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历史与文化(七)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1992年出版《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优秀启蒙读物之一;此外,还撰有《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创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共七个展馆。
  (上接2014年第1期)
  今天喜欢玉的人非常多,各个阶层的人都跟我聊玉,很多人还买来让我看看,这让我非常震惊。这么多人喜欢玉器,可见玉文化深入人心。最后一讲我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个总结。
  玉的概念
  美玉为石,玉的本质就是美丽的石头。中国人眼中,玉的概念比较宽泛,所以今天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雨花石是不是玉呢?按照严格的标准,它不能称之为玉,但它确实是一块美丽的石头,从古代的角度看,它就是一块玉。
  那么,玉的标准是什么呢?古人已经做过总结了,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这是玉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一直影响到今天。什么叫仁、义、智、勇、洁?怎么去理解呢?感觉比较抽象。那么,玉器表象的一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玉的最表象的东西,第一就是颜色。古人对于的颜色的记载比较多,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今天想起来,玉好像没有这些颜色。谁看到过红色的玉、蓝色的玉呢?其实,古人所指可能跟今天有所不同,当时对玉的概念比较宽泛。比如古人说的“红玉”可能是红玛瑙,“绿玉”可能是绿松石,“蓝玉”可能是青金石。今天说玉的颜色,相对来说都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首推白玉、青玉、黄玉,包括青白玉,就是青色和白色之间;再就是碧玉、墨玉;还有花玉,也就是一块玉上有多种颜色。
  玉的标准
  当看到各种颜色的实实在在的玉,我们的评判标准在哪里呢?这个标准没有人定过,就是有经验的人凭感觉。一凭感觉,就觉得太虚了。比如说白玉,多白才算得上白?这个界限在哪里?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做决定非常困难。那么,我们可以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领域去比较,比如说“这孩子长得真白”,这“白”一定是指白里透红,肤色健康的白,是吧?过去中国人说“一白遮三丑”,白肯定是好事。但白一定有个度,如果这人患了白血病,这白就过度了,已经是病态了。这种过度的白,就不是我们追求的白了。再比如墨玉,就是黑色的玉,还是这个问题:多黑是黑?最黑的东西一定是煤,死黑一团。玉要的就是这个感觉,需要接触玉的人一点一滴地去体会。
  我碰到过很多人对白玉的感觉最强烈。为了买到上等白玉的玉件或者材料,他们身上老带着一个标准器去比较。但从玉器收藏本身来讲,切忌比较。过去有句老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手里有一个标准的白玉,再跟另外一个比较,那颜色肯定不是深了就是浅了,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一块上等的材料,往往会把大部分玉比下去。有时候你觉得一块玉真不错,很白很润,但把另外一块拿出来一比,这块的颜色顿时就显得灰了,颜色不好看了。你心里一动摇,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机会。
  过去商家有一些技术手段,能使玉显得更白。比如他会在玉下面的衬上下工夫。如果用白绫子、白绸子为衬,玉的白就显不出来了;一定要用黑色的衬。黑色的衬又有很多种,使哪种材料也有讲究。一定要用吸光的材料,不反光,会显得白玉特别好。过去有人不懂,用黑金丝绒这种材料,它在光线下是反光的,比较起来,白玉就显得不如在黑呢绒上好。
  和田玉
  要对玉有所了解,首先就要知道玉的产地。中国现在有据可查的产玉的地方至少有几百处,甚至上千处。我们了解一下最主要的几个地方。
  首推新疆和田玉。新疆和田玉是等级最高的玉。乾隆时期宫廷里的玉,大部分都来自和田地区,比如摆件、器皿、玉牌子、如意等等,不胜枚举。中国历史上很多战国的玉、汉代的玉,以及唐宋元明清各代很多优良的玉,都是从这个地方出产的。
  新疆和田玉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很高,气候条件恶劣,一年能开采的时期就三四个月,非常短暂。我前一段时间还看过一个纪录片,讲怎么开采和田玉。和田玉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所谓山料,一个是所谓籽料。“籽”就是一个很通俗的说法,就是石头籽。我们经常接触籽料,籽料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其实有很大的也称为籽料。籽料最早其实就是山料,由于地壳的变化或一些地质灾害,使山料崩塌落入河床,经过河水亿万年的冲刷,把棱角全磨去了。因为水有滋润作用,籽料往往都是温润圆滑,光彩照人。
  那些直接从山中矿藏开采出来的玉料,就是山料。山料没有经过河水长时间的冲刷,所以一般情况下,籽料的质量要高于山料。但这不是绝对的,不是说籽料就一定比山料好,确实也有非常优良的山料。山料可以开采出大尺寸的材料,比如元代玉器的代表《渎山大玉海》,还有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都是用两块巨大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的。
  和田玉中的最高等级,今天称之为羊脂玉。一说羊脂玉,大家就可以想象它的样子。羊脂就是羊油,今天能看到羊油的机会不是很多,人们现在已经不怎么吃动物油了。过去的人老用动物油说事儿,比如形容德化白瓷是“猪油白”。我小時候,家里还经常熬猪油,所以我还能体会油的感觉。今天的年轻人可能都看不到动物油了,就没有这种感觉。
  那么,比较肥硕的绵羊被宰杀以后,羊的脂肪部分露出来,这和最好的和田玉是同一种感觉,“羊脂玉”因此得名。因为新疆大量饲养羊,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比喻。你从未遇到过的事物,就无法拿出来做比喻。羊脂玉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非常润,这个感觉必须自己去找。羊脂玉中的白也有个度,不是千篇一律的白,它的颜色是从非常白一直过渡到青色。
  昆仑玉
  第二类比较大型的玉矿就是所谓的“昆仑玉”。很多学者不承认这个叫法,认为不科学。从科学上讲,应该叫透闪石,或阳起石。但这些名称对一般百姓来说,叫着比较古怪,也没必要记住。昆仑玉出产在昆仑山脉主峰进入青海的地区,所以它又称为“青海玉”。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里镶的玉都是青海玉。青海玉与和田玉比较起来,相对来说比较“灵”。灵,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灵,机灵,引申为通透。我们说一个人很机灵,实际上是说他思想比较通透。那么,青海玉比和田玉灵,是指它相对通透。简单地说,同样的玉材在同样的厚度下,青海玉的透光率要大于和田玉。实际上青海玉与和田玉都属于昆仑山脉的玉,只是一个在昆仑山以北,一个在昆仑山以东。   青海玉以山料为主,少有籽料。青海玉的特点,第一是储量大,材料多;第二是体量大,能开采出大材料;第三是色泽相对比较均匀。为什么要拿青海玉做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呢?就是因为它的三个特点,材料多,用多少都有。最重要的是奖牌的品质能保证一样。
  岫岩玉与俄罗斯玉
  第三类产量比较大的是岫玉,在辽宁地区,学者也叫它“蛇纹软玉”。岫岩玉与和田玉、青海玉有明显不同。第一,它的硬度比较低,跟前两种玉比起来,玉质明显较软。第二,它的颜色极为丰富,多达十几种,但以深绿色为主。第三,它的透光率要明显低于和田玉和青海玉。著名的红山文化的玉器,大部分都是岫岩玉。不管是C形龙、玉猪龙,还是一些小件,都出自辽宁岫岩玉,颜色非常丰富。
  还有一类玉是过去没有的,今天市场上大量出现,被称之为“俄罗斯玉”。我们不是很确切地知道俄罗斯玉的产地,估计是有人新发现了玉矿,为了保密,不向外界宣布,至今无人清楚。过去没见过俄罗斯玉,这种玉的发现对市场有很大的冲击。与中国的和田玉和青海玉比较,它最大的问题也是过灵。灵也要有度,如果过了就不好了。比如我们有时候说“这孩子很机灵”,是句好话;如果说“这孩子过于机灵,有点贼”,就不是好话了。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跨过这个度,意思就完全改变了。俄罗斯玉的“灵”就不算是一个好词。所谓太“灵”,就是说俄罗斯玉所有的特征都过了,比如玉应该有些透光,你拿着这块玉,恨不得用肉眼就能看穿里面。这样就没有羊脂的感觉了,反而看着像一块磨砂玻璃。
  有关玉的书籍
  关于玉的书,历史上出版的并不多。虽然玉文化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但我们对玉的研究却非常弱,远远不够,而且基本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传授。关于玉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
  从宋代到清代,配有图的关于玉的书,大概只有四部。
  第一部是北宋年间出版的吕大临的《考古图》。《考古图》共有10卷,其中有一卷专门谈玉器。这一卷里的玉器是宋代画家李公麟收藏的。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图》,原来是一个手卷,到了明代以后被刊印成书。手卷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的装裱方式,也是一种欣赏字画的方式。它是一个长轴,打开一点一点看。过去文人将它铺在黄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慢慢欣赏,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第三部是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的《古玉图谱》,有100卷,非常浩繁,但它被认为是一部假书。作者声明书里收录的都是宋孝儒的藏品,都是宋代玉器。出版这部假书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写了序,并出钱把这部书刊行了。
  我们知道,盛世一定要修典,乾隆时期编纂的最重要典籍就是《四库全书》。当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他也看到这部书了。但纪晓嵐翻了三页就把书给扔了,定为伪作,书里的玉器都是假的。这《古玉图谱》就没收入《四库全书》。那么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到了民国以后又被重新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当时大家也分不清真假,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出版了。不仅重新出版,还配了彩图。晚清时期的印刷业开始发达,可以配彩图了,于是就把这部伪书配了彩图又出了一遍,害人不浅。
  大部分人在开始收藏时,都容易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所以这种模棱两可、一知半解的书特别受欢迎。今天也是这样。我每次去机场,在机场售书的架子上都能发现大量这种书,我称之为“伪书”。这种书有书号,不是盗版书,但书里的学问一看就不真。
  第四部书非常重要,叫《古玉图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学者吴大,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古玉图考》在玉器研究界影响最大,书里有大量考证。我们讲过,乾隆皇帝不知道玉琮是什么,管它叫“头”。结果吴大考证出来了,这种玉器不叫“头”,叫“玉琮”。还有玉斧,斧状的玉器,在吴大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过去许多书上都叫它“药铲子”;这也是吴大考证出来了,这叫“玉斧”,是古代的一种礼器。所以《古玉图考》的学术水平非常高。为什么吴大就知道呢?他怎么有这样的好条件呢?主要是当时有大量玉器出土。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修铁路,一修铁路,出土的文物势必就多。今天也是,中国近30年出土的文物非常多,跟国家的基本建设有很大关系。比如南越王墓,就是当时所在地的单位要盖宿舍楼,一挖地基,下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汉代墓葬。当时这些出土文物帮助了吴大,使他的《古玉图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书中错误相对最低。
  但有一个现象是善良的吴大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的玉器作伪大部分都依照这部书做的,包括玉器原有的瑕疵都给你做出来。比如一块玉璧上有一个小缺口,书上标明了,是后天伤。作伪的人就会做出一样的玉璧,还把这个伤磕碰出来,明白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伪的东西,但不明白的人则会信以为真。
  我讲过很多次,我们了解历史,在文物与文献的比较当中,证据力量最强的是首先是文物,它是历史的证据;文献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刚才说的这四部书都是带图的,非常难得。据说今天进入读图时代,年轻人无图不看书,就不爱看全是字的书。我看书呢,反而不爱看图太多的书,觉得特别干扰视线。但中国历史上带图的书非常少,当时要想把图清清楚楚地印在上面非常困难。过去为什么有拓片啊?就是因为缺图。历史上好的玉器书里都有拓片,拓得清清楚楚,让你能看到玉器的纹饰。其实,中国2000年来印刷术的进步非常有限,我当编辑的时候,印刷厂还是一个一个排铅字呢。
  周密鉴定
  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几次作伪。首先是宋代。宋代作伪首推青铜器,其次是玉器。宋代追求的古玉是三代玉。宋人肯定不追求明代玉,他也不知道后头还有明代。对青铜器而言,三代指的是夏商周;对玉而言,三代的下限不会超过汉代。宋人为什么不追求前朝的唐玉呢?因为离着近,兴趣不大。另外,唐玉在学术研究上也比较弱,所以没有人追求。
  宋代有一个学者叫周密,他写过一本《云烟过眼录》,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刘浙漕伯益所藏苍玉符,长可一尺,阔三寸,厚以半寸许。两傍作双螭,中碾七篆字云:玄孙似文治水圣。彼以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则以为伪物也。三代当左钟鼎文,乃作小篆。刻亦不工,不足奇也。”   周密这是说了个故事:有个人叫刘伯益,他收藏了一块玉符。苍就是黑,一块黑色的玉符,长一尺,阔三寸,厚度大约有半寸。雕了两条螭龙趴在上面,之间刻了七个字:“孙似文治水圣。”当时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个传说:大禹治水有功,获赐玉符。有人据此记载作伪,做了一块黑色玉符。南宋文人刘伯益非常天真,他相信传说,认为自己获得一块夏朝古玉,大禹的治水符,说白了就是大禹当年的奖状,不得了的一块东西。
  周密是个学者,他一看这块玉,就说这是作伪的,而且都是没边儿的伪,太简单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玉器上刻的那七个字是小篆,这是秦代后才出现的字体。夏朝还是钟鼎文呢,没见过小篆,更甭说刻在上面。我们今天管这种作伪叫杜撰文物。我千百次看过这种杜撰文物,都不是有本所依。作伪第一是有本所依,要依照历史,依照真实。那么现在很多人就想:我依照的东西都是书上的,翻书,书上有,你就知道我是假的了。那这么着,我自个儿杜撰一个,你就查不到了。
  我多次讲过,历史是有局限的,问题是应该知道局限的这条线刻在哪里。大部分人不清楚,只有歷史学家、专业学者知道历史上有一条条的界限,这些界限不可逾越。比如周密就知道,小篆这条界限不可逾越,那是秦朝以后的事,夏代根本不可能出现。今天还有大量作伪的人,跟宋朝做大禹符的人都是一个路子,不清楚历史的局限,臆造文物。
  玉器篇总结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玉充满了敬意。中国历史上玉器延续不断证明了我们民族有这样的一个心理。我们敬重玉,第一是在精神上。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一块美石,不管是攥在手里,还是打一个眼儿佩戴在身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第二是在道德上,把玉上升了一个高度。我们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深入人心,千古不变,到今天还是这个标准。成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是人的品格,最高等级的品格。
  中国的玉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文人苦心孤诣,工匠穷极工巧。文人把自己的想法做到头,工匠把自己的手艺做到头,使玉这样一个东西摆脱了物质的属性,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弃身。
  讲座到此就全部结束了,因时间和版面的原因,许多章节都没有完全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由此寻门而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全文完)
其他文献
“探究暖宝宝的秘密”课程是中国化工博物馆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家团队共同开发的博物馆探究性实验课程之一。这个系列课程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出发,以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面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开发的化学科普课程。课程契合这个阶段学生对于物质变化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中,暖宝宝为比较复杂的混合体系,在探究
展览时间:2012.12.22至2013.01.30  展览地点:永茂堂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永茂文化有限公司  此次展览共展出陈连富、刘墨两位艺术家的雕塑、国画作品近百件,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艺术盛宴。  陈连富教授是国内具有影响的雕塑家,以古典的、写实的、唯美的手法表现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感。他凭借扎实的写实功底以及吸收中外艺术的内在精神,透过多元的创作手法,探讨个人对社会与文明的独特
美国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应该为北极海冰每年大约50平方米的缩减负责。  这就是此项研究隐含的结果,它发现每向大气层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就可直接导致夏季结束之时的北极海冰覆盖损失3平方米——如果将这些损失的冰块进行封装,也不过比一辆两座的智能汽车小一点罢了。  “这是首次有可能掌握我们每一个人是如何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切实影响的。”来自于Max Planck气象学研究院的气候学家Dirk Notz说道
2014年2月初,我受邀担任2014“世界最美的书”国际评委。这是1989年经历了东西德国合并后,由原东德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奖与原西德法兰克福“世界最美的书”奖合二为一成“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比赛事后,首次邀请中国大陆的设计师担任该活动的评委工作。近年来,中国的书籍设计在国际出版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这说明我们的书籍设计水平正在被国际出版界关注。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设计者将
我跟陈师曾有缘分。一个缘分是1962年我在济南的古籍书店花五毛钱买了本陈师曾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是民国1940年印的第八版。  第二个缘分是到了中国美术馆之后,李树声老师给我们讲,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册页就在美术馆藏着。我就从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开始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就是1984年在《美术史论》发表的《文人画的回光返照——谈陈师曾的文入画观》,第二篇就是《陈师曾的》。之后又写过两
引言  在世界美术长河中,欧洲古典装饰绘画作品无论是在表现花卉、静物、风景还是家庭肖像上,都呈现出特有的古典主义审美情怀,这无疑对丰富和完善世界美术长河的审美生态结构与审美精神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17世纪至20世纪古典装饰绘画大师们在表现花卉、静物、风景和家庭肖像作品的同时,其艺术人生的经历与艺术作品的诞生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延续性,分析和研究这些绘画大师与其作品格调,具有通过现实的借鉴意义
[编者按]  作为平面设计的手法之一,招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益招贴、讲座招贴、展览招贴、会议招贴……招贴因其兼具良好的视觉表现性、收藏价值和实用性受到广大设计专业师生和设计爱好者的关注。随着宣传媒介的多样化,招贴的宣传效率已不再那么明显,但是,它具有的许多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招贴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同时
展览时间:2012.12.03至12.13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此次展览是88岁高龄的赵梅生先生第三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览展出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百余幅精品画作。赵梅生1925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从小深受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浸染的他曾自学西画,又在20世纪60年代初,从漫画
选题背景与目的  197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随后大面积推广。截至2014年,全国地膜用量达到144.1万吨,覆盖面积超过3亿亩。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作用是提高土壤温度,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快腐殖质
摘 要:介绍了当今流行的P2P网络搜索模型。对各种模型的代表软件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  关键词:P2P 网络搜索 JXTA    1 P2P网络模型的分类与比较    目前,P2P网络的模式有很多种,主要分类如下:  (1)按系统中是否存在集中式服务器,P2P系统可分为纯粹的P2P系统和混杂式P2P系统(Hybrid P2P或Server-mediated P2P)。前者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