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思维能力上,才能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选择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资溪的泰伯公园吗?美不美?公园还要在这里铺草坪,这是其中的两块(电脑出示草坪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铺长方形草坪需要多少钱?(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解决)
2.铺平行四边形的草坪需要多少钱?
师:需要先求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板书课题)
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内容面对生活实际,能为学生营造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的氛围,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从具体直观感知入手,积极推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然而,这方面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缺乏经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由直观教学到抽象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圆的正确概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圆的实物模型:如奥运会五环旗、自行车轮胎、呼啦圈等,从这样的实物中抽象出圆的模型。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分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教师设计了下面一个活动:作为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来说,也有自己的特征,大家知道怎样画圆最标准?谁能到黑板前快速画一个圆。(学生没有画好)看来只用一支粉笔,是不太容易把圆画好的,下面打开信封,看里面有什么?(图钉、线绳、铅笔头)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最聪明,能用这些工具在最短时间里画出一个圆。(学生画圆,教师指导)我们一起看这几个组同学画的,大家评一评,哪个组的同学画得最好?(由不好到好,依次展出学生画出的圆)下面咱就请第x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做的?怎么画得这么圆?(学生介绍)我这里也有三样工具,下面教师就用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也画一个圆。
从学生到黑板上画圆(不规范),到分小组合作画圆,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活动。这就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充分地研究讨论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运用知识的迁移,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是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一种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新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在每教一点新知识时,都要尽可能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阶梯式学习,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铺垫引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手中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想办法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学生们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高分别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或两个直角梯形都经过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且两种推导结论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教师接着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1.拼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关系?最后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还可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四、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言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作者单位:江西省资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选择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资溪的泰伯公园吗?美不美?公园还要在这里铺草坪,这是其中的两块(电脑出示草坪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铺长方形草坪需要多少钱?(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解决)
2.铺平行四边形的草坪需要多少钱?
师:需要先求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板书课题)
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内容面对生活实际,能为学生营造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的氛围,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从具体直观感知入手,积极推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然而,这方面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缺乏经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由直观教学到抽象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圆的正确概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圆的实物模型:如奥运会五环旗、自行车轮胎、呼啦圈等,从这样的实物中抽象出圆的模型。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分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教师设计了下面一个活动:作为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来说,也有自己的特征,大家知道怎样画圆最标准?谁能到黑板前快速画一个圆。(学生没有画好)看来只用一支粉笔,是不太容易把圆画好的,下面打开信封,看里面有什么?(图钉、线绳、铅笔头)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最聪明,能用这些工具在最短时间里画出一个圆。(学生画圆,教师指导)我们一起看这几个组同学画的,大家评一评,哪个组的同学画得最好?(由不好到好,依次展出学生画出的圆)下面咱就请第x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做的?怎么画得这么圆?(学生介绍)我这里也有三样工具,下面教师就用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也画一个圆。
从学生到黑板上画圆(不规范),到分小组合作画圆,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活动。这就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充分地研究讨论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运用知识的迁移,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是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一种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新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在每教一点新知识时,都要尽可能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阶梯式学习,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铺垫引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手中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想办法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学生们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高分别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或两个直角梯形都经过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且两种推导结论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教师接着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1.拼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关系?最后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还可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四、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言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作者单位:江西省资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