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这样的“榜样”做不得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an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渴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得偿所愿。有的却未能如愿。两种结果的出现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差异”也不可忽视。本期我们将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易错点”。以求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出错”。
  
  学生值日家长帮忙
  
  《西部商报》报道,“孩子值日,家长扫除”。这种现象在兰州小学低年级普遍存在。在兰州一所小学。趁孩子们放学的时间,记者随两位老人走进该校一年级的一间教室,在教室里等待的两名小学生立即围上来。小女孩和她的爷爷负责叠凳子擦黑板,小男孩和他爷爷负责提水洒水扫地。在其他五个班。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评点:这是典型的溺爱之举。孩子值日,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避免懒惰、享乐的坏习惯滋生。家长事事包办,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很多锻炼的机会,对其成长不利。如果当孩子踮起脚尖或者跳一跳就能完成一件事时,就放手让弦子去做;若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家长再给予适当帮助。
  
  看重孩子权势名利
  
  《中国青年报》报道。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城市的2252名14岁~60岁的当地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有一项结果显示,竟有40.2%的年轻父母希望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
  评点:父母培养孩子时,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多元化的,单一化的目标往往会失之偏狭。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应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好榜样。如果家长为功名利禄所困,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其影响。
  
  母亲唱家教独角戏
  
  南国都市网报道,现在人们常说:“只有称职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意味着社会对母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于是,不少家庭都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却忽视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评点:有人曾说:“在家庭里,父母就是一架天平,孩子处在天平中间,两端不平衡,孩子就坐不穗。”这个比喻很形象。而现在不少家庭,孩子受母亲的关爱过多,而享受父隶的关爱太少。逐渐地,父亲竞成了孩子教育中的“陌生人”。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多数母亲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娇惯和溺爱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们往往欠缺“严”。尤其对于男孩而言,长期和母亲在一起会使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如果严父能和慈母默契配合,共同担负起家教责任,优势互补,家庭教育也一定会更和谐、更完美。
  
  饭桌上教育孩子
  
  中国家庭教育网报道。许多家长把进餐时间当成教育孩子的课堂,不是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其他方面的情况刨根问底。弄得孩子很不舒服。使饭桌充满了“火药味”。
  讯最:饭桌教育不可取,其一,从健康角度看,进餐时气氛压抑会抑制孩子的大脑神经,降低味觉神经系统的敏感度,不但会使食欲下降,而且胃肠道消化功能也会相应减弱,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其二,从心理角度看,饭桌上家长板着脸,会使孩子感觉不到亲情之爱和家庭温暖,从而对吃饭产生习惯性的恐惧,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当然,家长可在吃饭时间,简单了解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或询问孩子是否遇到什幺困难,再给予积极的启发、引导。但必须把握分寸’注意方式,保持良好气氛,切忌粗暴。
  
  替子圆谎蒙老师
  
  《武汉晨报》报道,武汉某学校班主任张老师介绍,该班吴真(化名)自感考试无望,便生厌学情绪。经常借故迟到早退。吴真每次请假,张老师都会向其家长核实。后来。吴真每次请假都是其父亲出面。其父表示。儿子不想上学。自己也管不了。以前请假理由都是孩子编的,自己替儿子圆谎。
  评点:孩子对老师撒谎,家长不但不制止、不引导,反而帮孩子圆谎,这样做无疑有悖常理。父母的“护子之心”本无可厚非,但这样不论是非、没有原则的“护子”,不但会助长孩子说谎习惯的养成,而且会增加学校教育的难度,使教育效果太打折扣。
  
  诺言居然随意打折
  
  《新快报》报道,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比较注意教育方法,与孩子的关系也算亲密,但孩子对老师的话句句奉为“圣旨”。对自己的要求却视为“耳边风”,甚至“对着干”。专家认为,家长是否对孩子信守承诺。是能否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信的重要前提。然而。该报“亲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孩子认为家长常常不守承诺。
  评点:“95%”,这个数字值得家长们反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而孩子也往往对父母的话坚信不疑,那缘何会出现这个“95%”?
  一位教育专家曾指出,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把对孩子的承诺当成哄孩子的手段,其实这也是说谎。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便会给孩子造成大人不守信用的印象,也为孩子树立了不诚实的“榜样”。一旦父母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想再重新建立这种信任感,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文字构成教材文本,语言节奏隐藏其中。文章尝试深度解读文本,聚焦统编小学中各年段语文教材,从“语言节奏”表达角度,对典型的诗歌、童话、叙事性作品进行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听”语言节奏之美、“观”语言节奏之美、“品”语言节奏之美,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表达,敏化语言感悟力和表达力,提升语言审美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节奏;阅读教学  一、研究意义  (一)落实课程编排意图  统编教材的特
摘 要:文章指出,在小学英语话题复习课课堂上,为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使英语复习课避免出现“炒冷饭”的现象,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小组合作任务设计要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课堂情景教学;利用合作任务渗透情感教育,融品质教育于一体。这样巧设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实施少而精的操练,融合话题复习课教学,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交际。  关键词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河源517000)  【摘 要】中华医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而扁鹊的“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则是这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对古代文化的繼承、探索、创新将会推进人类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把“中医四诊法”巧妙地运用到转化学困生上,对学生善于观察、用心倾听、热情关注、时常接触,会让更多的学困生扬起进步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摘 要:记叙文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文体之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探索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好记叙文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摒除应试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让学生从生活这一源头积累丰富的素材;其次,以教材中的写作专题为依据,教授学生写好记叙文的技巧;第三,将教师“一人评”变为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同时,还要注重运用形成性评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以学生数学“四基”的获得、“四能”的发展,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数学学习中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学生只需要记住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相应得以掌握。因此,教师容易出现重“知识技能”,轻“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的问题。文章以“角的度量”的教学为例,谈谈应用电
一年四季都有其独特的风景,每个季节会给人无限的遐思,而在教育的路上,沿途所得的感受和收获,都是教育的饋赠。  春——种下宽容的种子  新一期的黑板报又开始了,这次黑板报的主题是“爱国”。当我在班里宣布这个通知时,几双小手马上高高地举了起来,他们主动要求出黑板报,为班级献一份力。就这样,几个孩子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一步一步地完成。我时时跟进,本以为新学期的黑板报会在他们的努力下迅速完成,眼看后天就是
摘 要:新时代育人机制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等的研究,要坚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启发性与灌输性相统一,力求挖掘其他课程与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文章基于“隐性思政”理念,梳理并分析《建立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以“发展素养”为目标指向,以“单元结构”为实践载体,以“求真”“求联”“求创新”为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他们辨别事物的能力不足,在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对人生的理想也比较模糊。在这一时期,班主任要采取开展主题班会、利用学科渗透、实施自我教育、发挥榜样作用等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与信念,激发奋斗热情,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迷茫期”。  关键词:初中;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途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
【摘 要】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各种数量关系模型把复杂的、隐蔽的数量关系形象化、清晰化、语言化,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与已知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模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提高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数量关系;模型构建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解
【摘 要】小平小学基于“希贤教育”对邓小平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对打造小平村文化高地的思量,对学校品牌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基于对“希贤教育”内涵中七大人格的修养与体现。学校把“希贤教育”的核心素养凝练为“三有四力”,“三有”——有理想、有雅趣、有担当,“四力”——自律力、实践力、坚韧力、创造力。“三有四力”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相发展,它既是小平小学学子们内在的核心动力,又是小平小学学子们一生幸福的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