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的老城古韵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什的全称叫喀什噶尔,从喀什出去的歌手艾尔肯跟我说过,他还是喜欢把故乡叫做喀什噶尔,亲切、温暖、充满了历史和古旧的味道。
  喀什噶尔的阳光总是很新鲜,来往的风里都浸润着一种诗歌般的气息:由远处沙漠漫来的尘土的味道,各种各样庭院里透出来的果子和绿叶的味道,街巷里小男孩撤尿被空气蒸发的味道……各种味道都让人觉得这里充满了回忆,仿佛喀什噶尔的古老街巷在默默咀嚼着它年轻时的骄傲与辉煌。
  你看,江浩汗(喀什市的一个地名)的土屋仍在呢!这里曾是喀喇汗王朝的王都,最古老的屋子据说有800多年的历史。我去过那破败的屋舍,或者,留下了《突厥语大辞典》那样宏伟著作的伟大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就曾在这样的屋舍里走动过,听过他美丽聪慧的母亲,碧微热碧亚轻轻歌唱的声音。我抚摸那墙壁上至今仍觉精美动人的雕刻,凝视早已废弃的、看上去虽古拙却令人遐想联翩的壁炉和烛台。王宫早已不在,但却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停滞,中古时期的一切仿佛在这深深的小巷里重现。离江浩汗不远,是亚瓦格,那儿有个地方叫欧尔达希克,意为皇宫门前,这儿有一所著名的经文学院叫汗勒克买德力斯,在喀什当地人的传说中,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青年时曾在这里读过书。这是一所皇家经文学院,据说是公元10世纪时推行伊斯兰教的木萨·阿尔斯兰汗所创办的。一千多年以后,这所几经扩建又几经拆毁的学院还保存着一些房屋,那些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厚重古砖在别处均不可觅,想必还是千年前所筑造的。走进那残存的经堂、宿舍,好像还可以看到当年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年轻的身影。
  总之,在喀什噶尔,我总能觉察到那些伟大的学者和诗人的存在。这想必是因为我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缘故,即使时光流逝,他们的气味和思想,还是深深地烙在了故乡使喀什噶尔古城,自始至终都笼罩在那诗歌般的氛围中。
  先说喀什噶尔的高台民居,民居散布在方圆几公里的高地上。古巷纵横交错,宛若迷宫,错落有致的泥墙土屋,一座连一座的过街楼,不时有三三两两披着各色头巾的维吾尔妇女从小巷中走过——年轻的女子戴着红色或者黄色鲜丽的纱巾,明亮娇美,老年的妇女则披着褐色或黑色的头巾,凝重而端庄……
  老城是依地势而建的,想必当初建筑民房时也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划,故而街道不是笔直地往前延伸,而是走着走着会拐一个弯,蜿蜒前行,曲径通幽。导游总是会提醒每一位游客,凡是地面铺有六角砖的小巷,就是一条可能通往大路的“活路”,如果地面铺的是长条砖,那就是死胡同。小巷只有三四米宽,两边全是生土夯筑的房屋,维吾尔人喜欢用两扇宽厚的木门来遮掩深深的庭院,方便在上面雕出他们喜爱的各种花纹。
  这里的居民都是世代在此繁衍的,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文化,据说土陶就是在这里从几千年前生存至今的。我们沿着陡峭的石级,攀过层层叠叠的生土建筑,向江浩汗深处前进。在几处悬崖上,我们看到了用架子搭晾着的土陶花盆。原色的、不十分规则的样子,混在一大片土屋中,更衬出古城的拙朴与原始。小巷里有三两个依门而立的少女和光着屁股玩耍的幼童,听说我们要找土陶传人,他们很热情地指向江浩汗的最高处,告诉我们,那就是有名的土陶之家——祖农·阿西木家。他家祖祖辈辈都是以制作土碗为生的。
  推开院门,我们顿觉视野开阔。迎面是一个没有围栏的平台,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滔滔的土曼河和东湖的千顷碧波。平台的一角坐着一位维吾尔族老阿妈,她脚前伸展开去的是一大片还没有烧制的土陶碗。老阿妈坐在白花花的烈日下,聚精会神地给手里的泥巴碗画上花纹,打上彩釉。那些花纹细腻而奇特,有的像摇曳的葡萄枝蔓,有的像半开的石榴花瓣,有的像土曼河的水波,落笔之处无不显示出主人心思的灵动和纤巧,让人觉得维吾尔族真是一个爱美的民族。
  经过交谈,我们得知老阿妈是土陶传人祖农·阿西木的妻子,名叫依明娜汗。看她娴熟的绘画手法,我以为她一定也是祖传的手艺,或者经过了专门的学习。可依明娜汗笑着告诉我们,她在嫁入这个土陶人家之前,根本不懂得绘画。但是一接触这些充满了灵性的泥土,就好像成了天生的画家,大自然的各种景观装满了胸膛,树叶、花草、山河都呼之欲出,随手画来了。
  顺着江浩汗走出高台民居,可以沿清真寺旁边的小道走向吾斯塘布依,吾斯塘布依街是这些古老街巷里最热闹的去处,它不同于高台民居的清幽雅静,喀什延续数百年的各种手工艺几乎都聚集在了这里,所有的店铺差不多都是作坊和店铺连在一起,或者店铺也是作坊,铜匠们坐在门前或敲打着铜壶,或用刻刀雕凿着图案,铁匠们把一块亮闪闪的白铁皮砸成了箱子或者铁桶,还有几个抱着婴孩的维吾尔族女子正在挑那些精美别致的小摇床。我们正东张西望的走着,忽然耳边传来几声悦耳的琴声。循着那琴声,我们走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古朴的乐器店。弹奏乐器的是一个中年的维吾尔族男子,他告诉我,他是阿克苏文工团的乐队队长,名叫阿不来提,是专程来这家店定做乐器的:“全疆很多文艺团体都到这里来买乐器,因为它是一家老店,做的乐器音色好,装饰也精致。”阿不来提边说边继续沉醉地弹起了沙塔尔,那真是一把精美绝伦的沙塔尔:油亮的琴身呈华贵的红黄色,上面刻满了花纹,琴头雕成了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让人觉得那清脆圆润的琴声仿佛是清晨鸟儿的歌唱。
  乐器店的隔壁就是手工作坊,几个老工匠正在埋头砍、削、旋、凿,那一块块木头在他们的手里魔术般变成了圆型的空心的琴体,长长的、纤细的琴身,做琴体和调弦是店的主人、已经70岁的阿巴拜克日,“因为这两样最重要,关系着乐器音质的好坏。”阿巴拜克日说。他从9岁就跟着父亲学艺了,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把奏出了绝世音乐的乐器诞生在他的手里。阿巴拜克日告诉我,大约在1880年前后,他的爷爷的爷爷曾远赴俄罗斯、乌孜别克等国家,在那里开门授徒制作乐器。“他们的文化和我们很相似,音乐也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做的乐器在那边很畅销。”由此可见,维吾尔族的文化不但在中国影响深远,在中西亚也留下了十分明显的痕迹。这大概是由于喀什噶尔自古为中西方文明交汇点的缘故吧,总之,阿巴拜克日的家族从此成了乐器世家,世世代代以制作乐器为生,从莎车、叶城、和田等地来得学徒不计其数。
  在喀什的老城里,你还可以坐一回马的或驴的,当然不许在大街上跑,它深藏在一条小巷子的尾部。专门拉客人去东巴扎{只能到东巴扎的后街}。小巷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巷子的尽头有一小片空地。马的就集中在那儿,大约有六七辆,白马飘逸,枣红马俊朗,黑马老成。可能是不想让马儿甩尾巴影响客人,大部分马的尾巴被捆成了一个髻。
  不过我们很快找到了一匹没有被捆绑尾巴、剪掉鬃毛的枣红马儿,赶车的是个中年的维吾尔汉子。正在温情脉脉地和他的马儿说话。那马儿轻轻的喷着响鼻,用一双湿润柔和的大眼睛望着主人。收钱的却是一个”小巴郎”,也就十来岁,头发漂亮地微卷着,眼窝深深的,越发显出睫毛的长和翘来。小巴郎有些惊奇我们的到来。他眨着他的羚羊般的眼睛,把我们让到马车的最前端,指着马车车帮旁绑着的木头横轴说,踩好,不要掉下去了。敢情那歪七扭八的长木头是”踏板”。我们也欣然地坐好、踏实了,一会儿,马车上就坐满了七八个人,有披着头巾的福态的维吾尔族老大娘,也有漂亮的、身上擦了香水、穿得红红绿绿的少妇。还有两个留着雪白胡子、戴着花帽、穿着袷袢、腰里系着长长的布腰带的老大爷。以及两三个神态幽默,老是和我们笑的年轻人。
  赶车的中年汉子,举起手中细细的鞭子,在马屁股上轻轻一打,吆喝了一声,那枣红马儿就快乐的一扬头,沿着小巷,轻快地迈开了步子。
  小巷很窄,两边都是一些古旧的民居。我们看见几个维吾尔人在门口劈着刚买回的木柴。甚至还有一个维吾尔人用布单子兜出一大堆干馕,这些馕肯定已经快成化石了。但爱惜粮食的维吾尔人却不舍弃,拿了一柄斧头,在石头上把这些馕砍成小块,再放回布单子上。
  路边还有一些馕坑,几个维吾尔巴郎忙着揉面,做馕坯,往馕坯上撒葱花,芝麻和孜然。然后啪地拍在烧得火红的馕坑壁上,已经烤得焦黄的,就用一根钩子钩出来。甩在旁边的巨大的盘子里。于是整条小巷都飘荡着那烤馕的焦香味和葱花味。在深秋迷离而温暖的阳光中暖昧着。
  走出古巷,我们重新回到了喧嚣的城市,但是那中世纪般缓慢而优美的韵律却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我希望喀什噶尔那些让人迷醉的、被岁月酿的醇香四溢的老城古巷永远不要被岁月的烟尘埋没,永远不要成为历史。
  
  TIPS
  喀什的民族饮食非常不错,现在最有名的两家维吾尔族餐厅一家名叫欧尔达,一家名叫金欧尔达,欧尔达的意思是皇宫的意思,金欧尔达当然就是金子般的皇宫了,这两家餐厅完全是按照伊斯兰皇宫建筑的,里面的装修非常精美,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着不同的花纹,里面不但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维吾尔族特色小吃,每天还有小型的维吾尔族乐队在这里表演。
  在小吃里,维吾尔族的卡瓦包子(南瓜包子),馕坑烤肉、烤鸽子、丸子面等都非常美味,还有一种放有红花等药用植物的药茶,配上蜂蜜喝,特别好喝还养生。
  喀什目前的住宿条件比较好,三星级以上酒店有30多家,新落成的深航国际大酒店、白天鹅宾馆等都在市中心,也有许多小旅店价格非常便宜,每晚30元左右就能入住。
  为了方便游客游览观光,喀什所有的公交车站的站牌上都有喀什市地形图,并且标明了景点,所以也非常便捷。唯一的不便就是有个别的维吾尔族出租车司机汉语不是那么好,如果你讲的不是很清楚,可能会把你拉错地方。
其他文献
雪花是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的。先是一朵两朵,然后是三朵四朵,再然后呢,便是大群大群的雪花汇聚成巨大的流动的银幕,从静谧的夜空里摇摇曳曳飘落人间,痴痴地扑到巩乃斯大草原那空寂而辽阔的怀抱……没有一丝丝风,只有无数洁白的雪花从遥远的天宫天使般轻盈地滑落下来。  这是安谧的冷清的子夜时分,草原上的牧民早已经进入了沉实而甜蜜的梦乡。虽然天气预报说这第一场雪就要来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场雪是在牧民们甜睡后不声
春节,是团圆喜乐的家人,是归心似箭的故乡,是烟花爆竹的绚响,是年夜饭的亲情浓香。……回家,回家,回家过年——由此衍生的中国大陆“春运”奇观,被戏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千里奔徙,迢迢辗转,魂牵梦萦,都是亲情的呼唤声声。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是我们的根,故乡有我们的魂。一踏
国家AAA级景区链子溪为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地处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位于长江巫峡口岸,距巴东新县城四公里。景区相对封闭,动植物资源保护完好。景区的入口就是长江三峡中最雄伟壮观的门扇峡,此处曾是第四套人民币5元的背景图案。三峡大坝蓄水之后,通航水域直达景区腹地,旅游环境舒适,方便快捷。  链子溪是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的地段,有高峡平湖的绮丽风光,有原始淳朴的自然生态,有自古而来的帆船历史,还有纤夫栈道
荣成  中国海岸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人在旅途,职海泛舟,商潮打拼,晚年迟暮,无不渴望寻一角天地,揽一片港湾,置一隅净土,找一床栖息,舒缓一下驿动的心,安顿疲惫的身体,抚慰那颗慢于脚步的灵魂,寄托一个洗尽铅华的梦境,只要它闲适、清静,物我两忘,避开世俗,且不遥远。  真有这样的去处吗?  提到极地,人们大多会立即想到冰雪北极、南极。你知道东极在哪里吗?很少会联想到就在北京的东南方,渤海湾与黄海交界
冬季的韭菜,好比隐含着一个春天的梦,隔着季节,隔着念想,反差出别一种风味。  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壮阳草”,有健胃、提神、温暖的作用。《本草纲目》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韭菜性属温热,能增进体力和促进血液循环,合宜于我这样手脚冰冷、畏寒的人多吃。张晓风有篇散文专写韭菜合子,她说喜欢“合子”那两个字,一只合子像包容着一片小小的乾坤,含容着一个奇异的小世界,
没有任何一家统计机构能说清,中国究竟有多少个产业园区。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显示,中国共有552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1991个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这里的开发区包含了平时最常听说的经开区、高新区,还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类型。  但事实上,除此以外,每个城市都还有大量由政府或是企业主导开发的、未被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自成立伊始即十分重视发挥中医专科特色和优势,打造专科专家平台和学术团队,在多年的发展中重点建设了一批有中医特色的优势专科和研究中心,每个专科在几名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开展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活动。  这些专科和研究中心包括:肝胆病专科、脾胃病专科、儿科、妇科研究中心、男科研究中心、皮肤病专科、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风湿免疫专科、眼病治疗中心、肿瘤专科、传统疗法
九华山而西的白洋河于姚街的停潴被称为虾湖。可究其湖面之大小,湖之遗址,甚或湖之有无,均扑朔迷离而莫衷一是。李白于唐天宝年间吟《宿虾湖》诗,但诗中所指的虾湖,是一个村名而不是湖名。姚街姚氏宗祠的祠堂联是“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其上联“建德”二字,是指孟浩然吟《宿建德江》之建德:下联“虾湖”二字,仍指款待过李白的这个自然村,而不是白洋河边的山间湖泊。  本地人称,姚氏宗祠是建在虾湖遗址上的,因
每周二晚上5点30分至9点,五年级小学生康康(化名)都要在补习班上一节数学辅导课,正式上课前,学生们还需要进行半小时的测验。  康康的母亲艾女士有时会在教室旁听做笔记,三个小时的课程有些长,但是课前的测验让她十分放心,“这样孩子才能学得扎实”。  艾女士每天下午4点之后,都要全身心投入到儿子的学习中。为了接送康康上学和往返补习班,已经近十年没有开车的她刚买了一辆新能源车。  上完课回到家,康康还需
对最初的人类而言,黑夜意味着寒冷的侵袭、饥饿的困扰和猛兽的威胁。火的发明使人类开始摆脱对黑夜的恐惧。人类用火取暖、烤制熟食、驱赶野兽,提高了生存能力。火的发明对于人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延长了人类的活动时间,于是人类就有了夜生活。人类夜生活的雏形是原始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夜生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北京的夜生活并不是简单的大排档加酒吧,它是一种北京独有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