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场馆建设与场馆学习的探索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同是长三角区域高校,工作上有所接触,相关交往颇多,对南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慕名已久。其搭建的高校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合理、特色鲜明,理念与技术并重,态度与效率彰显,被誉为“南通模式”,兴盛一方,引领一片。
  历时四年建设,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南通大学共同筹建的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于2016年顺利落成。与此同时,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丁卫泽教授撰写的专著《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也顺利出版,与学界同仁分享了在场馆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博物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初步探索。这洋洋洒洒的36万字,我略翻一二,耳目为之一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代教育技术人的非凡智慧和执著追求。
  从整体上看,本书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场馆学习理论及博物馆的创新学习设计,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并重。摆案翻阅,沉浸其中。笔者认为本书有四大突出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书的序言,我國著名教育家“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顾明远先生和“新中国电化教育创始人”南国农先生双双为该书作序,这是很难得的,也极为珍贵。两位大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的殷切期望、对新时期场馆学习的满腔热情,跃然纸上,力透纸面。顾明远先生指出,“我国教育源远流长,建立教育博物馆,展示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教育民众,尊师重教,实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展示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一百年的历史,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拓展非正式学习场所是有益的探索”。“中国教育源远流长,建立教育博物馆一直是我的梦想”,南国农先生表示,“南通大学这座百年老校敢为人先、敢挑重担,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源地江苏筹建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第二个亮点是实体博物馆的建设与新兴的场馆学习研究同步进行。“南通大学这个研究团队能在博物馆建设的同时注意场馆学习的研究,探索非正式学习,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书中不乏博物馆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且不断变革的问题,有对博物馆教育理论的延伸和创新,也有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中的深刻经验与工作总结。它拓展了博物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在博物馆建设规划中兼顾场馆学习设计,二者相辅相成,突破了现有的时代局限,其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齐备。
  第三个亮点是以“传承历史、创新学习”为主线,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的史学价值。博物馆建设团队坚持“传承历史,固化史实;回顾历史,以史为鉴;搭建平台,持续研究”的信念,建成了国内首个全景展示教育技术内涵与发展的高校专题博物馆,开展实体场馆的学习研究,通过媒体、技术、人的活动彰显教育技术的本质属性和存在价值,其办馆宗旨在于留存历史、抢救史实,永不结题、持续研究,汲取养分、推陈出新。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教育符号,作为百年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活化石,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稳固基地,作为永不结题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其里程碑式意义将载入史册。
  第四个亮点是场馆建设与场馆学习中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全民数字化时代,在“互联网 ”浪潮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作为非正式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场馆学习首当其冲。该书运用统计法和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移动技术、深度互动、跨机构资源整合以及大数据技术这四大核心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同时分析展望了移动终端、物联网、用户界面、增强现实等十大新兴技术在未来场馆学习中的应用前景,并在此基础上,试图规避技术应用中的“梅耶怪圈”,提出了适度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建议及解决方案。
  当然,如同任何一本研究著作一样,《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既有大量可圈可点之处,也有部分遗憾和不足,譬如博物馆硬件环境的设计和建设问题、如何通过藏品揭示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演变等,都还有待继续探索。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瑕疵将在修订版中得到弥补。据悉,南通大学博物馆建设团队新建了南国农专题馆,之后还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馆,如人物专题馆:孙明经专题馆、萧树滋专题馆;区域专题馆:江苏教育技术专题馆;行业专题馆:中国医学教育技术专题馆,等等。这将进一步丰富博物馆馆藏,提升博物馆层次,扩大博物馆影响。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它保存着人类文化的记忆,塑造着人们对人、物、环境以及历史的最基本的构想和理解。我们要让博物馆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推动场馆学习在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具体说到教育专题博物馆,它是一类特殊的教育圣殿,是公众心灵休憩与思考成长的场所。当下博物馆学习功能的强化,更加彰显了博物馆的教育性,教育技术博物馆责无旁贷,必须为方兴未艾的场馆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一书丰富了博物馆教育的新书架,给古老而宁静的博物馆世界吹来了一股清新和煦的春风,值得一读,值得推介!
  书 名:《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
  作 者:丁卫泽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9年,山东省科技馆在山东国际科技电影展期间推出与电影结合的教育课程——球幕电影《旅行者号:永无止境的旅程》的配套教育包“漫游太阳系”,这种“电影 教育包”的科普模式在国内首次被使用,是对STEAM教育理念的全新尝试。本文通过中美同类电影教育包的对比,分析其进步空间,并探索该模式面临挑战时的对策。  关键词 科普场馆 教育包 科技电影  1 科普场馆科学课程现状  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
摘 要 上海科技館从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四大功能出发,聚焦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创新博物馆实践和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技术集成日益明显,知识领域相互渗透,未来上海科技馆将立足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助推大科普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文化 科技 融合  0 引言  上海科技馆是由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组成的“三馆合一”综合性科普场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
摘 要:通过对比原型车和竞品车的滑行试验数据,分析了整车的行驶阻力,试验结果表明原型车的空气阻力大于竞品,通过CFD分析并提出了驾驶室造型的优化方案,改善了整车行驶阻力。并针对新的滑行阻力优化了动力总成的匹配,在转毂上进行了动力性经济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有效,改善了整车性能,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滑行试验;动力性;经济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U4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20年春季的这场疫情,让很多人失去了以往的节奏,我本来是要完成一本书稿的,但疫情到来之后,我先滞留在老家泰州,书稿因缺乏资料无法进行,当然在北京也不能完成书稿。因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情绪生物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律动,写作无法正常进行。我现在统计了一下,这一段的时间充足,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闲暇,但按均量计算居然是我写作量最小的阶段。这段被隔离的时间内,我愤怒过,也苦恼过,也郁闷过,这些随笔记下的感受
摘 要 通过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本和政策环境的分析,发现针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对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在政府层面需要通过运用命令性工具建立强制性高职教师准入制度;运用能力建设工具,发挥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运用激励性工具,引导高职院校形成科学的教师发展观;运用系统变革工具,转变政府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政策措施,为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matra Rhinos specimen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THAILAND,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own practice, explained the repair process in detail,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from
摘 要 上海科技馆举办的“拉斯科洞穴壁画复原展”以严谨的逻辑线、连贯的故事线、趣味的体验线揭示了展览主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展览通过图文、模型逐步铺垫烘托岩画的复原展示,通过器物组合与实验考古视频阐释克罗马农人的生业形态,通过互动查询和纪录片赏析岩画艺术、探究古人的思想世界,较好地解决了引发兴趣、答疑解惑、有效传播等主要问题,是一次在科学博物馆中展示考古学题材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
摘 要 作为城市地标之一的四川科技馆始终秉承“开放、亲民、专业、高效”的建馆宗旨,基于现代科技馆的核心理念,以“三问”“三寻”“三生”为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科学知识,旨在努力提升科学教育功能,为公众呈现一个真正的全民科学中心。  关键词 四川科技馆 科学中心 核心理念  0 引言   如何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亲眼目睹“鲜活”的科学?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佩兰指出:对于参观者来说,最为珍贵的体
“互联网 ”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移动互联与汽车应用领域的结合,促进了车联网迅速发展,这也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途径。  董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互
摘 要 科学教育是提升民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在民国时期的科学教育浪潮中实施科学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科学馆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效,对当时的科学教育事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民国时期科学馆的发展脉络和所开展科学活动的解析,试图呈现其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同时也对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科学馆 科学教育 科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