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如何开发化学学科特色的选修课程,从3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并针对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该课程在其他学校的开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选修课程开发;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性
近年来,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持续深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高度同质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将全面激发教师自主开发特色课程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实现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同时,选修课程也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激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变。本文笔者将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与同行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程开发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
选修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尽可能创造更加丰富、多元、有生气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1.课程开发的第一步——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常用方法;又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
2.课程开发的第二步——课程选题的确定。由于教材已有的素材主要用于知识的深化以及基础和技能的培养,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预设性过于明显,难以提升学生兴趣。因此课程的选题要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程开发应注意实施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图1)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获得知识,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自身的直接经验主要由参与式学习获得,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参与式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解决实验疑难、验证和探索理论假设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感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感和受挫能力,锻炼健康的心理素质。主动学习的最高层次即为顿悟学习,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还更容易通过迁移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课程开发应注意实施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实验“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全面教育功能,科学有效地协调好学生“知识、身心、人格”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发展。
三、课程开发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
课程评价在整个基础教育系统中,具有反馈、甄选和调整、预测和导向等多种重要功能。虽然新课程评价相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目前选修课程评价依然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只涉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没有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2)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所应具有的激励、改进与导向等多元化功能未能有效体现,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3)过于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视了同一学生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忽视了学生对课程评价活动的参与。学生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和他人各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导致评价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然选修课程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框架,课程评价中的这些问题必须改革,也有条件改革。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基于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了解学生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按照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评价表,见表1。在学习档案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中,学生自评、小组评定和教师评定按4︰3︰3的比例评定等第。在课程的整体评价中,出勤次数、学习档案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按1︰4︰2︰3的比例评定等弟。
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中学)
关键词:选修课程开发;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性
近年来,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持续深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高度同质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将全面激发教师自主开发特色课程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实现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同时,选修课程也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激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变。本文笔者将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与同行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程开发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
选修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尽可能创造更加丰富、多元、有生气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1.课程开发的第一步——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常用方法;又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
2.课程开发的第二步——课程选题的确定。由于教材已有的素材主要用于知识的深化以及基础和技能的培养,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预设性过于明显,难以提升学生兴趣。因此课程的选题要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程开发应注意实施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图1)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获得知识,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自身的直接经验主要由参与式学习获得,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参与式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解决实验疑难、验证和探索理论假设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感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感和受挫能力,锻炼健康的心理素质。主动学习的最高层次即为顿悟学习,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还更容易通过迁移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课程开发应注意实施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实验“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全面教育功能,科学有效地协调好学生“知识、身心、人格”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发展。
三、课程开发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
课程评价在整个基础教育系统中,具有反馈、甄选和调整、预测和导向等多种重要功能。虽然新课程评价相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目前选修课程评价依然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只涉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没有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2)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所应具有的激励、改进与导向等多元化功能未能有效体现,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3)过于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视了同一学生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忽视了学生对课程评价活动的参与。学生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和他人各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导致评价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然选修课程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框架,课程评价中的这些问题必须改革,也有条件改革。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基于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了解学生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按照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评价表,见表1。在学习档案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中,学生自评、小组评定和教师评定按4︰3︰3的比例评定等第。在课程的整体评价中,出勤次数、学习档案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按1︰4︰2︰3的比例评定等弟。
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