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槛低,一些根本不喜欢孩子的人当了幼师;收入低,即便喜欢孩子的人也很可能留不下来。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改善这种局面,除了要建立专业认证制度,严格幼儿教师的准入审查,另一方面,要通过体制的保障,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幼儿教师的行业,建立起这个职业该有的尊严。
全国连续发生的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教育部的一项年度统计数据让幼师培养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16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381万人,其中园长、专任教师250万人,在这些幼师中,有22.4%的教师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凭,73%教师未定职级……”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高尚而美好的职业,承担孩子启蒙重任的幼儿教师是如何培养的?这个群体又发生了怎样的问题?
我们的幼儿教师从哪里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20多年来,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体系一直处于动态调整,随着政策的不断颁布与完善,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师范院校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幼儿教师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相关学科培养,且幼儿教师教育体系正在走向开放。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基础教育教师、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主要由各级师范院校培养,其他高等学校参与”,其中基础教育教师亦包括幼儿教师。2001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更加明确规定: “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对幼儿师范院校进行了规定,要求“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 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在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的同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师资学历层次要求,而这也是我国提高幼儿教师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主要手段。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则明确提出了师范教育要从三级向两级过渡,即由原有的中师、专科和本科构成的三级教师教育体系向专科、本科两级教师教育体系上升。2005年,为了保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要逐步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层次,支持普通本科院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 ( 包括高师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 发展的特点。
2016年9月9日,江苏淮安,新星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幼儿教师周静一天的工作。
曾经担任幼儿师范学校多年校长的冯宇慰老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介绍,其实在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对全国普遍要求之前,上海市的幼儿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从上世纪的90年代就已经启动。在90年代前期到中期,上海的幼儿中等师范教育开始从三年制向五年制过渡,除面向浦东和郊区的第二幼儿师范学校保留一部分三年制中师教育外,市区的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南林师范学校均开始招收五年制学生,学生初中毕业经过五年培养后获得大专学历。随后,上海幼師与南林师范合并成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90年代中后期,上海的幼儿师范又逐步减少并停止了五年制的招生,培养幼儿师资和小学师资的任务转到上海师大和华东师大。1997年,上海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成立了学前教育学院。上海师大同样成立教育学院的学前系,并入了原本培养小学老师的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至此,上海的幼儿师范教育进入了全日制高校的历史阶段。
上海市教委官网2015年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全市幼儿园保教队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上海市幼儿园教职工人数53352人,比2013年增加4318人,增长8.81%。专任教师34861人,比2013年增加3572人,增长11.42%;大专以上学历占95.62%,比2013年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学历占64.94%,比2013年增长8.48个百分点。
尽管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但上海幼师缺口依然凸显。但是近日媒体报道,华东师大日前举行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100个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迎来近200所幼儿园招聘。幼教专业毕业生如今特别吃香,实际上,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的学前教师缺口都是比较大的,比如2015年甘肃省学前师资缺口达到4万人;安徽省幼儿园教师缺额达到5.72万。教育发达省份如江苏省教师缺2万到3万,缺口额超过五分之一。
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招聘人员对媒体表示,随着近两年适龄入园儿童数量增长,幼儿园班级扩班,对于师资的需求正在增加,但园方对于教师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起码本科以上,拥有优秀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有突出才艺特长的话更有优势”。在华东师大的招聘现场,浦东新区的一所民办幼儿园招聘国际班幼儿教师的学历也要求为本科或硕士。
冯宇慰老师向记者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幼师招生都是按照计划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幼儿园的接收都是完全对口的。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每年教育局的人事处、师资处都有严格的测算,培养和需求之间完全接轨,相对比较平衡。当时每年全市幼师的培养数目有800-1000人,满足需求基本没问题。但是如今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值得教育部门思考。
近期多地发生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侵害事件,影响恶劣,汹涌澎湃的舆论激愤,将个别施虐者的行为与整个幼师团队捆绑起来。有不少认为,学历低、持证率低、素质低的“三低”幼师大多数来源于中职学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些“三低”幼师大都是没考上普通高中,学习差、品德差、素质差的“三差”学生。然而,《人民日报》近日发文指出:个案不能让整个幼师团队背锅,也不能由中职学校来埋单。
确实,中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习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不过在幼师学历普遍提高的今天,高学历也不能完全说明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水平。幼师培养的生源素质也是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5年5月29日,河南省襄城县许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们在参加2015年毕业生招聘会。
全国连续发生的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教育部的一项年度统计数据让幼师培养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16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381万人,其中园长、专任教师250万人,在这些幼师中,有22.4%的教师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凭,73%教师未定职级……”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高尚而美好的职业,承担孩子启蒙重任的幼儿教师是如何培养的?这个群体又发生了怎样的问题?
幼师培养体系多元化
我们的幼儿教师从哪里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20多年来,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体系一直处于动态调整,随着政策的不断颁布与完善,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师范院校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幼儿教师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相关学科培养,且幼儿教师教育体系正在走向开放。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基础教育教师、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主要由各级师范院校培养,其他高等学校参与”,其中基础教育教师亦包括幼儿教师。2001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更加明确规定: “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对幼儿师范院校进行了规定,要求“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 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在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的同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师资学历层次要求,而这也是我国提高幼儿教师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主要手段。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则明确提出了师范教育要从三级向两级过渡,即由原有的中师、专科和本科构成的三级教师教育体系向专科、本科两级教师教育体系上升。2005年,为了保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要逐步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层次,支持普通本科院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 ( 包括高师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 发展的特点。

曾经担任幼儿师范学校多年校长的冯宇慰老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介绍,其实在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对全国普遍要求之前,上海市的幼儿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从上世纪的90年代就已经启动。在90年代前期到中期,上海的幼儿中等师范教育开始从三年制向五年制过渡,除面向浦东和郊区的第二幼儿师范学校保留一部分三年制中师教育外,市区的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南林师范学校均开始招收五年制学生,学生初中毕业经过五年培养后获得大专学历。随后,上海幼師与南林师范合并成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90年代中后期,上海的幼儿师范又逐步减少并停止了五年制的招生,培养幼儿师资和小学师资的任务转到上海师大和华东师大。1997年,上海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成立了学前教育学院。上海师大同样成立教育学院的学前系,并入了原本培养小学老师的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至此,上海的幼儿师范教育进入了全日制高校的历史阶段。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上海市教委官网2015年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全市幼儿园保教队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上海市幼儿园教职工人数53352人,比2013年增加4318人,增长8.81%。专任教师34861人,比2013年增加3572人,增长11.42%;大专以上学历占95.62%,比2013年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学历占64.94%,比2013年增长8.48个百分点。
尽管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但上海幼师缺口依然凸显。但是近日媒体报道,华东师大日前举行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100个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迎来近200所幼儿园招聘。幼教专业毕业生如今特别吃香,实际上,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的学前教师缺口都是比较大的,比如2015年甘肃省学前师资缺口达到4万人;安徽省幼儿园教师缺额达到5.72万。教育发达省份如江苏省教师缺2万到3万,缺口额超过五分之一。
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招聘人员对媒体表示,随着近两年适龄入园儿童数量增长,幼儿园班级扩班,对于师资的需求正在增加,但园方对于教师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起码本科以上,拥有优秀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有突出才艺特长的话更有优势”。在华东师大的招聘现场,浦东新区的一所民办幼儿园招聘国际班幼儿教师的学历也要求为本科或硕士。
冯宇慰老师向记者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幼师招生都是按照计划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幼儿园的接收都是完全对口的。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每年教育局的人事处、师资处都有严格的测算,培养和需求之间完全接轨,相对比较平衡。当时每年全市幼师的培养数目有800-1000人,满足需求基本没问题。但是如今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值得教育部门思考。
生源素质有待提高
近期多地发生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侵害事件,影响恶劣,汹涌澎湃的舆论激愤,将个别施虐者的行为与整个幼师团队捆绑起来。有不少认为,学历低、持证率低、素质低的“三低”幼师大多数来源于中职学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些“三低”幼师大都是没考上普通高中,学习差、品德差、素质差的“三差”学生。然而,《人民日报》近日发文指出:个案不能让整个幼师团队背锅,也不能由中职学校来埋单。
确实,中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习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不过在幼师学历普遍提高的今天,高学历也不能完全说明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水平。幼师培养的生源素质也是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