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志馆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来源 :黑龙江史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志馆作为存史育人的重要场所,能够通过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宣扬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充分开发方志馆的育人功能,方志馆在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创新与中小学有效衔接的方式,联合开发设计针对青少年的地情课堂、通俗读物等,主动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新的育人载体.
其他文献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扶贫事业进入解决相对多维贫困,实现区域发展振兴的“后扶贫时期”.从解决“上学难”到实现“上好学”,从侧重实时效益到追求长效整体收益,从保障脱贫攻坚到引领区域振兴、社会发展转型、扶贫需求变化等,共同推进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事业内涵价值的提升.同时,内涵价值的深化转变,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又带来扶志、扶知、扶智方面的新难点与困境.“后扶贫时期”,教育公益慈善作为第三方力量,能够从构建教育扶贫共同体、打造地方文化新风貌、创新执行模式三方面,保障教育扶贫工作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启了重建警察系统的历程,这一实践成为中共历史上全面建立基层公安队伍之滥觞.作为模范根据地巩固区的阜平县,其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为全面考察抗日根据地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样本.由阜平县观之,公安队伍建设成就的取得,仰赖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是组织领导;其建设实践较为系统地体现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初建基层公安队伍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框架,所产生的历史经验迄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河长制源自地方政府的治水制度创新,但迄今学术界对其起源和争论尚缺少深度研究及甄别.河长制起源的"鲧说"和"苏轼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却并不符合史实.浙江长兴与云南洱源的河长制突出的是河长自身的职责,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河长治水框架.江苏无锡的河长制源自农村河道治理,在太湖蓝藻事件后产生了创新扩散效应,并为国家推广的治水制度提供了经验基础.河长制是地方政府在应对缺水社会压力、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治水体制机制障碍以及开发利用"地方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不变体制变机制的属性,即在不触碰环境治理体制的前提下进行治
当代中国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在持续推进.在此过程中,艺术积极参与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艺术参与不可能达到“艺术造城”“艺术造镇”“艺术造社区”的效果,但艺术参与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是积极的可持续效应,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艺术参与纠正大中小城市人群的感性和理性偏颇、艺术参与让小城镇居民记住乡愁、艺术参与建构新型农村社区的“善美”之维.在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尤应始终保持艺术的自觉和中华美学的自信,并通过广泛动员和全体参与的艺术工程、艺术创造、艺术活
先秦两汉时期,周成王的形象变迁较为复杂.其具体表现是,周成王的不同形象渐次生成于西周至西汉初期,并在两汉时期的政局变动和学术交锋中,往往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呈现为"襁褓"亦或"贤主"等不同形象.这启示我们,在古史研究中不仅不能忽视不同叙事背后的主观因素,而且应该通过不断揭示史料的复杂性来重新认识古史的复杂性成因.
展开中共百年历史长卷,如同打开一扇百年时光之门,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喜迎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殊年份和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参观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举办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研讨班、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等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期刊
对于《论语·八佾》中"绘事后素"一词有关"素"在绘事中前后的问题,以郑玄的"后素"说和朱熹的"后于素"说最具代表性.但综合考虑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演变、有关考古发现、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语境,以及孔子的人生观和艺术思想等因素,朱熹的"后于素"说疑点颇多."绘事后素"之"素"解释为"粉地"不妥,应释为"本色""素朴"."后",除有时间先后的承续关系外,还应将其理解为一种逻辑意义上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绘事后素"可解释为绘画等美化之事都要以自然、朴素为基本原则.
一、历史的选择rn(一)黑龙江区划的历史沿革rn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设置黑龙江将军.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决定东三省改制,东北三省废将军,设巡抚,是为东三省设立行省制之始.1860年(清咸丰十年),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正式开禁放垦,关内人口开始大量移入,至1910年,东北人口由370万人增长到1693万人.1916年北洋政府改设三省一区,一区即东北特别行政区,治滨江即哈尔滨道外.1928年,热河建省,始有东北四省一区.1931年后,日本侵略者为施行殖民统治,逐步把省化小.
期刊
地方志第一个五年规划圆满收官,谋划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新时期地方志工作应围绕党和国家利益、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三大主题,从思想观念、技术手段、服务形式等方面入手,拓展地方志产品的供给方式、途径、渠道;拓展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提升方志数字化服务能力,使地方志走出“深闺”,被全社会所认识、所了解、所运用,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的修志一度趋于停滞,而在此物力维艰之际,余正东、黎锦熙等人仍然坚持修志.修志这一行为在抗战这一环境中显得意义尤为明显.州县是人人生活的基本空间,也是地方官、家族、乡绅、普通民众互动的场域,在这个场域内的人凭借着共同的记忆产生归属感.方志本身也具有政统属性,而修志者凭借着书写的权力强化了政权的存在.修志传统不仅包括对过去的传承还包括对文化的延续,这在外敌入侵的当时显得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