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探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学与人生》是中职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有积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遵循人生的行为准则,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德育课教师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中职 课堂教学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職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生使用。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例如,教学“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德育课不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基本上只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这种单调的教学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活跃课堂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选取学生关心的话题。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这个问题时,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了两个案例――《一枚铆钉与一个帝国的命运》《海鸥与水上雷达》,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学生爱听爱学。再如笔者在讲到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时,给学生们讲了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林肯曾是捡煤屑的小伙子,乞求上帝给他一双鞋子,结果上帝送了他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经过一番努力后,林肯拿着袜子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教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把复杂的哲理简单化、生活化。
  再如,我们常常听到某学生因为考试考得不好而一蹶不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着挫折,但我们在挫折中会一步一步地迈向前进、走向成功。即哲学上通常所说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情景表演教学法
  情景表演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情景表演一定要设置合理的表演情节,需要有针对性。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们根据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表演小话剧,学生们都积极参加。
  3、實战演练
  德育课理论性较强,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唱高调”“空谈大道理”。为了增强吸引力,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德育课堂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推进。例如在讲“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时,笔者创设情景,模拟招聘现场,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学生应聘前积极准备,在面试过程中积极展示自己,体验了面试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为毕业时参加面试积累了经验。
  总之,要转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课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其他文献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校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信息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是我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追求目标。下面谈一些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做法。  一、善于倾听是正确评价的保证  著名语文教育家周
【摘 要】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试图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对当前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提出了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理念 课堂教学 激励性评价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各国之间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已成为教育的竞争。教育必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能为生产生活服务。在分析了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各教育先进国家(如美、英、法、德、日等国)的教育目标后,我国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育目标,《纲要》中作了明确表述,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大潮里,教师只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更新理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
目的在核酸序列水平定位检测联苯胺对Ivras基因的DNA损伤。方法联苯胺染毒TK6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制备Iv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进行Southern bl
目的观察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直接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头盖骨成骨细胞;用甲状旁腺激素(PTH)、137^Cs-γ线及2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