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西部冰雹天气特征及防御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51667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阿克苏地区雷达一站2005—2013年的资料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4县1市)境内冰雹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9年来阿克苏地区西部范围内冰雹天气明显增多,除了天气系统造成的冰雹天气外,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温宿县、乌什县和柯坪县等区域冰雹天气的频次明显增多,且由局地对流天气造成的降雹逐年增多。根据冰雹天气的特征,从2010年起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收到了较好的作业效益。
  关键词 冰雹特征;防御对策;新疆阿克苏地区西部
  中图分类号:P426.64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87
  新疆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以棉花、林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业大区,在南疆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灾害性天气特别是近年来冰雹灾害发生频繁,危害面积大,给农业生产特别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棉花和林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据2005—2013年资料,阿克苏地区西部年平均冰雹日为24 d,最多年份可达35 d,每年冰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以上,严重制约着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据阿克苏地区雷达一站9年的资料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境内冰雹天气的变化特征和活动规律,为防御冰雹灾害提供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在近年来的防雹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地形和气候特征
  1.1 地形特征
  阿克苏地区西部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960~6 000 m之间,地形比较复杂,西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南与和田地区相望,北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比邻,东部与新和县接壤,具有北部是山脉,南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2大地形特征。阿克苏河是流经阿克苏地区的河流,长224 km,上游有2大支流,北支库玛拉克河水量大,西支托什干河流程长,两河均发源于天山西段,河水由山地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两河在温宿附近汇合成阿克苏河[1]。
  1.2 气候特征
  阿克苏地区具有暖温带干旱型气候特点,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冬季干冷、夏季干热、晴天多、降水少,年降水量53.2~120.6 mm,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全年为168~225 d[2]。因近年来农田开垦面积逐年扩大,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分布不均衡等因素,该区域下垫面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使近年来西南部区域对流天气增多,冰雹天气活动频繁。
  2 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2.1 年际变化
  2005—2013年阿克苏地区西部(4县1市)防区内共出现了1 055次冰雹天气,各县市年平均为24次;最多年份出现在2012年,最少的年份是2006年,冰雹天气出现次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局地冰雹天气为638次,占总天气过程的60.4%以上,是近年来冰雹路径改变的一个突出表现,见图1。
  2.2 季节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阿克苏地区西部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5—8月,占冰雹天气总次数的92%,其中6月最多,占到33%,局地冰雹天气多出现在6—7月,占冰雹天气总数的60%,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基本没有降雹出现。6—7月阿克苏地区西部(4县1市)气温较高,水汽供应较充足,天气活动比较频繁,因此易出现对流活动,引发冰雹灾害,见图2。
  2.3 日变化
  对2005—2013年1 055次冰雹天气出现时间的统计结果发现:阿克苏地区西部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12:00至次日02:00,其中14:00—23:00为最多,占60%,是防御冰雹的关键时段,02:00—08:00出现的冰雹天气最少,占9.5%。
  3 冰雹路径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影响,冰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愈显突出,入侵阿克苏地区西部的冰雹云发生发展和移动路径愈加复杂、多变。对入侵阿克苏地区的冰雹云路径进行了归纳,总结出影响地区西部防区冰雹云的3条主要路径,见图3。
  3.1 西北路径
  冰雹云在温宿西北山区形成,经温宿县西北部、乌什县北部,由西北方向入侵地区西部防区,影响温宿县、乌什县、阿克苏市等区域。
  3.2 西部路径
  冰雹云由乌什县西部直接入侵地区西部防区,自西向东影响乌什县和温宿县大部分区域,移动过程中还影响到阿克苏市附近的乡镇,西部路径入侵的冰雹云具有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征。
  3.3 西南路径
  冰雹云由柯坪县的西部、西南部入侵地区西部防区,移动过程中影响到柯坪县、阿瓦提县、阿克苏市南部等区域。
  3.4 局地路径
  由局地热对流形成的冰雹云,其活动路径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或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冰雹云生成源地无显著规律可循。
  4 防御措施
  4.1 加强联防作业体系职能
  阿克苏地区西部的4县1市防雹工作实力都较强,且联防工作已经启动多年。越是冰雹发生频繁的时候,联防工作越能发挥重要作用。加强联防区前沿的防御部署,形成区域间防御衔接,在联防区上游的温宿县和乌什县提前对雹云进行有效拦截,可减轻地区西部阿克苏市的压力,即可节约用弹量,又可以收到好的防雹作业效益[3]。
  4.2 针对冰雹路径的防御
  对西部和西北部路径移来的冰雹云,除了加强联防力度,还要在与各县接壤处增加防御,多设立流动作业点供流动作业车辆调度使用。对西南部局地对流产生的冰雹云,由于路径相对不固定,则在增加固定作业点的同时也需要增加流动作业点,采取流动作业车辆分片管理,避免因天气原因使道路出现阻塞的现象,确保防雹作業顺利实施。
  4.3 调整作业点布局
  由于冰雹云上游和重点保护区的作业防御不足,人工防雹的防御存在空档区,加上温宿北部地区周边路况较差,作业点的分布则比较稀疏,不利于流动火箭车辆的流动作业。从2010年起,根据冰雹云路径的改变,每年对地区西部防区的作业点布局进行了调整,在作业点分布稀疏和重点保护区增加了新的固定作业点和流动作业点,使作业点布局更加科学合理[4]。
  4.4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目前人影探测设备、通讯设备和火器装备等不断更新,加上气候日渐复杂多变而造成的灾害增多,必须改变作业人员技能参差不齐、作业方法陈旧的局面,指挥人员指挥水平和防御理念也要更新,从全局整体上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益。
  4.5 提前预警、提前作业
  雷达发现云体回波提前发出预警,流动火箭的流动性较强,充分利用在雹云发展的前沿补空设防,保证在冰雹形成之前进行有效催化[5]。
  0 ℃层以上高度出现初始回波时,立即实施作业。冰雹云从初始回波的出现至冰雹在云中形成的时间只需几分钟,因此催化作业必须提前、及时。
  5 结语
  阿克苏地区西部(4县1市)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域内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防区内河流、沙漠、盐碱地、戈壁等分布特点,因此分析总结出冰雹云发展演变规律及移动路径,并采取积极的防御,加强联防作业,对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采取人影防御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减少了冰雹灾害,对阿克苏地区西部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俊岚,王华.阿克苏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区域气候分型研究[J].新疆气象,2001(3):20-22.
  [2] 凌正州.80年代阿克苏地区气候特点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1991(9):18-22.
  [3] 康丽娟,巴特尔·巴克,罗那那,等.1961~2013年新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123-133.
  [4] 依沙木丁.阿克苏地区初夏一次大降水天气分析[J].新疆气象,2003,4(6):17-18.
  [5] 张莉,于天霞.阿克苏地区降水的水汽条件分析[J].新疆气象,2006,4(1):17-18.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并利用2015年以来马铃薯生产数据,设计了凉山州马铃薯产业规划,布局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发展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预测了实施后可提高马铃薯商品率达89.6%以上,1年产生经济效益在43 755万元以上,为凉山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 马铃薯;加工;发展布局;四川省凉山州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
摘 要 村规民约作为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的一种非正式制度,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乡风文明的建设、良好家风的培育及优秀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分析村规民约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及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打造形式规范的村规民约的策略,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充实村规民约的内容,以发挥良好家风培育的制度功能,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以强化优秀文化传承的制度权威。  关键词
摘 要 福建省宁化县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全程社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从人员、经济、技术及政治方面,分析了当地水稻种植全程服务的现状,以及服务环节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针对目前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当地水稻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福建省宁化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人们的生活健康与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探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意义、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摘 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相关的农药、兽药种类越来越多。但近年来,部分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出现滥用农药、兽药的问题。对此,总结了当前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促进农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
摘 要 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竹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创新动力。以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为例,探究光泽县竹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光泽县竹产业发展创新的措施,以优化光泽县竹产业发展。  关键词 竹产业;发展升级;创新驱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73
摘 要 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低脂肪、高蛋白鱼类,分析其池塘养殖技术,可以使石斑鱼养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池塘养殖石斑鱼时,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环境,并按照其生长习性进行养殖,避免鱼群聚集、互相残食,使石斑鱼健康生长。基于此,针对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做出相关分析及推广。  关键词 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5.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
摘 要 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再加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水土流失显著且表现复杂,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类型可分为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及重力侵蚀,黄土高原水土的流失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分析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情况,探讨其作为典型区域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生态建设;整治  中图分类号:S1
摘 要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气象服务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农民质疑天气服务与防灾减灾存在关联性。因此,需要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对天气预测系统进行完善;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加强气象服务指导生产;发挥气象预警作用等方式,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确保更好地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关键词 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应用  中图分类号:S1
介绍了通过运用机器视觉的方式,检测在卷烟制造制丝加料环节中香料在烟叶中的有效附着面积,即加料的有效面积。通过此检测方式能够完善在加料环节的有效面积测定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卷烟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