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与动态观察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e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临床初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从首次检查至治愈出院时肺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第一医院60例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的患者CT及临床资料,研究3次CT检查与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 60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49岁),初诊CT单发病灶11例,多发49例,为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GGO)、GGO伴“铺路石”征、GGO伴实变或几种共存.第二次CT检查45例(75%)明显进展,表现为原病灶范围扩大,数量增多或不变或“此消彼长”表现,其中42例实变增多;3例(5%)病灶范围变化不明显,实变增多;12例(20%)病灶吸收表现.9例(15%)患者影像与临床症状进展无明显对应关系.出院前1~3 d第3次CT显示,50例(83.33%)病灶不同程度吸收,8例(13.33%)病灶明显吸收,同时出现少许淡薄新发病灶,还有2例(3.33%)老年患者仍有残留未吸收病灶.结论 胸部HRCT能客观反映COVID-19患者肺内病灶变化,与临床进展、转归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患者临床治疗及分层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很多专用芯片同时具有驱动和诊断电路的功能,并能把故障信息存储在自身的寄存器中。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通过
汽车安全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主题,行人保护是当今世界被动安全界研究的热点。头部伤害是造成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适合我国的冲击试验评价方法,这对于提高我国汽车碰撞行
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促使部分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问题,通常表现出强迫、焦虑、心理衰弱等.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对20%表示不满意现在高校生活的新生开展深入
汽车变速器早期故障特征不明显,故障信号微弱且容易淹没在强噪声中,使得常规诊断方法不能有效地提取故障信息。此外,常规诊断方法难以同时对多类故障模式进行有效识别。因此,开展
并联机构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动态性能好、速度快和结构简单等,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并联机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的串联机构固有的许多缺点,然而,并联机构本身同时又存在着工作空间相对较小、接触刚度小、运动耦合、数学模型相对复杂、控制困难等问题,使得并联机构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并联机构真正走向实用化,在机构的构型设计上采用串并联复合结构和混联
本文以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为研究目标,以双目立体视觉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平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摄像机标定、三维重建等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双目立体视觉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目视觉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采取一定措施将外界环境和系统平台的之间的误差和干扰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