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服装人才的市场需求日趋扩大,培养并提供高素质的服装专业劳动者和实用型的中初级服装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责任和义务。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如何通过对教材的处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也正是服装教育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 立转平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c)-0187-01
引言
服装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我们首先对服务对象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再对服装进行结构处理,以符合人体的穿着要求和活动要求。这是一个学习服装专业的基础过程也是设计服装的前提。结构设计是服装分流设计的重心,是款式构思图形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设计遐想逐步制作。结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设计联贯性。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1 教学教材的处理:“立转平”是认识服装人体结构的特定形式
立是指人体。为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的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让学生通过触摸来加深影响,并且记住这个点的名称,同时思考一下人体上的点在服装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把枯燥难记的理论知识变的形象起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气氛轻松了。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方法。老师从讲解并在黑板上演示进行教学,直到老师出款式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结构设计,这也是我们教学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完成。
例如课本中讲颈部与衣领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讲到领子与颈配合,面颌向前倾斜,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后领脚比前领脚窄。为什么是这样呢?学生不理解,此时重难点出现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这个道理,讲这一内容时可制作CAI课件,动画演示人体特点,特别是颈部的运动方向,还设计了几个领子的外形,一个是满足要求的,其余是不满足的,“快速、重复”操作领子装在人体上的过程。学生就可以看出满足要求的领子,翻折的很平服自然,而不满足要求的则出现各种问题。通过这种多媒体直观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近而解,化难为易,学生基本理解了领子与颈部的关系,掌握了领子的造型。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不要把思维仅限于简单的结构中,要大胆地处理,因为结构设计具有模糊性。比如:把一个很到位的前后肩缝线略微变斜一点或放平一点,称为肩斜的模糊范围,同样道理,在服装结构的其他部分都存在着这种模糊性,这个模糊范围也就是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的范围。所以在结构制图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决不能把它定的很死。如果上课时,起翘多少量就多少,把学生的制图思路塞的死死的,这样的学生走进企业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很小,虽然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但成绩也许不显著,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的路子,这对学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结构设计有了灵活处理的思路,从而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就是服装专业所要培养的服装人才。
2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3 结语
服装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联,才能使服装结构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38.
[2] 陈晶,周起钊.北京大学教学评估的一个新进展.高教评估,1993(3):8,10.
[3]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1995,10期.
[4] 岳晓东.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教育研究.》2000,8期.
[5] 倪谷音,卢安楣.愉快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①作者简介:冯霖(1978—),女,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研究方向为服装结构设计。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 立转平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c)-0187-01
引言
服装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我们首先对服务对象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再对服装进行结构处理,以符合人体的穿着要求和活动要求。这是一个学习服装专业的基础过程也是设计服装的前提。结构设计是服装分流设计的重心,是款式构思图形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设计遐想逐步制作。结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设计联贯性。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1 教学教材的处理:“立转平”是认识服装人体结构的特定形式
立是指人体。为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的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让学生通过触摸来加深影响,并且记住这个点的名称,同时思考一下人体上的点在服装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把枯燥难记的理论知识变的形象起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气氛轻松了。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方法。老师从讲解并在黑板上演示进行教学,直到老师出款式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结构设计,这也是我们教学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完成。
例如课本中讲颈部与衣领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讲到领子与颈配合,面颌向前倾斜,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后领脚比前领脚窄。为什么是这样呢?学生不理解,此时重难点出现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这个道理,讲这一内容时可制作CAI课件,动画演示人体特点,特别是颈部的运动方向,还设计了几个领子的外形,一个是满足要求的,其余是不满足的,“快速、重复”操作领子装在人体上的过程。学生就可以看出满足要求的领子,翻折的很平服自然,而不满足要求的则出现各种问题。通过这种多媒体直观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近而解,化难为易,学生基本理解了领子与颈部的关系,掌握了领子的造型。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不要把思维仅限于简单的结构中,要大胆地处理,因为结构设计具有模糊性。比如:把一个很到位的前后肩缝线略微变斜一点或放平一点,称为肩斜的模糊范围,同样道理,在服装结构的其他部分都存在着这种模糊性,这个模糊范围也就是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的范围。所以在结构制图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决不能把它定的很死。如果上课时,起翘多少量就多少,把学生的制图思路塞的死死的,这样的学生走进企业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很小,虽然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但成绩也许不显著,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的路子,这对学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结构设计有了灵活处理的思路,从而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就是服装专业所要培养的服装人才。
2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3 结语
服装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联,才能使服装结构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38.
[2] 陈晶,周起钊.北京大学教学评估的一个新进展.高教评估,1993(3):8,10.
[3]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1995,10期.
[4] 岳晓东.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教育研究.》2000,8期.
[5] 倪谷音,卢安楣.愉快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①作者简介:冯霖(1978—),女,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研究方向为服装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