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型人才。体育教学的发展自然也应走创新之路,但体育教学的创新是一个演变的和渐进式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要求教師要具有: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从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思维,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一切均以学生为标准。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赛规则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常常表现为: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因此,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教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特点。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必定已经有了较长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包括哪些?哪些是主要因素?现在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做到: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 → 达到目的 → 活动形式 → 胜负规则 → 场地、器材、时间 → 裁判安排 ,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
  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少等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
  2.优化组合。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实现各种技术的优化组合。
  3.重新排列。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4.迁移提高。创新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抱抛投传等)。
  5.学会多种思考角度。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 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总之,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的分布有关。每一个创新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尽管以上简略刻画了创新过程的三个特征,但是每个特征的显著性在每一次创新过程中的比重和表现形式都可能不同。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其他文献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極好
近年来,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也展现出在教学上所具有的极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  一、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如在教口语交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师寻找一个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很多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是为了学生上下而求索,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成长。下面我从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怎样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1、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发展其深刻理解题意的能力。理解题意是数学教学中的
摘要: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线数学数学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和优势,将心理健康渗透在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习武能锻炼人的筋骨皮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又能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本文对如何更好的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武术教学进行了探讨, 为从事低年级武术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理论参考。  关键词:武术 儿童 教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民族自豪感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师生互动,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等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课堂效果很有必要。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