同时也能做到出口成章,使课堂更加富有文学气息。
总之,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门类有所差别,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艺术性,提高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程度,努力提高语文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晶.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研究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
[2]伏小卫.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要素[J]. 亚太教育,2015,09.
[3]王海龙.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2,02.
[4]李安.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要素[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5]陈小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