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家庭幸福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生活方式的总体表征,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文化实体和社会现象,外化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建筑等等元素,表现本民族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信仰操守、审美情趣。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特色文化异彩纷呈。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了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共同体。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拥有“博大、精深”之特点。
  二、传统文化与家庭幸福之宏观解析
  (一)时代层面
  今天,世界上主导的文化是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
  公元十四五世纪前后,西方社会经历了1000多年中世纪基督教的控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展,西方的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人文思潮,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开始诉求自身权利,用各种途径来论证、追求自身权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史称文艺复兴,这是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起点。人类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进程,被称为现代化的进程。现代文明的根本特点就是“主体性”的觉醒与诉求,近600年的现代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的主体性觉醒、诉求与主张自身权利的历史,是“人的觉醒”、“人的发现”。
  客观来说,现代性的生成与展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带给人类物质生活极大提高,诞生了民主、法治、人权等现代理念与制度,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但是,现代性也是一把双刃剑,现代化语境下的人性解放,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理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赋予了人性之中若干自然属性释放的合法性,衍生出令人类始料未及的伴生物。被基督教长期压抑的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诉求欲望追求的合法性,认为人性本恶,一定程度上做错事也是符合人性的,国家只要在制度上提前设防就好了。极端的价值观必然导致越位的言行,不仅造成对个人的伤害,也对社会起到了不良的示范,引导社会风气向着迷乱的方向发展。人类的精神家园安顿问题遭遇严峻挑战,出现兽性与神性之间的心灵挣扎与困顿等社会问题。
  打着人性解放的旗号,人类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价值观,并困于人类中心主义不能自拔,以所谓的科学和理性为借口,对信仰领域、未知世界、自然领域展开了空前的挑战,且引发一系列挑战: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张、階级的分化与冲突、伦理秩序和精神世界的分裂……人类遭遇了时代赋予的各种复杂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观念、思潮冲击中国民众,人们在学习、接受西方先进的法治、民主理念的同时,也受到负面影响,导致出现诸多乱象。比如,借人性自由的口号,奉行自我为中心,引发各种家庭伦理危机;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做出不负责任的尝试;以人性解放为借口,为所欲为,冲破道德底线……急功近利,拜金主义;蔑视节操,放弃原则。在欲望、虚荣和金钱面前,许多人愿意匍匐在地。
  实质上,在文艺复兴展开不久,西方很多思想家就已经注意到了人性解放的负面价值,意识到人类文明必须在反思现代文明的基础上,理性地前行。
  1645年9月15日,笛卡尔(Rene Descartes)在一封信中,强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别于其他人的某一个人,而且因此个人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周围的其他人,但应该认为,我们不能单独生存下去,实际上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更进一步说,我们是这人世的一部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居住、誓言、出身同它们连接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永远把我们作为其中部分的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人特殊的利益。”
  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在《对于今日文明真象的自欺》中说,“我们正生活在文明溃败的病症之下……我们仿佛正沿着一条充满了可怕漩涡的急流行驶,我们已经从文明的潮流中飘开了。这是由于我们之中,没有人能真正对文明的真谛加以反省和回顾。”
  (二)人文领域
  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的确立,文化多元的形成,社会形态的基本构建,均与文艺复兴对人的理解有关。但由此而引发的人类道德领域的激烈冲突、精神困扰也成为现代社会的顽疾。面对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人欲膨胀、人与自然的紧张、民族之间的对抗、伦理秩序的崩溃等等,西方文化囿于对人性的理解并不能解决矛盾。不独是笛卡尔(Rene Descartes),包括康德(Immanuel Kant)、亚当·斯密(Adam Smith)等等思想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面对人性之恶的释放,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发出了“也许一个上帝才能救人类”的感叹。
  由于西方文化对于人性超越性的否定,使得他们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救赎之路,不得不面对心灵深处兽欲的冲动与良知的呼唤之间的挣扎……对于难以逾越的难题,许多西方的思想家们注意到中华文化的价值。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不断有西方思想家提出要重视中华文化作用的主张,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甚至认为未来拯救世界的只有儒家和大乘佛法。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说:“我相信,假若中国人能自由地从我们西方吸收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伏尔泰(Voltaire)讲:“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在东方所有的发现,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的与物质的世界。”
  很多西方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并从各类古籍经典中找到创作、创造甚至发明的灵感,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西方文化认为,面对人性之恶,人类不可能实现自我的超越,只能跪倒在上帝的脚下忏悔求得宽恕。而中华文化坦诚人性的复杂,对人性的当下需求予以理解,但是不肯定人性恶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更不会鼓吹人们追求欲望的合法性。儒学认为,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功夫,人人可为尧舜;佛学认为,经过熏习、内观、修行,所有众生能明心见性直了成佛。道家认为,通过修炼,可实现超凡脱俗逍遥于物外的境地。中华文化主张通过学习、践行、反省,超越小我境界,追求大我格局,服务社会,造福他人,实现生命价值。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标示”,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能否真正维护民族生存的合法性和尊严,不仅仅是科技和经济的力量,还在于精神层面的认同和维系。如果中华文化被摧毁,中华民族就失去了凝聚力,必然遭遇分崩离析的历史命运。因此,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各个行业的民众,应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支撑,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以此为使命,以孟子“舍我其谁”的担当,践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文化觉悟。既要勇于面对现代性的冲击和挑战,又要在非常清醒的中华文化主体性意识上,海纳百川,善于学习,学习人类历史上各种优秀的文化形态,从而让我们的文化更加有生命力、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提供浩瀚的智慧之源。   三、传统文化与家庭幸福之微观解读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因此,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立足于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剥离出特定时代的痕迹,结合时代内涵与需要,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真正促进人们达到教化心灵、完善人格、提升境界,最终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一)人际方面
  中国是一个人伦极好的规则世界,五行顺生,自然而然形成了仁礼信义智的人世美学,因此,不管中国如何战乱,依然有着万年不衰的文明政治及恒常不变的善道。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以及对应的忠、孝、悌、忍、善关系准则。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五伦”关系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依然是如此。“道”是恒常不变的,至今仍然适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社会的青年问题、教育问题,均来源于五伦关系的失衡,要建设好家庭幸福,首先应该从规矩、秩序入手。
  夫妻——别——智——水
  父子——亲——仁——木
  长幼——序——礼——火
  朋友——信——信——土
  君臣——义——义——金
  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二)东方哲学
  家风,乃一国之民风。
  中华民族创造过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奇迹,此乃“教化”之功。家教,在教化建设中居功至伟。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家教之典范,受到世世代代追崇。家风,是家教成败的风向标,是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征兆,其表达着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立身做人准则,乃至精神、信仰、德行。每个家庭、家族的传统风尚共同汇合为一个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
  1.《易经》的家道哲学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大智慧的结晶。同时,《易经》还是一部总结事物发展规律的奇书,充满了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思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万物”,乾坤两卦代表天地、男女以及其对世界万物的创始意义。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男女、夫妇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基础,衔接各种关系的桥梁,它带动着整个社会各种复杂关系的正常运转。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两性关系的法律化是现代文明的家庭制度,婚姻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和谐运行。
  家人卦,讲家道。上为巽木,下为离火,木生火,表示越烧越旺。喻示家人之间应该相生、相旺,互相体谅、包容、提携,如此家庭才会和谐,越来越兴旺。“闲有家,悔亡。”闲,表防范。思患而预防之,提前管束,避免家人逾矩、做坏事。特别是要防止孩子接近言行不端的小人,沾染恶习,在清净田里种下不净种子,从此便难以培植好苗。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嗃嗃:严厉训斥、正襟危坐的样子。一家之主对家庭成员严格教育,不怒自威。这种家庭氛围,让家人战战兢兢不甚轻松,都认为治家太严厉,短期或许有些后悔和不顺,但终是吉利的,因为这种严谨风气有利于家业兴旺。如果任由家里的女性、晚辈嘻嘻哈哈、纵情嬉戏而不加制止,是家道衰败、运作艰难的征兆。
  家人卦警示现代人,家是一个完整的团体,家有家规,家风必严,言行必正。如果一个家庭颓废败落、子孙不肖,原因在于一家之主没有切实践行好治家之道。
  2.《道德经》的家风哲学
  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哲学意味最浓厚的学派,认为宇宙中有一个道的存在,这个道是人生与宇宙的本源与法则。人们求道的过程是一个减法的过程,要不断地去除心中的污垢,不断地净化心灵,当一个人心里没有任何妄心的时候,便可与道相應。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子子孙孙就不会断绝。如果把这种修为付诸于自身,他的德行就会真实纯正;如果付诸于自家,他的德行就会丰盈有余……
  建立和谐社会不仅是政府的任务,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群体、初级生活圈。“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善于选择安居之处,人人各得其位且安于谦让。胸怀沉静,拒绝浅薄、庸俗。对待家人真诚仁爱,乐于奉献。坚守信用,对承诺负责,取信家人。处理财务、家务,夫妻同心协力,各自发挥所长。做事、休息善于掌握时机,规律进行,避免引起家人间的无谓争端,造成隔阂。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三宝说体现了老子的处世态度。慈,表达了对人类的悲悯,揭示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柔慈、慈忍、仁慈,核心是一个“爱”字。这种“爱”既表现为长辈对晚辈子女子孙们的爱,也表现为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照顾。对同类之爱,对弱者之爱,无疑能激发护卫同类或弱小的勇气。在母爱方面,人们对“慈故能勇”的体会,可能最为真切,它表现为因爱而勇敢。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只有保持外部环境与心灵世界的一致宁静,才能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实现和谐。
  一个家庭是否祥和,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教育观才是基础,其直接决定了家庭的构建内核,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时光中,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古圣先贤对其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考,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剥离开特定时代环境带给思想家的痕迹,我们就会发现,圣贤思想中的很多内容穿透了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能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无尽的智慧、启迪和教育。
其他文献
初识陈世云老师,是在2016年秋天成都市文联主办的一场手艺成都展上。当时展厅之中,五花八门的民间工艺琳琅满目,我却被一套四大天王的剪纸作品吸引。在展厅中兜转了几圈,方见到一位戴着帽子的老人正在跟观者介绍他的作品,这才晓得原来这套气度不同的作品正出自眼前这位看起来似不爱言谈的老人之手。当下便约好了有机会一定要去他的工作室亲身感受一番。  一直到冬天,才终于抽出身来,约好在一个午后去拜访。刚步入陈世云
夏日炎炎,小狗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喘着粗气,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吃着冰激凌的我,突然想吃张小姐炸鸡了,正在忙着写报告的爸爸非常爽快地给我点了一份炸鸡排。过了半个小时,门铃响了。我从沙发上跳起来,冲到门口,一个满头大汗的外卖小哥递给我一个盒子。  洗完手,我打开了盒子,鸡翅香飘四溢,爸爸也聞香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个鸡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第二个的时候,我歪着小脑袋问爸爸:“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曾担任《戏剧与电影》杂志社记者、编辑,《优雅》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曾写作发表戏剧小品、文艺评论、人物专访、文化随笔等文章。如戏剧小品《桑榆晚景》《风波》《兜圈子》等,文艺评论《寻找迷人的舞台》《辛亥潮涌80年》《重读推销员之死》《赵氏孤儿:历史传奇与元杂剧及其传播》《花开正当时,曲动更娇艳》—四川省少儿曲艺创作观察等,人物专访《汪嘉伟
大师兄去了一趟福建的泉州,回来以后给三个小师弟带了一份礼物——泉州地区特有的老手艺“提线木偶”。  一拿到礼物,三兄弟就被迷住了。这小木偶真好玩,每个关节都可以活动。关节上用铆钉连接着,每个关节都用一根细细的线牵引着,所有的线都会聚在一个小支架上。大师兄只要拿着这个支架,有选择地牵动线,就能让小木偶动起来;牵动不同的线,木偶就做着不同的动作,活灵活现。  三人特别喜欢这个礼物,决定当天的作文,就以
学年展持续参与了青年艺术家的十年成长之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为外界呈现出青年艺术的发展线索与思想脉络,形成了一份厚重的具有系统性、文献性、学术性的知识谱系。  以特定群体为策展思维的持续性展览,无论是对于一种艺术生态的学术梳理还是对于一段艺术史的学术建构都是具有现实意义。始于2009年的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其主旨在于鼓励青年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对艺术观念的深入推进,以前瞻性的眼光发现并扶
自从到了三宝殿,三兄弟一门心思学习写事。他们每天只顾着做事,然后说事,最后写事。  这样练习功夫倒是与日俱增,但是也许是他们太执着、太想进步了,所以问题也渐渐产生了:在三兄弟的文章中,见事不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长眉和善看到三兄弟的叙事文章,事情的条理讲清楚了,只是看起来感觉干巴巴的。记叙事情过程中,只有起初……后来……最后……连个“人影”都没有。长眉觉得,如果硬是和三兄弟说“在事件叙述
天啊!这次我真的中大奖啦!  真是太幸运了!  这么幸运的事能落到我头上?不会是做梦吧。  啪!  好哇!上班時间睡觉,还袭击老板,你被解雇啦!  呜……我就知道没那么幸运。
宋时宫廷来的马蹄声急  操着皇帝的口音  那棵如宋朝精瘦的茶树,千年后  不忘  下至今日的雨,以宋词浇灌出的芽  嫩如初心  在盖碗瓷质的胎气里  青涩如掺茶的小伙和姑娘  铜壶里没有注射过假疫苗的水依恋着天盖寺的钟声而入  汤色,集聚春天的正能量明媚了  拈起的茶盖,落桌的每个姿势  都是整山的雾在整山的茶枝上的雅  轻呷一口,皇茶园结满的唐诗  就押仄韵了,押了一千多年的平韵  在十二株银杏
夏风抚得人心荡漾,荷塘里也一片片跃跃欢腾。然而动感摇曳的荷却不需用视频记录,在国画艺术家手里,只寥寥数笔,荷叶的脉络、荷枝的曲直便能栩栩如生。不需色彩,墨中便似自然而然间生出一股青翠之意,上方淡墨缥缈如在云端,拉远了看:哇,原是水面倒影泛起的涟漪。  至于三笔便能画出来的莲花,不仅是笔法简洁而不简单的功力,更是让整个画面瞬间有了眼眸与灵魂:万绿丛中一点红、犹抱琵琶半遮面。且在墨色渐染间又有一只鸟儿
何慶《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二篇文章》楷书 150cm×53cm 2019年  何庆  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馆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获四川省第三届﹁群星璀璨﹂群文书法优秀作品展第二名,入展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四川省第八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