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一人的三宝殿

来源 :故事作文·低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察说的诗句,乱七八糟的,但“硬邦邦”“空落落”三兄弟都感觉到了。
  长眉和善说:“你们三兄弟说的,我都听见了。其实,还不止如此呢。实际上,事情中的人,决定了事情的发展,甚至决定了事情的结果。比如说上回的穿珠子这件事。善察,你不认真看,所以珠子穿得很乱;广闻,你稀里糊涂,所以把珠子大小穿倒了;就是深思你啊,已经习惯于观察和思考,所以珠子穿得好。你们看,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吧。所以呀……”
  还没等长眉说完,三兄弟异口同声地说:“所以,写事也要记住写人!”
  长眉和善愣住了,没想到三兄弟居然说出了他要说的话。深思大笑道:“哈哈,就在您下午上课前,我们就找大师兄打听了。他告诉了我们是怎么回事,还说起穿珠子的事。您觉得我们最近的作文中,有事不见人,想给我们上特殊的一课呢。”
  长眉和善一听,居然是大师兄泄露的天机。他再也和善不了啦,转头想找大师兄。没想到,大师兄压根就没有跟来。他也知道提前说出了这节课的秘密,师父是要责怪的。其实,长眉哪里知道,三兄弟为了套取大师兄的这一秘密,可是花了好大的精力哦。他们看准大师兄的为人——刀子嘴,豆腐心,面恶心善,软磨硬泡,说了整整一个中午啊……
  三兄弟已经知道针对什么样的人,要怎么去做事。想必,他们的作文中,人气也会越来越旺,人味也会越来越浓吧。
其他文献
柳 竞  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邹文正先生。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所作山水浑厚华滋,格调高古,努力表现蜀西山水雄秀苍茫之气,有明确的美学取向。  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全国山水画展、四川省青年美展、山水画大展等美展,并多次在成都举办作品联展。作品发表于《四川山水画集》《当代绘画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家》《成都美院教师作品集》《美术观察》《四川美术》《中国画三百家》《中国当代山水画家
马力平、石旭《脊梁·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版画 160cm×106cm 2019年  马力平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石 旭  四川美術学院版画专业硕士毕业,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惟有在蕴藉高妙的书法里,在信手绘成的画作中,在气象万千的方寸间,才能安静痴迷艺术的心灵,表达对生命精神的追求。  在艺术之路上,大凡是广泛涉猎者,多会有不俗之成绩;在学术之路上,大凡是慢慢努力者,往往有意外之收获。倘若能将学术与艺术兼顾者,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况,然实际操作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徐君海东则努力行进在这两条路上,成为一位勇敢的践行者。  我与海东谙熟。读研究生时我俩同门,海东低我一级,向来
砚,作为文房之首,从史前及先秦时期的研,到汉唐时期的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砚从最原始单纯的使用功能逐渐发展成为集诗、书、画、印、雕刻为一炉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成为了文人寄托精神、情感及才思的载体。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砚的发展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和升华的过程。近现代,随着硬笔书法的逐渐普及、推广以及电脑打字的出现,传统的毛笔书写方式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砚的使用逐漸减少,人们对砚的存
初识陈世云老师,是在2016年秋天成都市文联主办的一场手艺成都展上。当时展厅之中,五花八门的民间工艺琳琅满目,我却被一套四大天王的剪纸作品吸引。在展厅中兜转了几圈,方见到一位戴着帽子的老人正在跟观者介绍他的作品,这才晓得原来这套气度不同的作品正出自眼前这位看起来似不爱言谈的老人之手。当下便约好了有机会一定要去他的工作室亲身感受一番。  一直到冬天,才终于抽出身来,约好在一个午后去拜访。刚步入陈世云
夏日炎炎,小狗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喘着粗气,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吃着冰激凌的我,突然想吃张小姐炸鸡了,正在忙着写报告的爸爸非常爽快地给我点了一份炸鸡排。过了半个小时,门铃响了。我从沙发上跳起来,冲到门口,一个满头大汗的外卖小哥递给我一个盒子。  洗完手,我打开了盒子,鸡翅香飘四溢,爸爸也聞香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个鸡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第二个的时候,我歪着小脑袋问爸爸:“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曾担任《戏剧与电影》杂志社记者、编辑,《优雅》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曾写作发表戏剧小品、文艺评论、人物专访、文化随笔等文章。如戏剧小品《桑榆晚景》《风波》《兜圈子》等,文艺评论《寻找迷人的舞台》《辛亥潮涌80年》《重读推销员之死》《赵氏孤儿:历史传奇与元杂剧及其传播》《花开正当时,曲动更娇艳》—四川省少儿曲艺创作观察等,人物专访《汪嘉伟
大师兄去了一趟福建的泉州,回来以后给三个小师弟带了一份礼物——泉州地区特有的老手艺“提线木偶”。  一拿到礼物,三兄弟就被迷住了。这小木偶真好玩,每个关节都可以活动。关节上用铆钉连接着,每个关节都用一根细细的线牵引着,所有的线都会聚在一个小支架上。大师兄只要拿着这个支架,有选择地牵动线,就能让小木偶动起来;牵动不同的线,木偶就做着不同的动作,活灵活现。  三人特别喜欢这个礼物,决定当天的作文,就以
学年展持续参与了青年艺术家的十年成长之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为外界呈现出青年艺术的发展线索与思想脉络,形成了一份厚重的具有系统性、文献性、学术性的知识谱系。  以特定群体为策展思维的持续性展览,无论是对于一种艺术生态的学术梳理还是对于一段艺术史的学术建构都是具有现实意义。始于2009年的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其主旨在于鼓励青年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对艺术观念的深入推进,以前瞻性的眼光发现并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