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交际形式,以听说为基础,但比仅仅能听、会说要求更高,它要求人们在生活交往中具有灵活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待人处事能力。纵观各地中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皆有涉及,而教学大纲也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加强中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呢?笔者提出如下几点,以飨读者。
一、正确认识口语交际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交更加频繁,伴随着现代化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时代骤然来临,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播,也应提高对口语交际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教育他们如何正确进行口语交际。
不少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偏差,对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大多数教师不太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更有不少教师认为语文考试局限于笔试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即使试题中设置了情境说话题,也只是检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于是导致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怪现象的产生。走进课堂,看到的是閱读教学、作文教学、基础知识教学,而很少看到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被严重弱化。这样,无形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机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一些学生即便是进入大学就读,也不爱说话,或说不好话,语言表达能力极差。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语文学习,就是要利用学生智力的发展,言语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机,科学地加速这一进程。当然,毋庸置疑,这种加速仍然必须以母语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基础,遵循母语习得的客观规律。口语交际教学仍要依循习得性规律,即让学生在大量的口语活动中,通过亲身的口语实践。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口语能力习得由大量变成少而精要,由自发变成自觉,由缓慢变成加速,从而由习得变为学得,在习得规律制约下的学得。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千方百计让他们尽快消除“怕”字,大胆与别人交流、沟通,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进入高三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比较少。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从无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作为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做到人人参与。既有小组讨论,又要全班汇报;既有师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动;每个同学既要问又要答,既要动口,又要动脑,使交际活动生动活泼、生机盎然。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完成一切听、说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各种创新的闪光点并加以扶持和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和习惯,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等方面要起到积极地指导、示范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各种素质协调发展。
三、积极引导学生口语交流
首先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朗读、朗诵或对话是一个人说,众人听,说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朗读、朗诵或对话是这样,其他的如演讲,讲故事等口语表达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矫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心理素质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达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达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不能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一、正确认识口语交际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交更加频繁,伴随着现代化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时代骤然来临,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播,也应提高对口语交际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教育他们如何正确进行口语交际。
不少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偏差,对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大多数教师不太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更有不少教师认为语文考试局限于笔试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即使试题中设置了情境说话题,也只是检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于是导致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怪现象的产生。走进课堂,看到的是閱读教学、作文教学、基础知识教学,而很少看到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被严重弱化。这样,无形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机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一些学生即便是进入大学就读,也不爱说话,或说不好话,语言表达能力极差。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语文学习,就是要利用学生智力的发展,言语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机,科学地加速这一进程。当然,毋庸置疑,这种加速仍然必须以母语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基础,遵循母语习得的客观规律。口语交际教学仍要依循习得性规律,即让学生在大量的口语活动中,通过亲身的口语实践。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口语能力习得由大量变成少而精要,由自发变成自觉,由缓慢变成加速,从而由习得变为学得,在习得规律制约下的学得。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千方百计让他们尽快消除“怕”字,大胆与别人交流、沟通,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进入高三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比较少。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从无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作为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做到人人参与。既有小组讨论,又要全班汇报;既有师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动;每个同学既要问又要答,既要动口,又要动脑,使交际活动生动活泼、生机盎然。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完成一切听、说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各种创新的闪光点并加以扶持和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和习惯,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等方面要起到积极地指导、示范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各种素质协调发展。
三、积极引导学生口语交流
首先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朗读、朗诵或对话是一个人说,众人听,说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朗读、朗诵或对话是这样,其他的如演讲,讲故事等口语表达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矫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心理素质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达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达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不能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