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意志力、主观意识薄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利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马” “鱼” “燕” “虎” “象” “雨” “电” “鹿” “鼻”等象形字时,学生对于字形的掌握和字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燕” “虎” “象” “鹿” “鼻”等笔画较为复杂的字。象形文字来自图画文字,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各种动物的样子,引发学生对物象和汉字之间关系的思考,接着还原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图画式的文字到现在的笔画式文字,在观察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汉字的形义,同时也会对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有所了解。
  再如“文” “采” “克” “之”等这些笔画简单的汉字,也可以通过观察古文字字形来了解字义,并且掌握汉字笔画的关键点。教学汉字“田”时,幻灯片上可出現阡陌纵横的稻田,经过切换,稻田慢慢变成“田”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再现汉字最初的形状,学生体会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要那样写。信息技术沟通物象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把生动的想象展现在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通过几千年的演变,很多汉字的音形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今,许多简化字的字形和字义关联不大,因此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算得上是抽象的,加大了学生理解字义的难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比如“页” “道” “武” “休” “看”等汉字意思,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字形来想象字义。“页”字的本义是人头,由“页”字作为偏旁组成的“题”字,本义为头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直观展示汉字的早期形态,图片展示“页”字,上面是“首”字,下面是“人”字,“页”是“头”的本字;动画展示“从”字,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后面走,意为“跟随”;视频播放“休”字的汉字故事,一个人累了,靠在一棵大树休息,因此学生知道了“休”字的本义是从人依木,引申为停止、终止、结束。“看”这个字可以利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经典“反手”图片,解释“看”字,意思是把手搭在“目” (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
  信息技术直观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掌握字形,从而减少形近字判读错误的概率。汉字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现实文化背景也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因素,再如“羽” “角” “革” “矢” “谷”等物品,现代学生对于这些汉字表示的物品不太熟悉,信息技术能够把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用图片直观地展现物品的样子,使识字教学生活化和艺术化。生动的图片或有趣的动画形象,把枯燥难懂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汉字的根本意义。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有效识字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阅读和理解,因此提高课堂识字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记忆力强,识字记忆较快,但是由于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主动识记意识较弱等特点,存在着容易忘记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趣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巩固识字教学。
  例如,“青”和“苗”等形声字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课本上静态的转盘转化为动态的转盘,由“青”字繁衍出“情” “请” “清” “晴” “蜻”等字,再由“苗”字繁衍出“猫” “描” “瞄” “锚” “喵”等字。形声字教学较为抽象,不同的文字配上不同的图片或是声音,便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巩固练习既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辨析了形近字,又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给汉字组词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环节,仅仅依靠黑板费时费力,信息技术给汉字组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交互式教学软件中的连线、移动等方式可以给生字找朋友,节省了教师手写的时间,增加了趣味性。
  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语文教学向历史还原,向生活还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去组织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
其他文献
当代高等教育多样化、知识发现与传播的主体分化、新知识对“高深学问”的背离以及知识的民主化进程等,导致一直存在于大学的知识发现与传播的连续体瓦解.再造知识发现与传播
课程文化以一种动态的复杂集合体存在,反映出共同的信息、价值观和理解方法,但在不同的时代又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伴随着教学形态、资源形态和课程形态的变化,互联网时代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医学知识证明心室纤颤(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时间无规律、发作地点不固定使得
一、汉字思维必须受到重视  早在1982年,汪曾祺就明确提出“汉字思维”一说。在《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一文中,他说:“中国的识字的人,与其说是用汉语思维,不如说用汉字思维。……这是西方文字所没有的。”1996年,石虎、郑敏、申小龙等画家、学者在关于海外华文诗学的学术讨论中,重点讨论了“字思维”,即汉字思维。汪曾祺所说汉字思维、石虎们所讨论的字思维,是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是用字思维;并非识字角度
期刊
语文这门学科,其根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领悟并把握祖国母语的精髓,能够优雅地用声音与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后者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涵盖了所有的语文基础素养,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与最高程度呈现。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的整体、全面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有教育专家直接把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