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激情导入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还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激情洋溢的导入方法,使得学生未学其文先察其情。良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学生重回历史,体验历史情境,就必须利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或者借用背景音乐的烘托渲染,架起学生内心情感与外在历史故事之间的情感桥梁。具体来说,像笔者在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这样来设计导入:“南昌起义的号角吹响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长征组诗》时,学生仿佛也被感染,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红军长征的画面:从瑞金开始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三军胜利会师。听着朗诵,看着画面,学生仿佛置身于那艰苦的战争岁月,接着再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来,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演示——生动把握教学内容
多媒体因其具有高效性、形象生动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已经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懂得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以下将分析如何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各个不平等条约时,可以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时间、内容、赔款多少、开放的通商口岸等各项内容做成一个表格(见下表),这样就可以把琐碎、庞杂的条约内容很好地归纳到一起。学生在紧张的复习时间内看到多媒体显示出来的这张脉络清楚的表格时,就会对这些知识有更清晰、更深的记忆。
当然,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复习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学过的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有趣的复习方法又为课堂学习活跃了气氛,收到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三、对比参照,举一反三——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利用对比参照的方法,在讲解课堂内容及复习时,形成辐射性的扩展,能使学生在一个知识点中,联系到更多的知识点上来,因此,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复习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作一个对比,从发生的背景、形式、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通过这样的有效对比,可以让学生在识记中有了很好的参照物,既可以学习当前的知识,也能回忆过去学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扩大对比的范围,把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如黄巾军起义等进行联合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出如下结论:
(1)从结果上看,农民起义一般是不能彻底地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而经历过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不久也会走向灭亡,因为农民起义一方面动摇了原有统治,另一方面农民起义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矛盾激化。
(2)土地集中、吏治腐败往往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自然灾害。因为土地集中、吏治腐败造成了人民的苦难,而自然灾害会将这种苦难上升到人民的极限——威胁生存,所以会导致人民铤而走险。
(3)起义口号一般都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也是众多起义能发展成大规模起义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探寻知识的道路,从课内走向课外,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與社会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刚.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N].莱芜日报,2009.
[2]许蔚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课堂教学[N].潮州日报,2009.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还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激情洋溢的导入方法,使得学生未学其文先察其情。良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学生重回历史,体验历史情境,就必须利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或者借用背景音乐的烘托渲染,架起学生内心情感与外在历史故事之间的情感桥梁。具体来说,像笔者在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这样来设计导入:“南昌起义的号角吹响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长征组诗》时,学生仿佛也被感染,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红军长征的画面:从瑞金开始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三军胜利会师。听着朗诵,看着画面,学生仿佛置身于那艰苦的战争岁月,接着再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来,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演示——生动把握教学内容
多媒体因其具有高效性、形象生动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已经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懂得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以下将分析如何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各个不平等条约时,可以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时间、内容、赔款多少、开放的通商口岸等各项内容做成一个表格(见下表),这样就可以把琐碎、庞杂的条约内容很好地归纳到一起。学生在紧张的复习时间内看到多媒体显示出来的这张脉络清楚的表格时,就会对这些知识有更清晰、更深的记忆。
当然,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复习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学过的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有趣的复习方法又为课堂学习活跃了气氛,收到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三、对比参照,举一反三——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利用对比参照的方法,在讲解课堂内容及复习时,形成辐射性的扩展,能使学生在一个知识点中,联系到更多的知识点上来,因此,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复习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作一个对比,从发生的背景、形式、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通过这样的有效对比,可以让学生在识记中有了很好的参照物,既可以学习当前的知识,也能回忆过去学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扩大对比的范围,把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如黄巾军起义等进行联合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出如下结论:

(1)从结果上看,农民起义一般是不能彻底地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而经历过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不久也会走向灭亡,因为农民起义一方面动摇了原有统治,另一方面农民起义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矛盾激化。
(2)土地集中、吏治腐败往往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自然灾害。因为土地集中、吏治腐败造成了人民的苦难,而自然灾害会将这种苦难上升到人民的极限——威胁生存,所以会导致人民铤而走险。
(3)起义口号一般都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也是众多起义能发展成大规模起义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探寻知识的道路,从课内走向课外,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與社会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刚.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N].莱芜日报,2009.
[2]许蔚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课堂教学[N].潮州日报,2009.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