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以日本反美主义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美国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美主义是一种对美国态度的负面表达方式.美国作为战后国际体系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大国,其权力在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的同时,也遭遇到来自世界各地反美的呼声.本文以日本为案例,详细考察反美主义的源流及其发展演变.日本的反美主义既有对战前右翼反美思想的继承,也有战后左翼势力、市民团体等新势力的助长.更重要的是,被认为“亲美保守”的日本政府,其“隐性的反美主义”一直存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所谓“挣脱战后体制”等各项主张,本质上是对战败后美国所施加给日本各项体制的反抗.不过,在面临“美主日从”这一不对称结构和“中国威胁”这一现实性背景下,日本的“反美主义”最终还是要屈服于“日美同盟”这一现实主义的框架.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复杂性特质日益凸显.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已是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整体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体系,统合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实现相互之间协调参与;基于深度学习变革教与学的模式,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内生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以呈现多维学习系统、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大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
俄罗斯政界与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纷纷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政党,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政党;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成功;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向更伟大的目标前进,并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产阶级外交政策是拜登新政府正在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美国“重建美好未来”的重大战略.该战略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现实背景和理论准备,拜登政府主要通过打破内外政策藩篱、加强国内产业链安全和扩张、强化盟友合作、谨慎选择和加入贸易协定谈判、以中国为外交政策重心等政策选择开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战略转型,进入一个一切外交政策都为国内中产阶级复兴而服务的新阶段.该政策的未来前景主要取决于拜登政府能否超越外交政策与国内政策的鸿沟、重拾盟友全面信任,以及理性处理与中国的竞合关系.从维护世界和平和中美关系稳定的角度,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创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要基于国有企业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这一总基调,坚持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党建,实现良性互动.针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找准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在党建与国有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治理、国有企业经营以及国有企业人才建设融合上探寻路径措施,为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保驾护航.
马克思主义媒介话语构建是网络时代提出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构建马克思主义媒介话语需要解决三个哲学问题,即媒介话语构建中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以及与之内在相关的媒介话语的真实性问题与媒介话语权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看,马克思主义媒介话语构建中的事实与价值关系是有机统一的,不可人为割裂开来.马克思主义媒介话语真实强调的是本质真实与现象真实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媒介话语权强调的是人民的话语权,体现并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地被解释为“衰落”,美国政客对就业和贸易逆差的关注更是掩盖了制造业结构性变化的事实:通过聚焦高端制造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集散改变,创造新型就业岗位等方式维持了核心竞争力.美国制造业的结构性变化也带来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未预期、非合意的结果,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真困境”:“美国创造”和“美国制造”间的“死亡谷”难跨越;发展高端制造业以维持技术优势竞争力与就业短期目标冲突难平衡;“要弹性”还是“求效率”难兼容;“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企
美国反就业歧视制度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为产生和兴起阶段;80年代为收缩和创新阶段;90年代至今为整体扩张和局部回调阶段.从该发展进程可知:该制度如今陷入了有效规制显性歧视与隐性歧视规制不足并存、就业歧视指控胜诉率和案件数量下降、非诉讼方式解决就业歧视纠纷激增之瓶颈,但该制度在扩充公平就业机会权利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就业歧视纠纷举证责任标准、建立良性劳动力市场竞争秩序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域外经验.此外,拜登政府在反歧视领域频频发力为该制度的扩张创造了外部环境,但其在拜登政府时期能否获得
为了应对疫情与重振美国经济,拜登政府已推出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随后又提出《美国就业计划》与《美国家庭计划》,总额接近6万亿美元,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届政府的经济刺激规模,被称为“21世纪的罗斯福新政”.但受两党分歧与国内财政赤字攀升等影响,多轮经济刺激计划很难全额推出,目前已被拆分为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与3.5万亿美元的《社会福利预算法案》.本文将分析多轮经济刺激计划可能的推出路径,资金来源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侧重分析其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拜登政府上任后提出了“重建美好未来”计划(Build Back Better),该计划成为其在国内政治领域的核心执政目标.计划重点针对美国社会和经济重建,创造新就业岗位,及降低家庭生活成本.计划针对美国国内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试图改善民生,减少民众对美国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不满和不信任.拜登亦在其中加入不少民主党执政理念,例如推动美国新能源发展,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福利政策,向高收入群体加税等.该议程当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核心部分触及两党政治理念上的关键分歧,后续前景并不明朗.该议程将对美国外
由于美国国家的形成源于英裔美国人定居者社会,因此定居主义乃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底色.美国国家认同基于源自新教主义的美国信念,美国定居主义的内核是新教主义.美国定居主义的两个大前提,分别是“内部人”享有作为自治的自由以及对“外部人”进行排他性的帝国扩张;这种“信念政治范式”一直从根本上规定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定居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对异质性“他者”的构建来实现美国定居主义的两个大前提,这也体现在美国外交政策之中: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两大思想传统,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蕴含于不同时期的各种美国外交“思想”“主义”之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