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宇航员的新“饮品”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渴了应当喝些什么?有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水啊!
  您猜猜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在太空里的价格是多少?一杯水3000美元,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旅馆”——国际空间站上的价格。NASA和俄罗斯宇航局通过航天飞机或货运飞船,将生活用水送上国际空间站,平均每升水要花费11000美元的代价。国际空间站上的每个宇航员平均每天要使用大约4.4升左右的水,包括饮用和洗漱等用途,这意味着每名宇航员每天花费的水价就高达48400美元!这个数目实在是触目惊心。
  目前,国际空间站每年需要至少2200升的淡水,这至少每年要花费2400万美元的代价。此外,国际空间站储存淡水也要浪费宝贵的空间。到2009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将会增加到6名,到时将需要更多的生活用水。每年要将这么多钱花在国际空间站的“水费”上,NASA显然已经感到忍无可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宇航员们喝自己的“尿”来解渴。
  NASA专家已经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将宇航员的尿液、汗水、生活污水甚至太空实验室的老鼠尿转化成纯净水的高科技机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工程师雷尼·卡特是“尿液循环机”的负责工程师。尿液循环机又称做“水回收系统”,卡特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对这一机器进行了最后阶段的测试。
  一般来说,尿液循环机每小时可以净化出6升水,所以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每天只需让机器运转5小时,就可以回收足够一天使用的水量。这一尿液循环机提炼出来的饮用水,甚至会比地球上任何城市的自来水还要纯净和卫生。
  美国NASA计划从2009年开始,让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正式喝“尿”解渴。那么宇航员们是否赞成这种惊世骇俗的做法呢?卡特称,美国宇航员对将来要喝“尿”解渴都抱理解态度。
  当国际空间站装上这一机器后,第一步,宇航员小便后,“尿液循环机”上一个化学装置将会向尿液中添加化学物质,防止尿液化学反应,阻碍微生物生长;第二步,这一混合尿液将被泵抽向一个蒸馏圆筒,圆筒迅速旋转,导致尿液在圆筒壁上形成薄雾,然后将尿液加热到摄氏40度,而里面的压力却只有0.05个大气压,所以尿液会迅速蒸发,形成蒸馏水,经过一次次蒸馏后,直到尿液中85%的水分都被重新回收;第三步,剩下15%的废尿将被装进“进步号”货运船内的一个桶中,当上面的垃圾装得过多后,它就会被投射出去,在大气层中烧毁;第四步,通过尿液提取出来的蒸馏水会和其他生活废水一起流进一个45升的水箱中,准备通过“水处理设备”进一步净化;第五步,一个过滤器会过滤掉水中任何大于0.5微米的粒子;第六步,水会流过过滤网筛掉其余溶解的污染物;第七步,水会流过一个加热到130摄氏度的催化剂反应器,过滤水中的酒精和丙酮,而高热也能杀死水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第八步,机器会向每升水中加入1到4毫克碘酒,防止以后水中衍生微生物,这些循环回收的纯净水将泵进一个57升的储存桶中,供宇航员重新使用。
  “尿液循环机”在太空中的使用,对人类探索太空将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当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建立月球基地时,“尿液循环机”将是月球基地上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毕竟,“尿液循环机”今后将为美国NASA每年节省上亿美元的水费。当宇航员再次登陆月球时,他们将不能随便浪费自己的尿液。
其他文献
坐落于张家港市北郊、以农民合同工为主体 ,总人数仅 5 0 0 0人的江苏沙钢集团 ,如今跃升为中国企业界一颗闪亮的新星。这家 2 4年前靠 4 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的小型轧钢厂 ,现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沃土,让万千幼苗茁壮成长;一汪海洋,让莘莘学子扬帆起航;一片蓝天,让雏鹰展翅放飞梦想。这里,就是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英语学校学校创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伯虎是好明友。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不料,却被唐伯虎挡在了房门外。祝枝山不解其意,生气地说:“唐寅,我前来造访,你竟如此无礼?” I wish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
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管理人员应采用价值创新战略思想 ,根据顾客的需要 ,从产品、服务、交货等三个工作台 ,开展价值创新活动 ,跳出传统的竞争陷阱 ,为顾客创造全新
本文根据135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砖砌体早期承受压应力对砖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of 135 specimens, this paper pr
从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学习的高等学府走向市场化的社会去就业,我们的大学生在告别高校时即面临着社会的挑战:虚假招聘信息、各种各样的“歧视”条款、口头许诺迟迟不肯签订劳
见到一株含羞草,在尘沙飞扬的大路边。夏日的阳光,忽啦啦地倒下来,浇得人心焦;路上纷沓的人流车辆,吵得人昏聩。它在阳光里,在万丈红尘处,小心翼翼地,伸展着羽毛似的叶片,安
我的原籍是河北饶阳县,1938年生于天津。我于1957年考入河北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当时这里只有历史和中文两系,第二年我们这两个系迁入北京,和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合并(现在河北师大的前身)。我1961年在河北北京师院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青县中学担任历史教师。  1965年11月的一天,我在《文汇报》上读到后来被称作“吹响了文化大革命号角”的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姚文元以他特有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