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马铃薯加工发展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并利用2015年以来马铃薯生产数据,设计了凉山州马铃薯产业规划,布局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发展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预测了实施后可提高马铃薯商品率达89.6%以上,1年产生经济效益在43 755万元以上,为凉山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 马铃薯;加工;发展布局;四川省凉山州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68
  我国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在533.33万公顷以上[1],西南地区201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80.24万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区[2]。凉山州是西南地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地。现阶段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1)大量文献描述了生产现状。杨亚东、陈华宁、金黎平研究了影响主产区的因素,对生产区域种植面积、品种提出建议[3-5];周向阳通过对马铃薯价格、产量和政策分析,提出种植建议[6]。王颖、达存莹提出了应充分发挥马铃薯种植区域优势,但对怎样发挥区域加工优势没有具体的方案[7-8]。2)对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研究。张忆洁研究了马铃薯面条加工工艺[9];郭静璇对马铃薯米线加工工艺进行分析[10];顾文芬、王丽对马铃薯淀粉、蛋白粉制取方法进行了研究[11-12]。自2015年起,大量的文献集中在马铃薯全粉加工及营养成分研究,代表有邓晓君、王丽、刘振亚、吴笛、陈金发[13-17]。马铃薯全粉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料原有的成分,且储藏及应用方便[18]。目前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19]。因此,将区域种植特征分析和马铃薯加工分析相结合,将马铃薯主粮化和凉山州产业发展相结合,具体设计了提高凉山州马铃薯经济效益的方案。
  1 种植特征分析
  凉山州为折叠地形地貌,是高地形起伏度、低人口分布、低经济水平地区[20]。凉山州交通通达情况总体较差,交通通达度良好的县市仅有3个[21-22]。凉山州地貌决定了马铃薯种植主要在海拔2 000 m以上区域,种植区域的交通通达度决定马铃薯运输的困难度。图1所示(数据来源:凉山州统计局)2019年凉山州马铃薯主要产区产量达到40.505万吨,占凉山州全州总产量的55.67%。
  2 商品化分析
  马铃薯主要作为彝族同胞的主粮,部分作为商品薯鲜售。马铃薯贮藏待售,需要负担马铃薯贮藏损失的风险[23];生产季节外彝族同胞主粮短缺。如表1,凉山州马铃薯主产县商品率在61.8%~64.8%,待商品化马铃薯14.43万吨。
  3 加工情况及布局规划
  马铃薯全粉馒头将提升彝族同胞的主食质量。蔡昌艳基于VAR模型演算出马铃薯产业发展对凉山州经济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提出应重点加大马铃薯全粉生产[24]。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分散,交通不便,因此马铃薯加工定位为小型加工、就地加工。规划凉山州马铃薯加工布局为以州府西昌市为中心,以凉山州各县每个乡镇建立1个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就地加工。根据图1和表1统计数据,2015—2019年凉山州各县市马铃薯平均产量按照70.04萬吨、现商品率63.2%计算,年均有25.78万吨马铃薯待商品化。以凉山州534个乡镇计算,平均每个乡镇待商品化马铃薯482.78 t。考虑村民饲用和损耗,设计年产50 t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根据鲜薯和全粉的制得比5∶1,可得每条生产线可以消耗250 t鲜薯。对种植大县的重点种植乡镇可增加建立2个以上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
  4 全粉加工经济效益分析
  4.1 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生产线采用西昌学院前期课题:“马铃薯全粉制备工艺简化及改良”研究工艺,根据阿里巴巴报价,见表2,凉山州小型马铃薯生产线设备投资总价为5.95万元。1 000 g马铃薯产粉240 g,生产成本为8.3元/kg[15],以11元/kg的价格出售,1条50 t生产线每年可以实现55万元产值;一个乡镇建立1条全粉生产线计算,534个乡镇,1年可实现29 370万元产值;6个主产县共有207个乡镇,主产乡镇可以设置2~3条生产线,凉山州1年可实现产值增加40 755万元以上。
  4.2 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6个县都位于平均海拔超过2 000 m的山区。6县平均货运时间4.18 h。鲜薯和全粉的制得比5∶1[15],可得每条生产线可以消耗250 t鲜薯,运输量降低为运送鲜薯的1/5。运费计算:整批货物运费=吨公里运价×载重量×运输里程,以表3西昌市百世快运价格分析,可知6个主产县1条50 t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可节约运费47万元,按照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布局,运输成本1年可节约3 000万元以上。
  5 总结与展望
  1条小型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资额为5.95万元,凉山州按照6个主产县各乡镇布局2~3条,其余每乡镇布局1条小型马铃薯全粉生产线的产业模式,可以消化凉山州马铃薯18.525万吨,提高商品率至89.6%以上,产生经济效益1年在43 755万元以上。加快实现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同时,增加彝族同胞的就业机会及收入;并有效利用了不能商品化的鲜薯,解决了山区马铃薯运输储存困难的问题,为山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了可能,助力于凉山产业发展。将西昌学院科研成果服务于凉山州地方经济建设,填补凉山州马铃薯全粉加工空白。
  参考文献:
  [1] TADESSE Y,ALMEKINDERS C J M,SCHULTE R P O,et al.Potatoes and livelihoods in Chencha,southern ethiopia[J].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19(88):105-111.   [2] 关佳晨,蔡海龙.我国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92-100.
  [3] 杨亚东,罗其友,王道龙,等.中国马铃薯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2):76-81.
  [4] 陈华宁.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8(8):13-15.
  [5] 金黎平,罗其友.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展望[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中国作物学会,2013:11.
  [6] 周向阳,沈辰,张晶,等.2019年我国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及2020年展望[J].中国蔬菜,2020(4):16-18.
  [7] 王颖,梁淑敏,潘哲超,等.基于Solanum模型的云贵高原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1):31-39.
  [8] 达存莹,岳云,贾秀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38-42.
  [9] 张忆洁,祁岩龙,宋鱼,等.不同马铃薯品种用于加工面条的适宜性[J].现代食品科技,2020(2):85-93.
  [10] 郭静璇,李柱,王莉,等.马铃薯米线挤压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術学报,2018,37(4):409-416.
  [11] 顾文芬,曾凡逵,程锦春.超滤法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蛋白质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8,34(3):131-136.
  [12] 王丽,罗红霞,李淑荣,等.马铃薯淀粉、蛋白质及全粉的特性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7,32(3):141-146.
  [13] 邓晓君,杨炳南,尹学清,等.国内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1):213-218.
  [14] 刘振亚,曹晓虹,张佳佳,等.马铃薯全粉加工关键工艺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44(8):314-321.
  [15] 吴笛.马铃薯全粉制备工艺简化及改良研究[J].食品工业,2016,37(12):59-63.
  [16] 陈金发,吴昊,田先翠.不同加工工艺对马铃薯颗粒全粉营养成分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7,38(2):135-137.
  [17] 何贤用,杨松.马铃薯主粮化与马铃薯全粉及其生产线[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4):384.
  [18] 代春华,刘晓叶,屈彦君,等.不同产地马铃薯全粉的营养及理化性质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9):29-33.
  [19] 徐忠,王胜男,赵丹,等.马铃薯全粉制备、性质和主食化加工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9):322-326.
  [20] 章金城,周文佐.四川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250-257.
  [21] 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等.山区交通通达度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6):733-738.
  [22] 关佳晨,蔡海龙.我国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92-100.
  [23] 王希卓,白丽,张孝义,等.马铃薯贮藏减损潜力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6(3):1-7.
  [24] 蔡昌艳.基于VAR模型的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减贫效果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27):187-18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村振兴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链更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策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内山脉众多,当地的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香杉,因此发展香杉产业是融安县较好的乡村振兴途径。针对融安县香杉种植展开讨论,探索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的相关策略,并提出利用产业链发展振兴乡村的策略。  关键词 香杉;乡村振兴;产业链;广西柳州市融安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介绍尼巴藏寨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基因基础上,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主体缺失、地域特色文化标识模糊等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问题,提出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适应性变迁及创新传承策略,以期对尼巴藏寨及同类村寨的全面振兴起到积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乡土文化;振兴;尼巴藏寨  中图分类号:D422.6;G249.2 文献标志码:C
摘 要 在生态建设中,竹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永泰县竹类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因此竹产业成为永泰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虽然永泰县的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地竹产业发展面临着竹类资源总量少质量差、经营水平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一系列瓶颈。为加快永泰县竹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对永泰县竹林资源、竹林经营现状、竹材加工发展态势
摘 要 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打造农业品牌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下,四川省加快农业转型的步伐,有利于帮助四川省在全面脱贫后的“过渡期”站稳脚跟。通过对四川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促进四川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农产品品牌研究;农业现代化;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志码:C DO
摘 要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其价值和内涵也越来越清晰,不断激发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再生功能。广西农业文化遗产无论在资源还是特色方面,都极具保护与利用价值。基于此,对广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构建一种新的活化保护模式,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广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检索文献分析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三农”问题及城乡发展的关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中等收入陷阱;“三农
摘 要 人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农”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内生型人才和引入型人才,内生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基础,引入型人才则是人才队伍的发展助力。基于山东省引入型人才的现存问题,进行人才引进机制深化研究,以期促进“三农”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人才引进;“三农”;乡村振兴;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C DOI: 10.
摘 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据很大比例,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量的提升,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研究也显得更加必要。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玉米种植技术的改革与创新,玉米产量和质量也大大提升。因此,对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其相关推广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玉米;种植技术;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
摘 要 通过对云南省鹤庆县松桂镇2014—2020年烟农数量、年龄、结构、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发现烟农人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需要加强政策实用性研究,加强职业烟农隊伍建设,稳定31—40岁年龄段烟农群体,精益化烟农服务,提高种烟效益,坚定烟农种烟信心,以稳定烟农群体,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实现松桂镇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烟农结构;对策;云南省鹤庆县松桂镇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
摘 要 做好森林资源管理,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及经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与支持。从生态林业发展的角度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能够在平衡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满足时代变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林业统一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为导向,分析有效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提出生态林业发展水平的改革与完善策略,以期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稳定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