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来源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检验指标的差异,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间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505例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组(291例)和骨质疏松未合并骨折组(214例),检测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N-MID)、I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甲状旁腺素(PTH)、血钙(Ca)、血磷(P)、血镁(Mg)、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D-二聚体(D-dimer)、血红蛋白(H GB),对这些指标在单纯骨质疏松组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患者中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骨质疏松骨折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未骨折组),试验组年龄、血清PINP、血清钙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男73例和女218例资料比较,男性患者血清钙、骨钙素、β-cross Laps、磷、PINP、镁低于女性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87例和女127例资料比较,男性患者血清PTH高于女性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着年龄增大,骨量丢失加快,骨折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代谢指标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中要考虑不同性别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主导因素,积极地监测血液中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为骨质疏松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加药物方案,干预其生活方式,对于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遗传代谢病是一大类复杂的单基因病,由于代谢通路异常导致物质代谢紊乱,可以引起单系统或多系统损害.血液系统疾病涉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的异常,其中贫血最常见,新生儿到老年均可发病.现有研究发现,多种遗传代谢病可导致贫血,致病机制不同,一些疾病引起铁、维生素B12、叶酸代谢异常,另一些造成红细胞膜、代谢相关酶或血红蛋白合成异常,引起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贫血.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遗传代谢病所致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改善预后,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结合国内外经验及指南,以巨幼细胞
目的:探讨淋巴结穿刺标本病理切片制作欠佳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淋巴结穿刺病例的病理切片并进行制片优良率评估。结果: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共完成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971例,其中制片合格933例;不合格38例。在不合格38例中,取材不达标5例(5/38,13.2%),固定欠佳5例(5/38,13.2%),脱水欠佳4例(4/38,10.5%),透明欠佳3例(3/38,7.9%),包埋欠佳7例(7/38,18.4%),切片欠佳7
目的:探究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心理护理及心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020年门诊接收的50例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调查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后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VAS评分、SAS焦虑测评情况、临床下腹坠胀感、腹泻、腰酸和畏寒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焦虑情况比对照组效果显著,临床下腹坠胀感、腹泻、腰酸和畏寒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用时更短,患者
目的:研究中药苇茎汤加味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急性加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苇茎汤加味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发热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湿啰音消
目的:评价“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在甲乳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甲乳外科42名实习护士,根据护理带教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新型教学法实施护理带教。观察两组护士在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新型教学法对提高甲乳外科护理带教效果,激发护士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成绩有积极意义。
目的:探析系统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度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清醒患者共计56例,依据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各28例,给予对比组患者传统护理干预,给予干预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统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具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中度与重度寻常痤疮治疗中,面部护理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1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均为中度与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面部+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与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对比未见差异,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度与重度寻常痤疮治疗中,选择面部+心理护理方案,可通过改善患者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ANAs)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2148例门诊或住院的肝病患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ANAs.结果 2148例肝病患者中,ANAs阳性683例,阳性率31.80%,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10%的抗体有抗Ro-52抗体(25%)、抗AMA-M2抗体(14%)、抗SSA抗体(11%).不同病因所致肝脏疾病均可出现ANAs阳性,免疫性、药物性、混杂因素、其他、病毒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组
育龄期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常见疾病,在既往报道中,有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EMT的发生与发展和慢性子宫内膜炎(CE)有很大关联,两者相互影响。对子宫内膜间质进行染色,若发现浆细胞的存在可诊断为CE,CD38及CD138 免疫组化染色后能准确有效地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因此通过CD38、CD138探究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对该疾病的预防、早诊断提供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目的:分析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联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以80例胸外实习生为例,时间为2019.12-2021.03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对比组应用PBL教学法,试验组应用PBL联合互联网教学法。比较2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考核成绩及教学总满意率等数据后试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联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还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总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