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住院的CRBSIs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5年共使用中心静脉导管10 834 d,发生CRBSIs 23例,发病率为2.1/1 000导管日。置管时间<7 d 9例(占3
【机 构】
:
510080 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510080 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510080 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510080 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住院的CRBSIs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结果5年共使用中心静脉导管10 834 d,发生CRBSIs 23例,发病率为2.1/1 000导管日。置管时间<7 d 9例(占39.1%),8~14 d 10例(占43.5%),14~21 d 4例(占17.4%)。革兰阳性菌13例(占56.6%),革兰阴性菌5例(占21.7%),真菌5例(占21.7%)。引起CRBSIs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占30.4%)、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13.0%)、白色念珠菌(3株,占13.0%)、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8.7%)、阴沟肠杆菌(2株,占8.7%)。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100%;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0%。21例(91.3%)曾用抗生素,2例(8.7%)未用。真菌感染者平均使用抗生素4.4种,细菌为1.4种。曾用1种的10例(43.5%),2种的4例(17.4%),3种的4例(17.4%),3种以上的5例(21.7%)。痊愈22例(95.7%),死亡1例(4.3%)。
结论PICU内CRBSIs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频繁使用多种抗生素者,需警惕真菌感染。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是预防CRBSIs的有效措施,监测CRBSIs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变迁有助于早期经验性用药。
其他文献
高血压存在"轨迹现象",儿童高血压对成年高血压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儿童高血压表现不典型,且正常血压水平与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容易漏诊。继发性高血压患儿的血压水平、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故易得到及时诊治。而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值升高程度多数较轻,症状多数缺乏,即使有也表现轻微,因而易被忽视。现对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判断标准作一概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0例足月HIE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分别在出生12 h内进行aEEG描记,出生3~7 d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为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3组。将aEEG监测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3组,与HIE患儿临床分
目的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分离株的毒力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2年7月4家儿童医院分离的243株MRSA,采用PCR法对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按随机分层抽样法对136株菌进行42种毒力基因及4种重要毒力基因hla、psmα、RNAⅢ和pvl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MRSA分离株大多数来源于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占88.1%(21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住院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治疗前组,再根据病情分为轻中度和重度2组,每组20例;将治疗后好转的病例设为治疗后组,以同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
为了推动临床合理使用干扰素,现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产生的背景、不同亚型干扰素的差别、干扰素-α1b临床应用的依据和方法、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等进行解读。
目的探讨13-顺式维甲酸(13-cis RA)体外对3种人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SH-SY5Y、SK-N-SH和SK-N-BE2细胞株,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种细胞MYCN基因扩增情况。不同浓度13-cis RA作用后,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
目的通过样本熵定量评估生酮饮食治疗婴儿痉挛症(IS)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的改变,了解临床疗效与脑电图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难治性IS并启动生酮饮食的患儿,比较所有入组的经过生酮饮食治疗的IS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样本熵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无发作组和发作组的样本熵差异,探讨生酮饮食对其脑电图的影响及有关因素。结果共入选35例患儿,治疗
目的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出生后排尿方式的不同以及排尿是否伴随大脑皮质觉醒。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31例足月儿[男20例,女11例,孕龄(38.2±1.2)周,体质量(3.3±0.4) kg,日龄4~16(10.5±3.6) d]和33例早产儿[男19例,女14例,孕龄(32.1±1.6)周,体质量(1.7±0.3) kg,日龄4~16(1
目的探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极早产病房胎龄<32周,出生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出生28 d以上的早产儿进行研究。按是否确诊BPD分为2组(BPD组、非BPD组),比较2组间孕母情况、新生儿基本情况及疾病和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Monteggia骨折的治疗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5个月~10岁,平均3岁9个月。受伤至就诊时间23 d~1.5年,平均7.0个月。按Bado分型:Ⅰ型11例(73.3%),Ⅱ型1例(6.7%),Ⅲ型3例(20.0%)。采用尺骨斜行截骨,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和肱桡关节,术中未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结果15例患儿在门诊获得6个月~5年的随访,参照李汉民等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